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因《马关条约》规定的最后一期赔款即将到期,深恐再举外债不免为列强所挟持,决计不借洋款。根据右春坊右中允黄思永请造自强股票,筹借华款之议,拟由户部印造“昭信股票”,发行全国各地,向官绅商民筹措款银,以偿外债。此为中国首次发行的近代形式的公债。现将馆藏户部奏准施行的昭信股票章程等史料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作为民国首都,在首都建设时期为了筹集住房与自来水工程的经费发行了特种建设公债.南京市府为了该公债的顺利发行与成功推销做了诸多努力,既科学合理地拟定条例章程,又整理市产与车捐收入为公债提供基金担保,还采取多种办法进行销售.公债的推销效益却十分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大量中央公债限制了南京特种建设公债的推销.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史学》1999,(3):14-22
1950年元旦伊始,各大报纸刊载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令”。”’这是建国后首次发行的国家公债,目的在于抑制通胀,回笼货币,稳定物价。首期公债预定发行二亿分,华东地区负责推销四千五百万分,而上海即承担了三千万分的推销重任。这在当时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承销如此巨额的公债对于上海这座全国最大的城市而言,也绝非易事。但上海市府及各界以国家为重,决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市府将完成公债发行列入全市当年六大任务来落实,各行各业亦全面动员,积极捐输认购,从而使首期国债的发行得以基本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湖北档案》2009,(12):F0003-F0003
说明:1930年至1934年,湘鄂赣根据地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经济封锁及多次疯狂围剿的情况下,为保卫红色政权、开展革命战争,发行了“革命战争公债”,用来补充战争经费的不足。这里收集的是湘鄂赣及湘赣根据地公债债券,由湘鄂赣及湘赣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于1932年7月至1933年10月发行,分湘鄂赣省短期公债、湘鄂赣省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及苏维埃湘赣省革命战争公债三种。  相似文献   

5.
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始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 (以下简为二五券会 ) ,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设立的第一个内国公债库券还本付息基金保管机构 ,其成员以上海金融界和商界的代表人士为主 ,另有国民政府财政当局的代表。该委员会自 192 7年 5月成立 ,到 1932年 4月正式改组为国债基金管理委员会 ,存在几近五年 ,共保管债券 2 1种 ,额定总发行达 10亿余元 ,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内债基金保管机构。本文拟对二五券会的缘起、创立、运作及结束的全过程作一评述 ,以冀深化对国民政府的内债政策及其与资产阶级关系的研究。二五券会的成立192 7年 3月 2 6日蒋…  相似文献   

6.
本人是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多年前,在康乐县一农民家中购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发行的“救国公债”一张。这张“救国公债”券见证了抗战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战火到处,商业萧条,税收大减,前方急需军费日渐增多。为解决困难,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7.
引进外资的新模式及其特点——以成渝铁路借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曾出现过几次举借外债、引进外资的高潮 ,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举债高峰更是其中突出的事例。虽然这两次举借外债都是以修建铁路为中心 ,但究其借款的条件、性质及其成效均有相当大的区别 ,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档案史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 ,通过对中国建设银公司所经手承办的成渝铁路借款这一个案的深入分析 ,探讨战前国民政府在引进外资中的特点及其成效。一、中国近代的铁路与外债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与外债外资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这是因为自光绪二十三年 ( 1897年 )清政府与比…  相似文献   

8.
周重礼 《湖北档案》2003,(10):36-36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红色政权服务。在各苏区相继成立银行、发行纸币公债。1923年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但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方志敏在闽浙赣省苏区成功地发行了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这是红色政权发行股票的第一次尝试、被称之为“红色股票”。  相似文献   

9.
早期的受传者分析,只是广告商所组织的报纸发行数字调查。由于报纸的读者是广告户的潜在消费者。报纸根据销数大小规定广告费价格,广告商为防止报纸虚报销数,1914年联合起来,组织“报纸发行数字稽核局”,通过各种途径,凋查报纸销数。在报社方面,无论是为了收到宣传的效果,还是为了招揽更多的广告,都需要扩大发行。因而报纸大众化之后,开始进行读者调查,以迎合读者需要,以增加销路。但是早期的读者调查只是简单的“人口分布”分析(性别、年龄、教育、收入等)。读者调查之所以如此简单,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一次大战到五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传播理论是“枪弹论”  相似文献   

10.
这里发表的是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六年及光绪十四、十五两年的部份信函。光绪六年的是两封致李鸿章信函底稿,选自“醇亲王府档案”,原无年月日,据信中提及“曾星使远赴异域”一事,似指曾纪泽光绪六年正月奉命使俄交涉伊犁之事;“球案”应指是年十月李鸿章与日本谈判琉球之事。据此,我们推断此两封信的时间应为光绪六年。其光绪十四、十五两年信函,选自军机处档案。原档上标有“醇亲王来信钞存”字样,当是奕譞致军机处信函的抄件。这些信函的内容对于研究清代末年政事及奕譞个人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11.
《150亿赤字预算意味什么》(下称《预算》)是中国青年报在1999年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篇通讯,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这篇作品为什么能够摘取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呢? 细读《预算》,首先让人想起了两件事:一是多少年前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二是1988年的抢购风和1993年前后的高通货膨胀率,对普通百姓来说,当时的银行存款率之高是记忆犹新的。 因此,一提到赤字,人们自然会很紧张,而上千亿的赤字就更吓人了。那么,《预算》这一以国家的年度赤字预算为题材而作的文章,其魅力究竟…  相似文献   

12.
一二八事变与上海金融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1年下半年至1932年春,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长江流域发生空前的水灾,两广军阀公开反蒋,九一八事变日寇入侵东北,12月蒋介石下野,1932年1月,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的上海公债市场随之波澜迭起,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自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开府以后,由于镇压工农群众和共产党,北伐“统一”,军阀内战,军费支出十分庞大,财政入不敷出,关税、盐税等可靠的财政收入大都被原北京政府用于抵借外债,不得不大量发行内债以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1927-1931年,南京政府…  相似文献   

13.
叶赫那拉·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卒年74岁,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掌控晚清政权达47载.在同治、光绪两朝,她曾三次垂帘听政.第-次垂帘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计13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1875)至光绪十五年(1889),计15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计10年.三次垂帘时间加在一起长达38年,另外的9年虽还政于皇帝,但朝廷重大决策仍需其点头方可执行.可以说,慈禧是-个当之无愧的"无冕女王".  相似文献   

14.
戴建兵 《历史档案》2006,(2):133-135
外债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金融国际化的一种表现,是指以附加利息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它是一种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所发生的一切借贷的总称,包括各种贷款、信贷担保、发行债券等。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天朝无物不有”的泱泱大国而自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外债理念和实践,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即使有微不足道的对外经济往来,也多是从朝贡关系上去展示皇朝的“富有甲天下”。1853年,中国举借了第一笔外债,之后外债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来看,外债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入的主要形式,它与近代中国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各方面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近代中国外债史,历来受到学术界广泛的重视。马陵合教授的新著《晚清外债史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视角新颖、用力深厚的又一成果,也是作者10余年外债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红色政权服务,在各苏区相继成立银行,发行纸币及公债。1932年在中央苏区建立了中央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是毛泽东。但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方志敏在闽浙赣省苏区成功地发行了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被称为“红色股票”:这是红色政权发行股票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在德州“大西门外上码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筑”,“至民国十四年(1925)冬”“停办”,前后在德州存在23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机器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称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毁坏。袁世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于光绪二十八年将北洋机器局被劫后残存的机器设备移到德州,开办了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袁世凯选德州办这一军火工业的主要原因:其一,天津是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在德州办局,可以避免与帝国主义的摩擦,减少麻烦;其二,德州地近京畿,在德州办局便于控制,其三,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水陆交通重要枢纽,便于产品分拨调运。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位于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东临津浦铁路火车站,  相似文献   

17.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甘肃省靖远县人。著名书画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由于深受“欲救中国必须靠科学与民主,必须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振兴实业,办报纸,造舆论,实行民主和法制,使中国富强”之影响,于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攻读法律,并加入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曾任河南省济源县知事;民国时期他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第一届二次国会参议会议员、扩法国会参议员、一届三次国会参议院…  相似文献   

18.
对外书刊发行的政治帐与经济帐的关系图书作为商品,其生产和流通的目的,主要在于发挥其政治宣传、交流信息和传播知识的社会作用,而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图书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书刊发行创业之始,明确提出要“通过贸易方式,完成政治(宣传)任务”。这一指导思想概括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发行的任务、方法和特点。图书既有商品的属性,因而从事对外发行就必须遵循商品流通规律,必须按外贸原则办事。“贸易方式”和“政  相似文献   

19.
宣统年间发行“爱国公债”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统年间,清廷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在刮尽民脂民膏之后,遂将矛头转向了它的各级官僚吏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打着“爱国”的旗号,发行“爱国公债”,以备经常军需之用。现将馆藏户部──度支部、会议政务处全宏档案中的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以供研究参考。—──编选者张桂素农工商部为筹办公债参用外国利息办法奉旨依议事致会议政务处咨呈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农工商部为钦奉事。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二日本部具奏筹办实业拟借公款参用外国利息富签票办法一折。同日准军机处片交,奉谕旨:农工商部奏筹办实业拟借公债参用外国利息富签…  相似文献   

20.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