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人评价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大都认为他是倡导复古主张模仿的典型,因而持否定态度。本文则认为,梦阳虽有复古模仿的一面,但他的诗歌创作情感论在其诗学思想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梦阳关于“诗言志”的观,点,关于诗发乎情、情感于物的观点,以及“真诗在民间”的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何景明和李梦阳曾对文学复古问题发生过争论。大致说来,李梦阳与何景明的争论焦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对待"法",一是诗歌的体貌风格。何景明不像李梦阳那样主张"尺寸古法",而提出要"领会神情"、"不仿形迹",最终"舍筏登岸"自成一家,强调学古为手段,目的在于独创。在风格体貌的追求上,李梦阳追仿古人的"格调",一味追求雄奇豪放而有流于粗旷之嫌;何景明主才情,他的创作风貌趋向于俊逸秀丽一路。李梦阳与何景明的文学论争虽然有意气之争的成分,但却真实反映了二人的文学主张。对二人的文学论争进行探索,对于深入认识"前七子"文学主张的复杂性和何景明的文艺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初诗学有着浓厚的复古意识,论诗论文尊崇前代优秀创作,创作上主张宗古。明初诗学有着如此浓厚复古意识的原因在于明初奉行的文化经典主义、台阁文风鸣盛、鸣治的价值需求以及各文学流派复古的传统与现实诉求,它们共同作用,给明初诗学打上了浓厚的复古烙印。  相似文献   

4.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弘治七子”(史称“前七子”)为排除“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虛饰、迂腐的文风而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前七子”在率领“文学复古运动”的过程中,至正德年间却出现了分化:李梦阳倾向于刻意拟古;何景明则倾向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何景明是明代的重要诗文作家。《明史·文苑传》认为他与李梦阳是转变明初诗风的代表人物: 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於斯一变。近世诸文学史论何景明者多沿袭此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论明代文艺思潮,认为明代有复古与启新二种潮流,并说: 后来李、何、李、王与公安、竟陵,互相水火,即因各据一端,不能全备诗道,於是成为牴牾而相容了。这对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研究中国文艺思潮的演变起了推动作用。进而学术界又认为这种新旧的冲突,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对文学的影响,这一认识从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是应当肯定的。然而,一个时期文艺思潮的涌起,不仅表现在后浪推前浪的起伏中,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李梦阳因《明史》中载其“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被文学研究者简单地冠以复古模拟派的代表。这与事实不符。李梦阳的文学主张中固然有学古的一面,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文学主张中更实质的一面是革新意识,不管是追求古之高格,还是强调“真诗在民间”,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在文学与文学批评方面,自有其理论建树,尤其是指导文学复古运动的文学批评理论,66卷本《空同集》是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结晶。在仕途上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却是一个悲剧人物。五次入狱的铁窗生涯伴随他走完了忧愤坎坷的58年的人生历程。后世人,大体谙熟作为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前七子”领袖的李梦阳,而对他的仕途政绩、宦海沉浮的人生经历却知之甚少。薛正昌撰写的《李梦阳全传》(长春出版社19四年版,25,6万字)以文史结合的笔法,论述、刻画和再现了李梦阳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和仕途经历,情节曲折,读来感人至深,悲壮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9.
杨慎坚守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而他的思想中却有与阳明心学相似处.杨慎反对泥古,主张自树立,与其时之文学复古思潮异趣;但是他的文学观念中却有复古的成份.杨慎批评复古思潮宗杜的倾向,崇汉魏六朝,与其时复古思潮宗盛唐异趣;但是他同时又赞美盛唐.杨慎论诗持重情说,但是在实践中又往往以理碍情.他的文学观念中交错着多个文学思想来源,与两个文学复古思潮之间出现的多元文学思想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姚永概是清末民初极为重要的桐城派作家,也是光宣诗坛上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学、才、境是构建文学的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在艺术表现方面,他主张作诗要注重寄托,要真实表现自我。在师法对象上,他主张兼宗唐宋,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他的诗学观念一方面体现出他对桐城派诗学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在桐城派诗学方面的开拓与创新。他的诗论可以视为清末民初桐城派诗学思想的代表,可为我们了解近代桐城派在诗学上的理论建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盛敏 《语文知识》2008,(2):11-13
李梦阳以复古相号召,不仅开启了有明一代中州诗风,带来明中叶的诗文之盛,而且对其后中州诗文的走向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先是开封、信阳作家群蔚为大观,继之则有“后七子”张扬复古,绍述李、何,明清易代之际,中州诗文再兴,亦以李、何为旨归。  相似文献   

13.
何景明作为前七子的领袖,一向以倡导文学复古著称。然而他真正追随李梦阳倡导文学复古的时间并不算长,大致从弘治十六年到正德二年。正德二年,何景明托病归乡休养,正德三年又被免官,这期间其生命方式及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诗歌创作呈现出向内收敛的倾向。其后期诗学思想之所以有接近神韵说的倾向,成为诗歌从格调说向神韵说迈进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他居家时期,诗学思想已经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4.
何景明作为前七子的领袖,一向以倡导文学复古著称。然而他真正追随李梦阳倡导文学复古的时间并不算长,大致从弘治十六年到正德二年。正德二年,何景明托病归乡休养,正德三年又被免官,这期间其生命方式及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诗歌创作呈现出向内收敛的倾向。其后期诗学思想之所以有接近神韵说的倾向,成为诗歌从格调说向神韵说迈进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他居家时期,诗学思想已经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5.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别号胎簪子,不常用,河南省信阳市人。 何景明是明代前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批评,诗赋文章,样样皆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与李梦阳发起并领导了明代前期的文学复古运动,开一代文风,领一代文学风骚,成一代文宗;成为明代“前九子”的领袖人物,与李梦阳并称“何李”或“李何”;也是明代“十子”之一;与李梦阳、徐祯卿、边贡又有明代“弘(治)正(德)四杰”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何景明的文艺批评思想,诗赋文章,为历代批评家所注目,自明至今,对其批评的著名学者,不下二百家。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时候,如果把它的滥觞期和稍后的先驱者略去不论,那么这一文学运动开始的标志便是前七子的粉墨登场,李梦阳是前七子的盟者,也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①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李梦阳信奉儒家“言志”、“抒情”的诗教说,看重文学的功利作用,即文学要“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②李梦阳生逢封建政体渐趋衰微没落的明代,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他希望朱明王朝能像日行中天的汉唐盛世一样再度兴盛,他所进行的文学复古活动正是从这个方面着眼,力图使诗文重现秦、汉、盛唐时的风貌并以之教化民众、补察时政.李梦阳说:“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元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又究心赋骚于唐汉之上.山人尝以诗视李子,李子曰;‘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矣.”(3)李梦阳把楚骚、汉赋、唐诗这些盛世的文学样式视为明代以前正统文学的文体典范,而宋代随着封建体制衰落不振,他于是就认为“宋元诗”.这段话还透露出“格调派”的主张“格古”、“调逸”以及与之不相容的“情以发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复古思潮盛行的明中叶,唐寅的文艺观与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王阳明的心学、唐宋派的本色论,既有精神上的相通,又显示出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他们在哲学思想、诗文理论、诗文创作实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唐寅等吴中文人与前七子在复古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前七子复古主旨是要恢复具有儒家传统的古典主义诗歌风貌,而唐寅等吴中文人复古是要实现自我情感和才性的自由抒发,他和王阳明在肯定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契合.但唐寅在肯定情欲、重视人的自然要求、追求个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他提倡文学创作抒发真情实感,不事雕琢,一任自然,这种主张与唐宋派要求文章文从字顺、本色自然、反映真情的观点也有相合之处.唐寅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明代学术思潮的转变,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刘薇 《文教资料》2012,(33):31-33
明代诗文流派诸多,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文人作家繁茂,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储罐便是其中一个佼佼者。既与邵宝等人一扫郎署文学的沉闷之气,也多次参与茶陵派诗文活动,主张诗文复古,反对台阁体。同时,储罐也与“前七子”、“金陵四家”交好,多诗文唱和之作。有许多精彩的诗文著作。  相似文献   

19.
解国旺 《天中学刊》2007,22(1):65-67,80
李攀龙编选的《古今诗删》一向被认为代表明代后七子派诗学主张的古诗选本。从选本推崇盛唐诗等方面来看,的确体现了复古派主张。前后七子古诗推崇汉魏,但《古今诗删》于汉魏古诗未见有特别的重视,反而多取六朝诗人谢朓、陶渊明及谢灵运等风格清新流丽的古体诗,树立了新的古诗典范,表现出一种比较宽泛的诗学取向。这表明他在具体的选录古诗过程中,并未完全贯彻复古派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20.
卡斯特尔维特罗诗学思想 ,大多是对亚里斯多德《诗学》思想的发挥。但他主张通过奇异之物来造成理解上的难度以娱乐大众 ,是很有创见的。对三一律的严格规定 ,体现了他诗学思想中机械的一面。他的诗学思想有明显的激进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