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有成功.为此他冥思苦想,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灯下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五花八门,其中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每种链形结构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的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梦中的情景相当可笑,但凯库勒却由此受到了很大启发,他醒后断定,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而科学的最终定论确实与梦的启示惊人地吻合.  相似文献   

2.
四个好梦     
梦之一:蛇与苯环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苯,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支柱之一。但是法拉第发现苯时,并没有认识到它后来的重要性,当然也不了解它的奇异分子结构。此后几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象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炭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  相似文献   

3.
弗里德希·奥古斯都·凯库勒(1829~1895年)1890年的一天,凯库勒这样描述他发现苯分子的过程:1855年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壁炉旁的椅子上睡着了。梦中见到一条蛇身体盘成一个圈咬自己的尾巴。醒  相似文献   

4.
母桂花 《今日科苑》2009,(24):136-136
在凯库勒之前,约瑟夫·洛斯密德和奥古斯特·劳伦就对苯环结构有独到的发现,而且有证据表明凯库勒研读过这两个人的著作,凯库勒之梦是捏造出来的。凯库勒之梦提醒人们,诚信和求真是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讲求诚信和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德国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有能成功,为此他冥思苦想。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灯下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五花八门,其中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每种链形结构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梦中的情景相当可笑,但化学家却由此受到了很大启发,他醒后断定,苯分子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而科学的最终结论也证实了他的推断。  相似文献   

6.
科技发展史表明,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的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牛顿就是从苹果的坠落,推导出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则从澡盆水的溢出,悟出浮力定律,开库勒则从梦境中蛇的首尾相衍,联想顿悟出苯环。而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图象来传导信息。由于学科门类繁多,图象信息也就丰富多彩,立体的、平面的、硬的、软的等,  相似文献   

7.
科技月历     
Sunday Nov/27新西兰的TGR直升机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隐形无人驾驶直升机。TGR公司介绍称,这种被称为“蛇鲨”的无人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很难被发现:其机身由凯芙拉材料制成,而且外形上也采用了“隐形”设计,具有很低的雷达波反射率。右图为“蛇鲨”隐形无人直升机正面和侧面视图。  相似文献   

8.
1.以两性物质例示化学分子的语境依赖性,并切入场有(Beinginfield)哲学和语境论哲学;2.布特列洛夫、凯库勒和范霍夫等人对“立体结构”概念之贡献,再结合刘易斯共价键理论,形成刚性化的经典分子结构模型;3.鲍林“共振论”:从刚性分子结构到动态分子结构的进步;4.分子结构:走向量子实体的语境实在论和整体论理解。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12,(17):F0004-F0004
阿道夫·冯·拜耳(德国,1835-1917年),因在靛蓝、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0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拜耳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先后在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学习,曾师从于R.W.本生和凯库勒。1858年,拜耳获柏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87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875年去慕尼黑继李比希的任职,直到1915年退休。1886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17年8月20日去世。  相似文献   

10.
下面这七座小岛之所以得名"蛇岛",有的是因为其上布满了蛇类,甚至是令人恐惧的毒蛇,有的则是因为别的原因;所以,下面这几座小岛,有的是无人涉足的禁地,有的则是旅游休闲的去处。1.巴西伊利亚德大凯马达岛伊利亚德大凯马达岛是位于巴西圣保罗州附近的大西洋海域的一座崎岖不平的小岛。这座43万平方米的小岛目前无人居住,不过它上面的灯塔遗迹表明过去曾有人生活在这里。看守这座灯塔一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该岛到处都是蛇,而且这里的蛇种四分之三是毒蛇。  相似文献   

11.
好梦成真     
(一 )梦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它迷离又神奇 ,常常令人不可思议。李白少时做梦 ,喜得“生花妙笔”,终而成为名扬天下的“诗仙”,是神话 ,是传奇 ,又是真实的故事。(二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科学家在梦中寻求思路 ,笛卡尔发现了一门数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新学科 ,凯库勒探索到一种苯环式的化学结构 ,帕金森领悟着一门大炮有效瞄准目标的发射关键……文学家在梦中继续创作 :李贺吟作《升天诗》,苏东坡畅赋《裙带词》,曹雪芹构画“大观园”的盛景……(三 )名人巨匠喜欢做梦 ,获益颇多 ,因而他们有着真切的体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梦是灵感…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我们把理想也看作一种梦,那么,我的一生,从幼到老,就是一个梦的追求。蒋锡夔(1926—2017),上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蒋锡夔1947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化学系,1952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凯劳格公司担任研究员。1955年代,蒋锡夔回国,于1956年  相似文献   

13.
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14.
科思 《金秋科苑》2009,(1):50-50
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一系列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盐与18-冠醚-6和二苯并24-冠醚-8形成分子络合物的~(15)N和~(13)C NMR,考察它们在络合前后的化学位移变化规律,结合取代基效应,推测这类络合物为重氮盐的π-电子由β-氮通过π-体系向冠醚提供电子而配位。在二苯并-24-冠醚-8络合物中,还可能存在π-π电子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蛇年漫谈     
在民俗生活和文化中,蛇这样一种源远流长、类型多样、形态不一、浑身披鳞、无足而行动迅捷、体柔而凶猛异常、或有剧毒而置人于死地、或可解毒救人于疾患的奇异动物,既是人类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恐惧它,也崇敬它;既与它作艰苦的斗争,又利用它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并不断讲述着与它发生的种种故事。令人敬畏的蛇美国哈里斯调查机构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蛇是"普遍令人恐惧的东西"。有研究者甚至认为,人对蛇的恐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怕蛇,根本原因大约在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苯并恶嗪酮作为重要的氮氧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中,是一种重要的医药母体结构。其在精神疾病,艾滋病,炎症治疗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国内外对苯并恶嗪酮类的研究日益深入,已发现了众多不同的合成方法,并不断推进苯并恶嗪酮的合成方法创新。本文就是对苯并恶嗪酮的合成方法研究等进展现状进行综述,并且对苯并恶嗪酮的合成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洪岩 《科技风》2012,(10):214
目前,我国粗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炼焦化学工业中产生的焦炉煤气中回收而获得的,称作焦化粗苯.二是从石油化学工业中(直馏汽油铂重整、乙烯生产等)而获得的,称作石油粗苯.我国焦化工业生产的苯类产品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从焦炉煤气中回收和制取粗苯.本文在粗苯的回收方法,回收步骤,及一些技术要求方面租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苑 《今日科苑》2013,(12):57-58
2013年6月18日,谷歌发布了"谷歌气球"项目公告。公告中谷歌提出将围绕地球建设一个"气球环",这些气球将顺着地球平流层气流飞行,为气球下方的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对于这一构想,很多人不禁要问:"谷歌气球"能否实现网络覆盖?气球一直是人们浪漫想象的承载物,很多人都曾有过气球梦。有人想把热气球当做观光工具,从高空中恣意鸟瞰美景。  相似文献   

20.
正蛇是爬行动物,爬行速度还相当快。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爬行。大多数种类的蛇,每小时只能爬行4千米左右,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也有爬行较快的蛇,在短时间内能达到16~20千米的时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