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0,(10):52-52
<正>大卫盾是犹太人的标志,其形状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六角星,又称大卫星、六芒星、所罗门封印、犹太星。关于大卫盾的来源有几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所罗门王有一枚戒指(具有印的功能),这颗六角形的戒指被称为魔戒,可以用它指挥魔鬼和幽灵。另一种传说是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据说大卫王使用的盾上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珍闻集锦     
珍闻集锦练习作曲的电脑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用于作曲的电子计算机,可帮助和学者练习作曲,利用这种电子计算机作曲,曲谱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借助光电笔可以对曲谱进行修改。计算机当场播放所作的曲子,如作曲者认为不理想,可以一边修改一边放音,直至满意为止。马...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加拿大科技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虎虎有生气的年轻人,只要是毕业于加拿大工学院的,其左手的无名指上都戴着一枚式样相同的钢质戒指。这种戒指被称为“耻辱戒指”。  相似文献   

4.
1962年春天,美国海军人员在韩国仁川的一处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人类遗骸,他们相信,这是一座战俘营的遗址。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期间,这里曾有过一场著名的仁川战役。但是1962年的仁川挖掘,引出了一个“二战”战俘的戒指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发编艺术     
不妨这样来看待这件事:如果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用头发做的,他也一定想让它挤入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市蕾拉·科胡恩的博物馆里—喵若蕾拉还能找到空地方来放它的话。事实上,馆长兼美容师蕾拉·科胡恩的这间小小的“头发博物馆”已经被1000多件古色古香的发编艺术珍品所充满,它们当中有花环、戒指、还有十字架。有一次,科胡恩将一些藏品拿到外面去展览时,一位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这些东西竟会是头发做的,以致于差一点要把头钻进玻璃橱窗里面去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6.
于涛 《世界文化》2003,(2):46-46
美国《时代》杂志最近公布了2002年最好的发明,以下就是部分较受欢迎的发明创意: 魔力手套:当18岁的美国学生瑞恩·帕特森看到一位失聪的妇女在Burger King快餐店点餐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发明一种装置来翻译手语呢?怀着这种想法,他用皮制的高尔夫手套发明了一种装置,可以感应佩戴着手套中的手部动作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微型的无线手拿控制器中,控制器会把它们翻译成话语。这一发明使帕特森在西门子威斯汀豪斯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晨星 《世界文化》2003,(5):49-50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讲过一句名言:“宝石之中蕴藏有生命;他们的色彩能够说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如今在海外,人们为自己的挚爱亲朋选择生日礼物时,首选宝石。美国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在举行毕业典礼时,也大都获赠一只宝石戒,以示珍贵的纪念,戒指内侧还刻上院校名称和毕业年届,戒指上镶嵌的宝石本身也表明毕业生的出生月份。自从1952年美国宝石学会公布了“生日宝石”标准后,世界各国流传的种种喻意传说逐渐趋于一致。生日宝石的喻意是根据一年12个月份来命名的:●1月柘榴石●象征永恒。颜色有红、橘红、葡萄酒红、酱红等,产于南非、…  相似文献   

8.
轧花机之父伊莱·惠特尼顿官刚编译19世纪60年代,棉花成为美国南部地区的作物之王。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在哪一个地区,一种单一的农作物能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现象还不曾出现过。如果说是某个人造成了这种局面的话,那么他就是伊莱·惠特尼(EliWhitney)...  相似文献   

9.
所谓圆珠笔,也就是一种笔尖上装着用铬钢或不锈钢制成的坚硬小球的笔。书写时,小球一转动,就使笔杆中的浆糊状油性墨水顺着笔尖带沟的夹具渗出来。它是1888年由美国的约翰·劳德发明的。他为了寻找可以在包装纸、木板以及表面粗糙的东西上做记号的好办法,做了种种尝试之后,终于发明了在笔尖上安装旋转珠的笔。但他最初发明的笔,用了多少墨水,就有多少空气进入笔杆,因此有从笔杆的眼儿里漏墨水的缺点。 1941年,匈牙利的新闻记者拉兹罗·比罗曾对这种笔加以改进。他于1943年流亡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后,仍继续进行研究。最后他公布的研究结果是:应用毛细现象的原理,在细管中,注入浓稠的圆珠笔墨水,这样,就可以避免墨水流出。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外媒导读     
正餐馆等位"有序"排休息座椅动起来排队等待总是会让人既感无聊又觉乏累,而日本汽车制造商尼桑公司发明的一款会动的排队椅,让在餐厅门口候位的人们获得了一种放松的体验。这种活动椅可以自行排队,跟踪前面椅子的状况,当有椅子向前时,它就会移动跟进,坐在上面的人们完全不必起身,只需等到移至门口自己的餐位即可。顾客离开后,椅子还能自动感知,然后移动到队尾候客,既消除了客人等候时的烦闷,也让餐  相似文献   

11.
正外国人用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物产来命名东西方贸易通道,足以说明这种物产对于中国多么具有代表性,也足以说明它给外国人留下了多么难以回避和抹去的印象和记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篇章,就有关于丝绸的故事。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待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嫘祖便用它来纺线  相似文献   

12.
勇鸣 《世界文化》2007,(10):49-49
萨克管只有160多年历史。1840年比利时人AdolpheSax在店里无聊时把低音竖笛的吹嘴装到一种用按键的铜管上所发明的。1842年,他制造了第一把C调的低音萨克管,得到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赞赏。柏辽兹是当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他在各种媒体上说萨克管这种乐器最具人性的特点,并且把自己的曲子用它来演奏。到1845年,AdolpheSax得到法国军队的签约,萨克管大量被使用在军乐队中。  相似文献   

13.
热狗史话     
热狗史话热狗是与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虽然热狗在美国极受欢迎,可它由何人首创、源于何时却一直是个迷。有位研究者把热狗的发明追溯到1894年,据说当时一位名叫史蒂文斯的小贩把香肠夹在饼卷里卖给顾客。又有人说,其创始人为福伊希特万戈,在1904年他曾...  相似文献   

14.
智力资源:21世纪人类竞争的焦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是一种资源,它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水、矿、油等自然资源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无形的认识活动,是动态发展着的(即可以递增的、用之不竭的)。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它看作是一类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只是到了本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智力资源的价值才被人们认识。此外,在上一世纪,一项科技发明需要花费70到100年的开发应用时间,发明人在有生之年往往看不到自己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人的智慧创造被当场给予科学评价的极少,这种因素也影响了人们的创造欲。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最近三、四十年…  相似文献   

15.
海田 《世界文化》2007,(4):12-13
笔,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被人们用来记录着自己的历史。据考证。人类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是4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芦苇笔。而我们今天所普遍使用的自来水笔,则是100多年前由美国人乔治·派克研究发明的。乔治·派克不仅发明了钢笔,他所创建的派克笔制品公司,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制笔业中的头号王国。  相似文献   

16.
来自双脚的健康密码──谈足部反射区的保健按摩杜萍足部对人体的健康关系很大,足部有整个人体的缩影──足部反射区。古人认为人皆有四根:“脚为精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鼻为苗窍之根。”可见鼻、乳、耳为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足底更是人体精气汇集...  相似文献   

17.
拿破仑说过:“成年男子睡五个小时,青少年睡六个小时,妇女睡七个小时——笨蛋睡八个小时!”实际上拿破仑每夜只睡三到五个小时,但他却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本事,能在两次接见的空隙很快地睡上五分钟。另外一些以睡短觉出名的人是亚历山大·冯·布洛特、弗里德里希大帝和鲁道夫·菲尔肖。睡长觉的有名人氏也不乏其人。比如歌德,他能连续酣睡二十四个小时。俾斯麦每天总是极其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热被窝。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把睡眠说成是“向死亡支付的利息”。他说,人们越准时越充分地去支付这一利息,资本被索回的时间也就越晚。他又说:  相似文献   

18.
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想到美国文化的特性,那就是他们永远愿意进行创新,渴望寻找解决老问题的新办法。他们愿意迁移,迁移到能开展新工作的地方。他们也愿意接受训练以便从事新的工作,这常常刺激新企业的创立。而美国这种特性的灵魂就是美国精神。这种精神往往被描绘成朝气蓬勃、自由自在、乐观自信、不拘形式、不拘礼仪。如果说,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有一种共同的品格的话,那就是,他们总是盯着前方,遥望目力所及的地方,并且迈开脚步踏向那未知的前程。西进运动和边疆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粗野却又敏锐、讲实力又盘根究底、讲…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接受了一次问询调查,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应具务哪些技能,有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教授们为此提出了希望学生具备的10项技能和素质。有趣的是,它们与企业家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正相吻合。 这成这种共识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工作上出类拔萃、卓有成就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懂得如何学习,并且在一生中不断学习的人。这些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都能始终保持领先。 下面就是美国教授提出的学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和素质。 一、写作技能 每一位教授,不论他教什么,都希望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家研究所研制成功一台能模仿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唱歌的机器人,并给它起名叫“帕瓦罗蒂”。这台机器人是采用高科技,按照帕瓦罗蒂在演唱时的肺脏压力及空气流量模仿出这位著名男高音嗓音的。另外,为了使它更像帕瓦罗蒂,研究人员给机器人穿上了帕瓦罗蒂在演唱时所穿的服饰:黑白礼服,手持一条帕瓦罗蒂演唱时最喜欢拿的白色手帕。机器人的头部则是一部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帕瓦罗蒂的头部肖像,其表情跟电脑所模仿的歌声互相配合。机器人“帕瓦罗蒂”已在美国的一座音乐厅内与一名教授同场演出帕瓦罗蒂的著名作品,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