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方法多如牛毛,归纳起来有十:1.从读书时出声与否来看:朗读与默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默读是朗读的发展。朗读时,“发声”这个能动因素和“耳听”这个被动因素同时刺激大脑,有助于记忆。同时文字经过耳朵的考验,才使人注意其音韵之美,因此读诗歌,最好用朗读。2.从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泛读与精读。泛读注意面,解决“博”的问题;精读注意点,解决“专”的问题。泛读就是泛出专业门外,泛到百家门前,“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溶铸百家,撷采英华”。精读就是“聚焦”,攻其一点,步步深入。3.从读书的速度来看:慢读与速读。通常慢读与精读,…  相似文献   

2.
林志炫 《知识窗》2014,(19):35-35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1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  相似文献   

3.
易水 《百科知识》2001,(5):39-40
在太平洋两岸穿梭往返的商务之旅,延误了我报告新书讯的日程。所幸的是,读书的时间虽然被一片片切割开,却还没有一天完全中断。这个月的话题是科学技术.让我们先从理论前沿谈起。  相似文献   

4.
莫言这个名字,如今在国内外妇孺皆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津津乐道的话题。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当评审委员会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人与幻觉的现实主义融合的民间故事”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时候,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莫言这个名字,如今在国内外妇孺皆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津津乐道的话题。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当评审委员会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人与幻觉的现实主义融合的民间故事”的中国作家莫言的时候,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仿佛是一夜之间,“云计算”,忽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互联网精英口中最时尚的语汇,而围绕这个话题也出现了众多的想象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业月刊》2014,(6):22-22
人类的生存、繁衍、进化都依靠“性”来进行延续,“性”这个古老的话题始终被人类所无限关注。“性”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普遍存在,不可或缺,同时又被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何永炎 《科教文汇》2012,(29):I0002-I0002
我来深圳这么多年,只做了两件事:读书和过日子。读书可从少年算起,但青葱岁月与生活不沾边,算不上过日子。过日子需要体味、沉淀,像腌咸菜,全须全尾地浸泡,滋味方能慢慢透得身心。如此看来,一些人到了四五十岁,仍停留在“混日子”的初级阶段,只有像我这等惜日如命的老人才能说是已经进入“过日子”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业月刊》2014,(5):22-22
千万年来,人类的生存、繁衍、进化都依靠“性”来进行延续,“性”这个古老的话题始终被人类所无限关注。“性”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普遍存在。不可或缺,同时又被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省图记事     
《图书情报通讯》2007,(2):F0003-F0003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在我省霸州市举行“数字阅读共享文化”活动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习惯培养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是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进入中学、大学阶段,以致科教兴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儿童对“读书”这个概念可以说完全是模糊的,他们是带着幼儿的好奇心走进学校大门的,故而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上都还带着“乳气”——天真、好奇、好动——这个儿童本能具有的特  相似文献   

12.
科普画廊     
钱伟长“三级跳远”读书法物理学家钱伟长在读书时常常采用“三级跳远”的方法。他认为,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读书一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要去死抠,势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像小脚老太走路那样,走走停停,举步不前,速度就太慢了。钱伟长的“三级跳远”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乔布斯曾被问及对亚马逊推出的“Kindle书阅读器”的看法。他回答:“产品好坏并不重要,去年约有四成美国人,仅读了一本书,甚至连一本都不到。它的设计理念从开始就是错误的,因为人们根本就不读书了。”这个论断,在美国也许是对的,但在中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张英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224-22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听到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或问题,而最吸引我的则是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因为从读书起到参加工作,听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社会群体、家长一直都非常关注学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关注学校的办学规模;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然后,好的学校会让无数家长蜂拥而至,会努力给孩子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家长以为,做到这些,孩子就应该可以成才,可以成人了。  相似文献   

15.
白红艳 《科教文汇》2009,(15):127-127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母语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中,“读”应该视为其根本。从古代到近现代很多人因读而受益。近年来,有许多语文教师刻意求新,那个法,这个式,脱离了读这个根本,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我们呼吁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哪一种改革都不应该离开“读”这个根本。读是语文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16.
绣夫 《科学生活》2011,(5):14-17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新闻出版总署组织19家中央媒体和网站向广大读者推荐“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赫然在列。这样一本书,从书名看来只是普通的科普图书,为什么成为某些大书店的畅销书昵?  相似文献   

17.
沈浩 《世界发明》2007,(12):66-67
“Google要出手机了!”这是继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后,目前互联网上最为热炒的话题。围绕着这个话题,人们开始无休止地谈论起G00gle手机的功能,猜想它将以何种外形亮相手机市场,能否在与iPhone的竞争中,像在互联搜索引擎市场一样继续笑傲群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十年来的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确实是在提升教师素质和提高学生能力上有着较快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提升成绩的同时是否真正做到了“减负”与“增效”并举,是否让这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减负”话题,落到实处,不再是“口号”?这更是我们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实践者值得沉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召元 《科教文汇》2008,(13):45-46
宋代大教育家陆九渊的“易简功夫”读书之法与另一大教育家朱熹的读书法相比,以其迥异、独到而闻名,二者并行于世,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对于朱熹的“读书六法”,陆九渊的“易简功夫”读书之法对于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大众教育”以及我们的新课改所倡导的“快乐教育”似乎更有意义。本文力图剖析“易简功夫”所蕴含的主要含义,再结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的环境和时代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易简功夫”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快乐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段爱民 《科学中国人》2014,(4S):166-166
指导“话题作文”是一种全新的命题方式,它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用来作文的“话题”,既可以是作文的主体,又可以是作文的客体;前者以“话题”为核心,后者以“话题”为由头;前者与材料作文相似,始于话题、联于话题、归于话题;后者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既可记相关的事、写相关的人,又可抒相关的情、论相关的理。内容上、观点上的“开放性”,写法上、体例上的“灵活性”,为所有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自由天地,学生们再也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也不用担心自己还有哪种文体掌握不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