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陈健 《科教文汇》2013,(28):158-159
国贸专业传统软件模拟实训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单一性的程序性和静态化的方法使其发展受到了影响。新型互联网实训模式和外贸电商B2B/B2C实习模式为外贸实训实习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出路。按学校和生源的特点来系统规划,形成基于校企合作下的外贸实训实习模式,是对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建设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前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在各高校国贸专业中应用普遍,传统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偏于静态化,存在着学生主动积极性不够、忽视过程管理等问题。引入Pocib学科竞赛,采取"Pocib+Simtrade"赛训结合模式,能优化国贸专业网络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鲁旭  杨龙莉 《科教文汇》2012,(27):50-51
外贸综合实习软件的开发极大促进了高校外贸综合实训活动的开展,但是外贸综合实习软件相比普通教学软件更具灵活性和综合性,同时也难以对学生操作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实训活动流程化,软件的设计理念在实训中没有很好贯彻。应采取更为有效的实训手段,通过对软件的充分运用来达到培养学生外贸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外贸类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在人才规格和技能素质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可以将外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在人才规格和技能素质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可以将外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毅 《科学大众》2015,(1):139+168
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发展速度迅猛,相应的对于国贸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然而,由于受大环境和传统观念、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自身发展条件的影响,民办本科国贸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的主力军之一,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现,加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国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外贸人才需求逐年大幅增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称:国贸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中国目前有数百所学校设有国贸专业,而且招生规模加大,这使得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技校国贸课程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培养出具有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外贸人才,是急需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君斐 《科教文汇》2007,(10Z):67-68
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在人才规格和技能素质方面有许多共同特点,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可以将外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外贸发展战略将做出适当调整,由此带来企业对外贸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变化。高等院校承担着基层外贸从业人员培养的重大责任,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时调整。本文重点探讨在新的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实训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科教文汇》2015,(2):51-52
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外贸发展战略将做出适当调整,由此带来企业对外贸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变化。高等院校承担着基层外贸从业人员培养的重大责任,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时调整。本文重点探讨在新的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过程中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实训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