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胜男 《考试周刊》2014,(88):17-17
古典主义是秉承古典精神的艺术。本文以古典主义绘画为基点探讨古典主义绘画的形式的特点,从构图、色彩、线条三个方面对古典主义绘画中的构成因素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线条是绘画构成的重要语言媒介,线条的起源与发展彰显了绘画的审美趋向和文化选择。作为中国画造型核心构成元素的线条,展示了中国画形成的哲学理念和视觉习惯;作为中国画意象造型手段的线条,其本身所包含的意象美即是对中国画意象造型的印证。  相似文献   

3.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汤湘萍 《山东教育》2008,(12):30-31
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几乎每个孩子画画的第一笔都是线。就一条线来说,根本没有对与错、好与坏,有的线条流畅舒缓,有的线条潇洒奔放,有的线条秀丽妩媚……线条的表现力极强,而且还能反映出人的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论线条之美     
莽彤 《考试周刊》2012,(17):27-28
线条,是存在于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要素.是艺术作品中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实例从东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平面与立体设计中的线条、生活中的线条三方面阐述了线条带给我们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活动来源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幼儿对楼道中漂亮的画很感兴趣,尤其对画中的线条品头论足,津津乐道。当我发现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后,便联系上学期所绘画的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线条的美妙之处,并鼓励他们寻找身边美丽的线条。幼儿对线条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班一直在开展不同主题的绘画活动,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已经掌握了短线、长线和封闭曲线圆的画法。结合本班幼儿现有的绘画水平,我们在班上组织了线条系列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7.
赵琼 《考试周刊》2010,(36):60-61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最通俗的绘画表达方式,在中西方绘画中,它是一切造型的基础。但要对初中生讲述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并让他们能够形象的理解且熟练地运用,教师是要动一番脑筋的。本文作者以《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这节课的教学实例,阐明线条在美术中是最浅显最易掌握的"白话文"  相似文献   

8.
欧洲批评家曾说过:"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位的线条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条的节奏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可以说是一种用手画出舞蹈的曲线。"用各种线条的变化来描写对象及形态结构的方式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绘画历史久远,而线描则是世界美术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绘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存在着异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种绘画线条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从中国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美,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理性、强调实体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融合与互补三个方面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探讨绘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解构线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9-80,91
文章论述了线条在中西绘画的经典作品中所显现的审美作用和意义。并通过线条美在中西绘画中表现的分析。认为中西绘画中所运用线条造型的方法、手段不同,但在艺术效果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出绘画艺术并不是用了线条。就会有线条的美感;只要运用的恰当、生动、富有变化,能表现出对象外部特征或内在气质即可谓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11.
线条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是钢笔画中覆主要的表现方法。文章探讨了中国书画线条在现代钢笔画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与手法,研究了钢笔线条在吸收中国书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洋钢笔画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它对丰富钢笔画绘画语言、推动钢笔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马克笔画效果图方便快捷,是艺术院校学生及设计师必备的作图本领,是不可或缺的徒手表现能力。着重阐述草图与构思、上墨线与着色等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提出干画与湿画结合的表现方法,使马克笔效果图在技法上有新的突破,从而使效果图的表现力更具发挥的空间,形成马克笔效果图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
马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克笔画效果图方便快捷,是艺术院校学生及设计师必备的作图本领,是不可或缺的徒手表现能力。着重阐述草图与构思、上墨线与着色等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提出干画与湿画结合的表现方法,使马克笔效果图在技法上有新的突破,从而使效果图的表现力更具发挥的空间,形成马克笔效果图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4.
有意味的形式——中国画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描述世界,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出来的表现方式。这种本不存在的线,经过画家的观察、思维、想象,构成了绘画最基本的语言。特别是中国画家赋予了线特殊的意味,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家注重线的质地,讲究线的力度、内涵、韵律等深层美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还把主观的感受及精神情感注入到了线的表现之中。线在中国画中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造型的功能,是情、境、意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and compares my own artistic practice of drawing/painting and the eighteenth-century novel Tristram Shandy. In both cases, there is a free play of lines, textual or graphic, which sets ‘all things out of rule’. A whole typology of lines is woven throughout Sterne’s text and reappears, alter-inscribed, in the artworks.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account of these lines: rectilinear, hylomorphic, fractal and nomadic, as well as the line of incision (or the cut). Each is explored as a specific mode of line with differing effects. To follow these lines is to enter a world of material expressivity, to be exposed to an ontology of becoming and change, of flows and transformations, that overturns the traditional ontology of being and stable identity. Sterne’s use of wild digression, doodles and graphisms, establishes certain proximity between writing and drawing. Both may be seen as types of ‘figured metaphysics’ and as ways of bringing something new into the worl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ome philosoph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strange event of drawing a line, with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Heidegger and Deleuze and Guattari.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中国画课程的教学中,"硬笔线描造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又方便搜集创作素材。硬笔线描造型的工具——硬笔,是指除了软笔以外的硬材质的笔,如铅笔、钢笔、炭笔等。虽然毛笔是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时代的节奏逐渐在变快,中国画的训练手段也变得多元化,像类似铅笔、炭条、钢笔等各种方便快捷的硬笔造型也开始在教学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7.
一幅出色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线不仅仅只是画中的骨架和灵魂,线的独立审美价值及由此产生的纯粹以线完成的白描作品,呈现了中华文明史文化脉络的精神特性.在品味"线功"的审美中,线所表现出的形态气韵,体现了耕心一贯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追求,传达了中华文化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8.
线描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描绘方法,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在人物、花鸟、山水画教学中都需要运用线条来描绘物体.其重点突出表现在工笔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