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内含于中国式现代化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有其特殊的出场逻辑。出场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历史逻辑从不规则的历史发展中对边疆治理进行传统性向现代化的系统梳理,溯源我国边疆治理由“边疆本位”向“国家本位”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耦合自洽的角度,对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学理性价值进行分析;实践逻辑着重于对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价值——政治性价值进行审思。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肩负着新时代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殊使命,需要明确定位,着重从构建“边疆-腹地”的治理共同体、以“治理结构现代化”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加强边疆地区“法治现代化治理”、将区域协调发展融入边疆现代化治理、推进区域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几个方面探索当前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这五个基本特征既具有时代特色,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更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逻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价值取向。文化的价值是深沉的更是持久的,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更是有力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逻辑着手,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和文化旨归。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关键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既呈现世界积极关注和高度评价成就的良好态势,也存在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对性质、影响、特色等认知难点。从跨文化认知角度看,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要讲好科技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共性逻辑;讲好基于独特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中国式”特色;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主线;讲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在方法上,要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基础叙事、历史纵深的比较叙事、智能传播的媒介叙事、展现未来图景的发展叙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重大贡献、成长空间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蕴含科学化、体系化的思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而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推进、拓展的一种新的体育文明形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发展道路的探索,通过对党领导的百年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结合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基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进阵地、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了体育现代化道路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了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创新与突破等四个历史阶段的分析,就中国体育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跨越发展做出了全面梳理。认为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育强国梦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文化自信的展现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重要理念等6个...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等诸多方面。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可以防止和克服把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或者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是脱离国际参照自说自话的思想倾向。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凸显中国特色,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探索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是必须回答的体育新时代课题,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历史使命。以回顾中国体育现代化历程为逻辑起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视域,采用政策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总结其历史逻辑、实践经验,以哲学思维阐述中国体育现代化实践向度。认为:1)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体育论述为指导理论的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2)中国体育事业从贫穷落后走向兴旺发达、从体育大国向现代化的体育强国迈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结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健身、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过程;3)体育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前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体育人口”“全民健身重点人群”“体育共同富裕”“体育精神文明”时代问题;4)体育的智慧化、法治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明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宏大性、完整性、独创性与超越性的精准概括。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助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命题的提出、遵循了现实需要的原则、明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奠定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方向。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二者一脉相承,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独特贡献,对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奠基意义和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本逻辑”的体育健身空间生产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揭示“资本逻辑”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初期引发体育健身空间的价值与属性转变,最终导致无序蔓延性、非正义性和供需不平衡性等体育健身空间的样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产“人本逻辑”主导的符合人本尺度、维护人本权利、满足人本需求的体育健身空间。研究认为:完成体育健身空间生产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转变,有利于实现体育健身空间“人本”价值的跃升,推动我国体育健身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过程中选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从贫穷走向繁荣的指路明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不懈探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有其历史必然性。因此,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成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超越了“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本性,突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和西方现代化的逻辑束缚。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的特殊国情,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密码”;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又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性和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为探索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科学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高度契合性,着重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有差异,决定了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各国走向现代化必然有各自的独立性和特点。不会也不能只有一个统一的式样。本文作者受《大国的兴衰》思维逻辑的启迪,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剖析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噍一正确道路”命题。並从“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须条件”、“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和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遵循从民族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走适宜于自已发展的道路,才是成功之路。本文对深化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体育篇章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体育通过自身发展及其外溢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独特贡献。通过政策分析、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演进、发展模式、价值功能及实现路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历经“体育救国” 初始萌芽、“体育兴国”积极探索、“体育报国”持续拓展、“体育强国”创新突破等4个阶段;发展模式亦呈现从“单核心”到“双核心”,再到“多核心网络融合”演进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5大领域发挥独特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5大特色上呈现重要价值。基于此,从增强制度生命力、 彰显大众亲和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夯实经济贡献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世界影响力等6个方面,提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15.
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理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逐步构建起成熟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并基于此不断在实践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取得丰硕成果.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即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形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实现快速赶超发展、提供“中国创造”的实践中,成就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友谊与比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新形态的中国方案中,走出“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基于文化的民族性,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担当中,形成中国叙事的现代化——以中国故事书写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决定体育强国建设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指引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穿体育强国建设始终。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体育强国支撑,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需要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夯实体育强国建设之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拓展体育强国建设之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体育强国建设之基,坚持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开放激活体育强国建设之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提振体育强国建设之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意义,提出了融入路径,即构建清晰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框架、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思政课、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国情与党情视角审视思政课建设问题、构建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思政”格局等对策,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实践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彰显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独特理论品格,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的存在状态的生动描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价值旨归。“现实的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人的全面发展应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共同体中实现。但受资本裹挟的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下,人的主体特征消弭,精神提升缓慢,生存空间恶化,整体发展破灭。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奠定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中激活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酵素,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设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场域,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交往关系,在现实性和理想性的交汇中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