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位老朋友出车祸,整个车头都撞坏了,幸亏人没伤.他回家一进门.就向老母亲报告了这个意外。“真走运,”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旧车,要是开你新买的奔驰出去,损失就大了。  相似文献   

2.
五响炮     
在我们那道街.住着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人。不知他叫“老山”还是“老三”.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可不幸的是.前年春天,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从那以后.原本精神上有问题的他就变得更古怪了。村民们把他送进了镇上的敬老院。可他十分倔犟,总是偷跑出来.死守着他家.  相似文献   

3.
正01看过一张图片,感慨万千。一位85岁的老母亲,爬上80厘米高的灶台,双手撑着窗台,一脸热切地往楼下张望过年没有回家的儿子。事情是这样的。那位老母亲姓黄,老人家的儿子因为工作忙碌很少回家,大年三十依旧在岗位坚守,初一早上交完班才回家和母亲团聚。可因为路上堵车,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阜阳县宁老庄高级职业中学校长刘公言“荣获”“背馍“校长的称号是因为他老母亲说的一句话。一次,刘公言又像往常那样回家背馍,他老母亲难过地说:“你这孩子呀,上学时就背馍,现在能挣钱了还背馍。”就是这位“背馍”校长,一心扑在职业教育事业上,把一度被人称为“死鸡”的宁老庄高级职业中学救活了,还获得了阜阳县委,县政府和阜阳地委、行署命名的“文明学校”称号。  相似文献   

5.
姜微 《红领巾》2009,(7):33-35
一天晚上,有一只小老鼠想穿过草丛回家。突然,他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小老鼠捧起这块亮石头,开心地说:“啊,我家正缺一盏灯,我可以把它挂在家里当灯用。”  相似文献   

6.
揿亮一盏灯     
天已经全黑了,我轻轻地揿亮了外面楼道的灯。灯光虽有点昏黄,楼道里却平添了几许温馨。这是我为父亲揿亮的一盏灯,为我的正奔忙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父亲,我的一个月来几乎不回家的父亲。我想,父亲如果回家,定会因我留给他的一盏灯而感到温暖,他的疲劳定会一扫而光。他会幸福地踏进家门,笑得像个骄傲的孩子……我记得以往冬天我放学回家时,爸爸妈妈也会为我揿亮楼道的灯。那灯光犹如父母期盼的目光。在我看来,这盏灯就是家的标志,是亲情与关爱的象征。而现在,面对突袭的SARS病毒,身为防疫站站长的父亲,已顾不上我们这“三位一体”的小家了…  相似文献   

7.
我和李平是同学,念初中时认识的同学。在县城读高中时我们偶然又成了校友。同学加校友,关系自然铁。他家和我家在一个乡,离县城六七十里路远。我们一个月回家一次,一般是周五下午回家,俩人骑着自行车一路狂飚,然后在去他村的路口分手。我一直没到他家坐过。但我们每次都相约周日午后一点,在这个路口聚齐再狂飚回校。每次都是我先到几分钟,他基本上是准时到来,至多不会超过三分钟。我们的约定几乎没有过差错,但也有过一次例外。  相似文献   

8.
八十枚果子     
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连番的奔波后,他在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生计——矿下作业。虽然工作苦、累,但还算心善的老板和不菲的工资,以及那些善良的工友们却让他苦中有乐。  相似文献   

9.
一棵烦恼树     
我雇了一位木匠修理旧农舍。工作的第一天,他实在很倒霉:一条轮胎漏气了,导致他浪费了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接着是电锯罢工,现在又轮到他的古董小卡车拒绝起动。在我开车送他回家的一路上,他像石头一样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到他家后,他邀请我去和他的家人见面。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2,(30)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11.
杯弓蛇影     
据《晋书·乐广传》记载,一次,州官乐广请他的师爷杜兴在他家吃饭。在他家厅堂的北墙上挂了一张红弓,影子正好倒映在杜兴的酒杯中。杜兴误以为那是一条蛇的影子,但又不敢拒绝喝他上级所敬的酒,就强忍着把酒喝下。他回家后立即病倒了。  相似文献   

12.
前天,黎凯跑到他家楼顶上跳了下去,因为他老婆劈腿了。但我知道黎凯对他老婆没有那么在意。黎凯回到家里,他本来要去出差,但是发现自己的皮鞋拿错了,两只不一样;他常年吃一种安眠药吃坏了脑子。他就把火车票改签,然后回家,门大概被反锁了吧,因为他的钥匙打不开。等他进了屋,发现他老婆衣冠不整。  相似文献   

13.
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苍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是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一次也没见他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  相似文献   

14.
快放学了,和时老师临时决定去仲其总家走一走。开学两个星期了,他的作业仍然经常“忘记”在家,叫他第二天带来,还是忘记。除了数学回家作业还能坚持,语文和英语屡屡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我们找仲其总谈了谈,询问他父母的电话想提前通知一声。结果他说不知道妈妈的电话,因为换了新手机,而爸爸又回老家宿迁去了。无奈,只好把他留了下来,到下班时间,我们跟着他一起回家。看着他有些不安的神情,我猜到他肯定有些担心了。这也坚定了我们要去他家走一走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悲剧的诞生     
陈小龙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没上晚自习,不是逃课,而是课把他给逃了。上网被抓,班主任要他回家反省,而让陈小龙苦恼的是,他家就在网吧上面,也就是说,他的家就是网吧。陈小龙不是一个不听老师教导的学生.可悲的是已经决定义无反顾去聆听老师教诲的他.结果却还是得去网吧才能反省不应该去网吧这个问题,想着想着,陈小龙觉得人生开始晃荡起来。  相似文献   

16.
送伞的孩子     
夏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放学后,老师和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豆大的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回家后的小峰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的雨。这时,透过茫茫的雨幕,他看见和他家一墙之隔的学校二年级教师办公室中还亮着灯光。他想起王老师有在学校批改作业的习惯。他想:天都黑了,风大雨大的,王老师肯定没带伞,怎么回家呢?对了,我给王老师送雨伞吧。他立刻披上雨衣,拿着一把雨伞,说了一句“妈,我出去一下”,就打开门往外冲。小峰妈妈心里很纳闷:这孩子,风大雨大的,去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悲剧的诞生     
1 陈小龙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没上晚自习,不是逃课,而是课把他给逃了.上网被抓,班主任要他回家反省,而让陈小龙苦恼的是,他家就在网吧上面,也就是说,他的家就是网吧.陈小龙不是一个不听老师教导的学生,可悲的是已经决定义无反顾去聆听老师教诲的他,结果却还是得去网吧才能反省不应该去网吧这个问题,想着想着,陈小龙觉得人生开始晃荡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瘦瘦的清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属于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回家。学校备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他去过。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瓶凉开水。天天如此。  相似文献   

19.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绐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相似文献   

20.
潘家永 《家长》2008,(11):31-31
编辑同志: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向您咨询:前些天,我下班路过一家商场门口时,看见一个孩子,也就十一二岁,在向路人讨钱,说没有钱坐车回家。我看他很可怜,问明他家住哪里后,就给了他1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