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夷 《家教指南》2003,(10):62-63
在学习上,我始终抱着我的厚脸皮哲学,我的厚脸皮哲学阐发开来,有两点诀窍:多问、多做。多问,就是有问题多问老师。别以为这是件简单的事。刚上高中的我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学生,总觉得问问题很丢脸,显得自己很无知,怕看见老师皱紧的眉头或者绝望的神情。又怕同学笑话:“楼夷,那么用功啊!向状元进军吧!”我记得我第一次问问题时,特意挑了一个中午。大家在午后的阳光下暖洋洋地打盹,我则捏着事先准备好的小本本,像战士一样冲向战场。事后证明,我的一切担心都是不必要的,老师认真地回答了我,我为我的紧张感到好笑。以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问题就去…  相似文献   

2.
学会发问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学问与“学问”》①,讨论的是知识的习得与学习发问之间的关系,不“学问”就难以有学问,不“学问”就不会有很深的学问。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追问的科学,哲学本身就说明了智慧与“学问”的关系。学习哲学就要以哲学的这种精神来学习。学习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又何尝不应以哲学的精神(追问的精神)去学习。这篇短文里,我们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怎样发问?怎样才问得好、问得多、问得深?亦即,怎样学习发问?这个问题也算是元学习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从一个例子说起我们都听说一…  相似文献   

3.
美国鸭     
<正>一个中午,我去食堂吃饭。路上遇到一位老师,问我:"你从哪里来?"我问他这是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这老师平常话不多,一句就是一句,也没什么上下文,每次都让我揣测一番。他说不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美国人分不清亚洲人谁是谁。我说是。他又问:"听说中国人喜欢吃鸭蛋?"我又想,这是教育问题、文化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前一段时间看CNN上有过介绍,说美国人觉得最恶心的  相似文献   

4.
一场"寻根"之旅 或许在尚未开蒙时,我们就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向何处去?念书之后,才知道这是经典的"哲学三问".其实,这三问不仅是哲学问题,还是天文问题.我们围绕这三问的冥思苦想,都会汇集成一个共同的天问:宇宙,是如何诞生的?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可以肯定,它的诞生时长早已超过一切...  相似文献   

5.
曾有位初学哲学的学生这样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面对这个问题,我侃侃而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有助于搞好我们的学习,指导我们的工作……”费尽了口舌,学生依然半信半疑:“有那么神奇吗?”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哲学三分在于教导,七分在于感悟,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叩开学生的心扉,让哲学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一、捕捉热点,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兴趣能够把…  相似文献   

6.
哲学     
如果你要问我,哲学是什么?那我可以告诉你:哲学就是乱七八糟的问题加上更乱七八糟的答案。哲学的经典问题: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世界上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世界上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还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如果真的有一天天上掉下馅饼,你是先吃了再说,还是拿在手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一些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和朋友问: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离我们有多远?这的确是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哲学”并不陌生,似乎无论什么人对“哲学”都有所“了解”或“领悟”。但非专业人士的这种“了解”至少是多存“误解”。  相似文献   

8.
教育对象是成人教育研究的基础问题。我们从事成人教育的往往要问:成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习问题?对它的回答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甚至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规定。我的成人学之思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对“成人身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曾有位初学哲学的学生这样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面对这个问题,我侃侃而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有助于搞好我们的学习,指导我们的工作……"费尽了口舌,学生依然半信半疑:"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10.
将哲学的经典"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应用在教学中,通过追问知识是什么、知识的由来、知识的应用,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本身及其本质,编织牢固的知识网络结构,构建了哲学三问(3W)教学法,给出教学的具体过程及相应案例,同时提出了哲学三问解题法。通过哲学三问教学法,从现象挖掘本质,不断追问和刨根究底,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创新,深入理解知识,从而具备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倩 《中华家教》2020,(1):62-63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问看似属于哲学领域的问题,例如:我从哪里来?人死后会怎么样?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等等存在性问题。皮亚杰发现,儿童会问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但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方式却异于成人,对于成人来说,如何在儿童哲学意识发展中为他们保驾护航,是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微言大义     
《四川教育》2012,(11):2-2
昨天有记者来电,问我有那么多内地尖子生来香港读书,且相当部分会留港工作,不知这些精英会对香港有何影响。坦白说,我不知道。反而我更想知道到底什么是精英。用考试分数、收入、职位来界定,还是独立精神、个性、创造力、社会责任感?抑或,大家早已不在意这个,就像没人在意什么是知识分子?——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哲学教师周保松研究生上临床,分到我这组。遇到一些问题,我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就把教材中的内容背上一遍,并得意地看着我,期待我的表扬。我说不要背书上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他们一下茫然。  相似文献   

13.
唐文亮 《教育文汇》2012,(11):34-35
去年四月的一天下午,离第一节课上课大约还有十多分钟,九(1)班物理课代表朱志伟走进我的办公室。"有事吗?"我问他。朱志伟是一个物理迷,经常向我问一些稀奇古怪的物理问题。"有,想请您去一下我们班教室。"他一脸笑意地回答我,神情似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说,有人向我提出问题对,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其所云,就问他这个问题的两头,直到我弄懂后,再尽量回答他。“叩其两端”虽是孔老夫子当年倡导的学习方法,但至今仍行之有效,它能启发学生多路思考,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经常这样训练,学生便能学会从正反两方面想问题,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品质也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小编回音壁     
我是一名复读生,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因为成绩在班里还可以,所以会有很多同学来问我问题,平时还可以接受,可要是问的人多了,真的很占我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把我计划的整块学习时间全部打散了。就比如今晚自修,我花了一晚上时间才写了半篇作文,因为期间至少被打断二十多次!亲爱的编辑们,快教教我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吧!重庆市涪陵区实验中学李文凤小编回信:我们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处境。必须承认,高三的学习时间有限,加上复习节奏快、强度大,每一位同学都恨不得每天能多一点复习时间,多记几个知识点,多做几道练习  相似文献   

16.
理想     
一天上学路上,我问妈妈好多个问题。我问妈妈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星星有多少,风是从哪里来的,雨是从明哪儿来的……  相似文献   

17.
黄华 《湖南教育》2004,(9):36-36
典型性原则。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不能脱离教材空洞地说教, 而要联系教学实际, 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理。例如,学生熟悉“普朗克与量子假说”的故事,我问:从哲学角度看, 普朗克为什么要放弃自己提出的量子假说  相似文献   

18.
刘南平 《考试周刊》2010,(15):177-177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是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就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实现了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其实,提问应该精心构思.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教师繁杂的“问”弄得晕头转向。我并不反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问题是要“问”得恰当,问得科学,问得有重点和层次性.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四个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在结束前三个模块必修教材的学习之后,知道了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那么,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记得刚学习哲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哲学是什么,我当时觉得哲学应该是一群智商超群的人研究一些玄妙高深的问题,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相对于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哲  相似文献   

20.
勿用托词     
去年暑期师德培训中,我应邀到某中学讲课。课问休息的时候,几位年轻女教师围着我咨询一些问题。有一位老师问我,班级里有不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个问题大得几乎让人无法开口。我说,你们问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可以说说孩子不爱学习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吗?她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