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困惑 常有高三学生向我倾诉:上课都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时怎么也想不到老师的思路!甚至说数学考试后一看答案就知道如何做,但在考场上就是想不到方法!与此同时,不少教师也向我倒苦水:一个方法我在课上讲n次了,但学生还是不会用!要讲的内容实在太多,进度总是赶不上!笔者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常见如下现象:教师解题通常总胜过学生一筹,而用到的知识和方法又是师生所共知的,这使得学生总是埋怨自己为什么"知道"但"想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通过长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了,才会"提出问题"。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我们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没有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缺乏意识,观念淡薄。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高于外国的学生,但创新意识不足。"这一现状有目共睹,教师也知道自己的学生不会自己发现问题,不会自己提出问  相似文献   

4.
<正>在做"句式变换"专题练习时,有一个句子里使用了"通感"的辞格,要求学生依照句子样式写一个句子,我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做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应该不难,学生怎么不能做出来呢?后来评析时我给学生讲了要用上"通感"的辞格,但是学生却还是不能写出含有"通感"的句子。于是针对这个题目,我给学生列了一个选择:1.会写,但不知道要求2.知道要求,不会写3.不知道要求,不会写我们知道学生要想做好题目,就要既知道题目要求,也要能写作,学生写不出来是因为不知道要求,还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儿童节目叫"奇思妙想",它的口号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到做不到,一看就知道".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力犹如尚未开发的宝藏.  相似文献   

6.
本文谈及的解题,是指在解决高中数学中与高考相关联的一类问题.在解题教学中,有些教师总喜欢用一些奇思妙想,出高招、奇招,却忽视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赞叹的同时,只能望题兴叹:我怎么就想不到?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虽能理解但想不到的解题思路,来得不"自然",只要题目的形式稍作变换,学生难以为继,因此是低效的.查阅  相似文献   

7.
在"孔乙己告状"①事隔一年多以后,陈爱娟老师对<孔乙己>的阅读教学,终于做了"后续工作":让学生"知道当时的孔乙己根本不会想到去告状,而且,即使去告状了,他也自己气短,因为,是他偷人家的东西在先."②这可以说是陈老师这个课例的最主要的闪光点:在完全脱离文本的"创造性阅读"之后,阅读教学终于回到了最根本的起点:文本.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教师抱怨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课堂上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孩子们则是一个个听戏的"小哑巴"。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及口语表达潜能,不是他们想不到,也不是他们不会说,  相似文献   

9.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们做随堂练习.第五题要求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练习.我要求学生不看书,根据记忆回答问题.但想到学生杰平时学习比较差,可能还不会背课文,我就说:"这道题杰可以看书做."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出现了一阵骚动,紧接着一个声音冒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看书?这不公平!"许多学生也都轻声附和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很多科任老师向我反映,班上学生抄作业现象非常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批评、惩罚都试过了,效果却不明显,我深以为忧。于是,我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到学生抄作业主要有三个原因:"不会做"‘作业太多""不想做"。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理直气壮,好像这都是老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常有高三或初三学生问我:"如何才能做好古诗词鉴赏题?"这让我感到为难.有时候我径直答:"你现在还谈不上什么鉴赏,只要能背诵默写就可以了,如果能在作文里引用一二句那就更好."这时他们马上就会说:"这是要考的呀!课堂上老师也会分析的,但是我仍然不会做,屡做屡错,即使订正以后仍然不知道那首诗究竟有什么好."我无言以对.但这引起我的思考,也对一些相关问题比较注意.  相似文献   

13.
来信提问: 早自习期间,我时常看到学生抄作业。如果我走过去,个别暗示或提醒一下,他们会向我“求情”,说下次不会了,但以后还是有类似情况出现。我也在班上严肃地说过这个问题,其实道理谁都知道,抄作业不会对学习有真正的帮助,老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同时这也是思想品德的问题。教育过一次,抄作业现象暂时  相似文献   

14.
常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的疑惑:讲完课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都答:"听懂了!"但解题时却是"我不会."特别是考试时看到题目似曾相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考试结束后感慨"数学难学!"那么,为什么听懂的知识自己独立解题时却不会应用呢?这其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讲的"n遍"是越俎代庖的、强加于人的,少了循循善诱,缺乏心智启迪,学生自己没有豁然开  相似文献   

15.
一道考题学生解答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学生为何不会,回答很简单“想不到”.“想不到”说明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解决问题模型(经验)不牢固,与现有问题情境联系不上,无法沟通,不会用;“想不到”说明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不会想,不会提取信息,转化能力不强,不会变通使用条件,不能自我“突出重围”;“想不到”说明教师解题教学中对解题方法的讲解,没有立足学生如何能“想得到”,没有顺应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形成“想得到”的能力,造成现在学生普遍是面对熟题不一定做得好,生题一定做不好.本市一次模拟考试一道应用题突出暴露这种问题,无独有偶2012年江苏省数学第17题应用题也出现了了同样的问题,大面积“好学生”不会做,“想不到”,或选择解决方法不好,做不出.本文借助对模拟考题的来源、解法、思路进行分析,分析解法的形成对平时复习教学的启示,以期对高三学生考前复习有所帮助,对教师教学有所启发,引起教师的教学重视,以让学生高考面对“生题”,“想得到”应对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不会体罚学生的。其实不然,许多美国学校也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外教彼特向我讲起过一起美国学校"公然"体罚学生的事件——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发现校园里两棵小树被学生刻划了树皮。校长曾经告诫学生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想不到有的学生根本不听从  相似文献   

17.
<正>常常听到有学生这样抱怨:学数学有什么用?难道我上街去买个菜也要用函数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你或许哑然,或是有些"无理"地回答:因为高考要考.那么这显然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也许你的学生仍旧去学数学,但他还是兴趣不足,自然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学数学.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数学系的新生报到处赫然地矗立着一块标牌:数学,让人变聪明的学科.到底怎样的数学可以让学生"变聪明"?而我们教给学生的数学究竟有没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在精心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另一个问题,遗憾的是,当我让某位做沉思状的学生回答时,他反而问我:"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我相信我对问题的讲解是全面细致的,可居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这使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败感.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通过学习对照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地觉悟,发现了原来并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在教学中我生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想不到,于是在讲解时,我面面俱到,竭尽所能.殊不知就在这面面俱到中我的课已经如同嚼蜡,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了.  相似文献   

19.
在五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汤姆森太太一句并非真心的话。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她对着她的学生说:"我爱你们每一个人。"但汤姆森太太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她就不会喜欢坐在前排那个邋里邋遢的小  相似文献   

20.
困惑 在进行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铅笔有几支"这节课的集体教研时,大家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对于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虽然还没有进行教学,但部分学生能很快算出得数,却不会表达自己是怎么算的,该怎么办呢? 组内的教师有了两种意见:一是只要学生会算就行了,虽然说不出来,但是说明他的心里已经知道该怎么算了;二是要放慢教学的步子,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尝试描述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