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报纸大势所趋,各种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但其形式多千篇一律,少有耳目一新者。就在不久前,我在一次数字报纸技术研讨会上遇到了北京数码美迪公司的总经理金荣先生,他向我演示了一套别样的数字报纸技术,吸引了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7,(4):4-4
从《中国贸易报》创办的第一家报纸网站开始,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起步并不算晚,但是中国报业的数字化之路一路走来是波澜不惊而又了无成绩,与同期出现的商业化网站相比,报纸网站更多的时候是点缀而不是报纸实实在在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3.
马铁护 《新闻知识》2000,(11):40-41
近几年来,价格大战在我国此起彼伏,这些多发生在生产厂家或商家之间,人们并不陌生。而去年以来,在一向平静的报业市场,价格大战的旋风也骤然刮起,1999年南京报业的价格战,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报价混战的先河。事实上,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报纸价格大战,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此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先看一段报纸价格史上的趣闻。在法国新闻史上,政党报纸时期的报纸与其它国家一样,大都有接受政府、政党津贴的传统。而到了廉价报纸时期,报纸不再是政党斗争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可以带来利润的“印钞机”。法国著名报业家吉…  相似文献   

4.
前 言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纸发行量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报纸盈亏平衡点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在报纸价格小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报纸发行量只有在小于报纸盈亏平衡点发行量时,报纸才能实现盈利。而国内外大多数报纸都是以这种亏损方式发行的。发行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在报纸价格大于或等于报纸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盈利发行,在一定的盈利发行数量范围内,往往也不是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就一定越多,经济效益就一定越好…  相似文献   

5.
在历届美国总统大选中,争夺政治广告的抢钱比赛总呈现一边倒的情形,报纸在与电视和广播的较量中从未占过上风。数十亿计美元的政治广告以每4年10%的速度增加,但是报纸通常在这一过程中所得甚少。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8.07亿美元的广告费流入了电视台,而报纸只拣得了不超过3千万美元的“面包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概念不绝于耳。人们熟悉数字化的概念或许最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字电视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时就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如今,在发展现代报业的道路上,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有报纸2007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而从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到今天全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组建报业集团是推进内地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重要措施,报业集团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从业单位经济规模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不管网络媒体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报纸,但对报纸产生的生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报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优势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中国报业在走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已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全面发展道路,提高了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勿庸置疑的是,由于受观念、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7.
报业集团:世纪末的热点 本世纪末,中国兴起了报业集团热。有趣的是,政府和报纸对此都很有积极性。对政府来说,报业集团比分散的报纸更便于管理,因为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宏观调节不容易,管好龙头是个好办法。而对报纸来说,能够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兼并一些报纸,扩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报纸急于兼并一些濒于倒闭的报纸,因为不凑够规定的报纸种数,就不能申请组建报业集团。 而报业集团将会给读者带来什么影响?从理论上讲,会使报纸竞争减弱。但这又可视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唐婷 《新闻知识》2004,(9):16-17
武汉地区目前有6家综合性报纸,《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和《楚天金报》,其中前两分别是省、市级党委机关报,此外还有《体育周报》等几家专业报纸。综观武汉报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报纸都是综合性新闻品种,缺乏具有一定实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专业性和差  相似文献   

9.
谌笛 《新闻窗》2007,(5):95-9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在深刻总结了当代中外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了“数字报业”的理念,要求全国报业要在以往推行报业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数字报业发展战略,“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天,南京气温骤降,而报业的价格大战却越来越火。《江苏商报》以每份2角的价格首开南京报业价格大战的先河,随后《现代快报》售价每份仅1角。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仅南京地区就拥有各类报纸36种,其中日报11种,报纸总数仅次于首都北京── 价格战:该出手时就出手 1999年5月份,《江苏商报》以每份2角的价格横空出世,无异于给本来就不平静的南京报业市场投下了一枚炸弹,挑起了报业的价格大战,致使南京的报业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人形象地将南京的报业市场称为“0、1、2、3、4、5”。所谓“0”就是指一…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中,报纸是商品即用于交换的产品。现代报业以采集和传播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为手段,吸引受众,获得社会声誉,形成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出报业的另一产品——广告服务的使用价值。它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同时,报纸又具有宣传品的属性,而宣传品的生产和消  相似文献   

12.
韩冰 《传媒观察》2005,(5):27-28
美国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美国报纸发行人对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梳理美国报业发展史,我们发现其报纸发行人的身份几经变革。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报业的战略方向已经明确。这是传统报纸为保证自身持续发展而完善产品链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未来数字化生存的必由之路。一年来大大小小各类报纸行业会议,热议的就是三个字——数字化,大  相似文献   

14.
去年3月28日,《海门日报》在江苏省的县市区域报中率先推出多媒体报纸。这张报纸具有完整的多媒体功能,和普通网络版报纸有着很大差异:它是原汁原味的报纸版型,图文并茂,可随意翻页阅读;视频新闻则拓展了受众的感官享受;PDF功能更加方便阅读和保存;还带有搜索查询、编读互动、网上影院、光影海门等增值服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门日报》首先在全省所有报纸中将多媒体报纸推向收费发行的前沿,在江苏乃至更大区域的报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海门日报领导认为,这是数字报业加速度行进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武汉报业市场是全国竞争比较激烈的区域性报业市场之一。在我国,同时拥有两家报业集团的城市不是太多,武汉就是其中的一个,包括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该市目前有报纸67种,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报纸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家报业集团的报纸之间,特别是两家报业集团之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可以说,都市生活类报纸之间的竞争基本上代表了武汉报业的竞争水平。近十年来,武汉报业发展速度迅猛,竞争也日益激烈,竞争模式也逐渐由比较单一的模式转为多元化的模式。报业竞争模式的转型使报业经营与发展更具有活力,报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经营风险降低,逐渐摆脱多报一面的状况,形成各报的个性和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报业传媒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品牌意识与知识 对品牌的认识模糊不清:有人误以为报纸的品牌就是指报纸的“名气”。实际上,有些有名气的报纸发行量始终上不去,读者知道报纸的名字并不意味着就从内心认可这一媒体品牌。也有人认为,报纸发行量不错,报纸的品牌就不错了。发行量固然是报纸媒体品牌价值的一个市场反映,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已经打造出了好的品牌,就可以因此而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7.
连福寅 《传媒》1999,(4):23-26
报纸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是应这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又服从、服务于这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目标。与此同时,报纸自身也在这个社会的各种资源滋养下得到生存和发展。在经济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的市场经济社会体制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报业经济这一概念是1992年由中国报协提出的。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2年挂牌。经过8年的各自发展,报业与资本市场开始了互相渗透,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报业涉足资本市场能否使报业扩张驶入快车道?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截至1999年底,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1995种,分属约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其中日报约有900家,每日下午出版发行的晚报约120家。由于现代报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都市化的产物,我国报纸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城区。有调查表明,我国农…  相似文献   

19.
崔斌 《新闻知识》2004,(3):14-15
近3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报业生产到底在生产什么?不稿清楚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进而也不会知晓我们经营一个媒体,一张报纸将使用怎样的市场策略。当然,我是站在一个经营的身份来认识传媒的,是把传媒业当作社会大生产中的一个链条,当成—个产业来认知的。我1997年进入人民日报社开始从事报纸广告经营,2001年参与创办京华时报,2002年参与创办北京现代商报,2003年参与改造了上海的青年报。其中经营上成功的报纸有,失败的也有,正是基于对一张新办报纸的多方位认识,使我开始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报业生产的本质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新办报纸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吴逸 《传媒观察》2004,(12):31-32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报业发展已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经济实力强大的报社可以形成一个报业集团,可以兼并别的报纸,可以大力拓展报纸以外的经营项目,反之,就会处于劣势甚至可能被兼并、关闭。报业经济,成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