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语言交际理论,对现代汉语中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和交互主观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道歉语语义的变化发展轨迹,将道歉语言分为真性道歉、假性道歉和礼貌性道歉。道歉者所使用道歉语的主观性程度应与其冒犯的程度相匹配,由此道歉者和被道歉者双方才能产生良性的交互认知。从主观性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道歉语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现代汉语中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使汉语母语者更好地理解道歉言语行为,同时也为留学生习得并正确应用汉语中的道歉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燕  徐慧 《现代语文》2006,(11):92-93
很长时间以来,道歉语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Blum Kulka&01shtain(1984)等学者实施的国际间合作计划“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方式计划”(CCSARP)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请求语和道歉语。Holmes(1989)、Trosborg(1987)、Suszczynska(1994)、Owen(1983)等许多学者对不同语言(新西兰英语、丹麦语、匈牙利语、英语等)与文化中的道歉语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汉语尤其是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策略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3.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交际者冒犯了对方的面子时,需要向对方道歉.运用正确的道歉策略可以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作者对道歉的基本概念、道歉的功能、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道歉语的研究,作者得出了英汉语中指导交际的八种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6.
道歉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召锋 《考试周刊》2007,(18):58-59
道歉语属于补救性质的言语行为。恰当地使用和解释补救性话语是交际能力的一个较复杂的方面。知道何时进行道歉和如何道歉在许多言语社区里都是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歉言语行为也就成为话语分析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道歉言语行为的含义、道歉的功能、道歉的策略三个方面来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以期对人们的日常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一直是语用学,尤其是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焦点,同时也是研究交际能力的一种基本要素。本文以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跨文化研究(CCSARP)模型为基础,从文化差异及社会地位差异的角度出发,考察分析了汉语、日语、及英语中关于道歉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倾向的问题。基于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调查数据分析,本文讨论了道歉行为实现形式与文化差异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道歉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它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但究其本质则是一种社会行为。本文拟通过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探讨日汉语中比较典型的使用言语方式的道歉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中,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中西方使用道歉语在表达及含义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差异、使用频率的差异等。不同文化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存在着一定影响,往往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不可避免的障碍,甚至产生误会或纠纷。本文针对道歉语使用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深层的文化剖析,并揭示这种差异根源于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等原因。尊重和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并尽可能多地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外语,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戴嘉谊 《海外英语》2014,(10):234-236
道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维持和挽救人际关系的一种言语行为。该文选取了公众人物这一与以往不同的研究对象,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研究基础,旨在透过公众人物的道歉语探究不同的道歉策略及其语用效果,并指导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选取最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达到预想中的交际意图,完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