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刑法条文的生命力在于对刑法条文的解释活动,在刑法解释的方法上,对于刑法解释界限的确定关键在于对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只有明确刑法解释在操作上的正确路径和方法,确定刑法解释的界限,才能做到对于刑法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正确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2.
尚娅娅  陈莎 《科教文汇》2009,(5):288-288
通过以某高校研究生中有被扒窃经历的同学为调查对象,从被扒窃对象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影响其安全的心理因素。基于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安全意识、注意状态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调查对象被扒窃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贾立岩 《今日科苑》2009,(24):179-179
近年来,扒窃犯罪活动突出,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和群众出行安全感的热点问题,且这种犯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扒窃犯罪作为盗窃犯罪的一种,在定罪量刑标准上,与盗窃犯罪完全一致,造成打击处理力度较低,较难控制扒窃犯罪的发生。必须引起立法、行政、司法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扒窃犯罪的主观恶性,提高对扒窃犯罪的定罪率,有效打击扒窃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扒窃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刑法时间效力是刑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个案件不能忽视的问题,刑法一旦修改,就必须重视该问题,因此对刑法时间效力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刑法时间效力的三个内容进行了相关一意义解释,并对时间效力内容的一些争论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刑法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穷尽其他手段无法实现法益保护的时候,刑法便会褪去谦抑的面纱,发挥其"终结者"的作用。刑法的适用关系到个案正义与人权保障,高校刑法教学理应贯彻"正义、刑罚、责任一体"之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有利于犯罪人原则"理念的展开,对犯罪人人权保障、刑法理论研究、司法实践探索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虽然网络犯罪具有众多异质于传统犯罪的特点,但是犯罪的本质并不会随着犯罪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而应该保障刑法规则在双层空间中适用的统一性。目前刑法学界针对网络片面共犯的讨论乃是基于区分制的思考,运用区分制难以破解网络片面共犯罪刑困境的尴尬,促使学者们从正犯化抑或立法中寻求解答。然而,现实空间中的片面共犯不需予以正犯化的事实引致"正犯化"适用于双层空间的期待落空;基于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立法审慎原则的考量,刑法解释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坚持单一制,无疑是破解网络片面共犯处罚困境的最佳选择,既坚守了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又保障了刑法规则在双层空间中的统一适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存在的问题、危害与成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能够提高其外观质量的工艺方法,并较全面的解释了"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闫峰 《科学中国人》2014,(7S):11-11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对刑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中起到较有效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须对《解释》进行进一步细则性完善,如“严重超出标准限量”、“数量巨大”、“生产、销售时间长”的具体规制、“生产、销售金额”的计算、“累犯”的应用范围需进一步规制,以提高《解释》的司法实效性,加大刑法对人民群众健康生命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针对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以下简称为《“两高”解释》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与以往的司法解释相比,《“两高”解释》降低了刑法制裁的门槛,提高了商标专用权的刑法保护水平,并且操作性更强。然而,《“两高”解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论逆防卫     
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有效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手段,可正当防卫中的无限防卫赋予了受害人"合法"的将加害人致于死地的权利,加之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宽容,使得加害人固有的合法权益被尘封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刑法的谦抑与中立有所动摇,本文拟从保护加害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提出逆防卫观点,并论证其存在必要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何小兵 《内江科技》2004,25(3):61-61
跟踪反扒是指反扒人员采取秘密尾随的形式,观察、监视、控制扒窃嫌疑分子的外部活动,达到发现、揭露、证实和制止扒窃犯罪的目的。跟踪是反扒三环节(识别、跟踪、抓捕)的中心环节,只有跟住了,才能达到抓获的目的。 一、跟踪反扒前的准备 1、反扒人员应具有普通人的相貌。任何明显的具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144-144
针对如何发挥刑事技术在打击公共交通扒窃案件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行为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缠混难分,问题的源头在于司法解释出于扩大犯罪圈的考量,将"复制发行"理解为"复制并发行"。对两罪不加区隔,仅通过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理论解释的进路要么违反罪刑法定,要么违反罪刑均衡,不具有妥当性。将"发行"脱离知识产权法律文本另做解释的方案违反了法秩序统一原则,引发诸多问题。应当根据加功行为的不同故意等级区分"通谋型"加功与"明知型"加功,二者均成立帮助犯,但"通谋型"的加功处罚更重,以此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条文中可以找到关于共同犯罪明确的条文规定,《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然而,由于我国刑法分则是按照单独犯罪模式推进的立法工作,导致身份犯罪一旦与共同犯罪相结合就极为复杂棘手,文章着力于身份对共同犯罪的几个角度进行了论述,通过介绍不同时期身份共同犯罪的不同学说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了不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能够与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结论,在该章节笔者也提出了该情况下如何认定共同犯罪性质的观点。此外在文章中笔者还指出了我国身份共同犯罪存在的问题并于最后给出了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生不仅仅与社会经济相关,还与政治法律关系密切,采取措施保护民生、改善民生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也利于稳定政局。新的时代背景下,民生刑法应有所转变,本文将简要介绍民生刑法的内涵,简要说明民生刑法的保护现状,并探讨民生刑法保护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民生问题,为国家稳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我们称之为"一事不再罚"原则。《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引用了"一事不再罚"原则,规定"对同一环境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执法实践中,由于违法行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行政处罚法》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本身又并未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作出清晰的界定,有关国家机关也未对此作出详细的解释,导致"一事不再罚"原则执行情况比较混乱。笔者结合《刑法》中"一罪与数罪"的理论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贝卡里亚是刑法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专制刑法的掘墓人和近现代刑法的奠基者。他在二百多年前提出的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应、刑罚人道等刑法原则,至今仍是很多国家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对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对刑法历史的正确认识,对刑法的发展方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法中引入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概念.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概念做了进一步解释,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指一种假设的"人",假定其知晓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  相似文献   

19.
田锋 《科学与管理》2015,35(2):44-48
"海市"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光现象。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记录着许多关于这种自然光现象的史料,并在记录的同时给予这种自然光现象的成因以相应的解释。从文献记载的内容来看有神话解释、常识解释等。以上各种解释的本质上都属于"非科学解释"。进入十九世纪之后随着西方光学著作被引进到中国,在光学研究领域内给予这种自然光现象以新的解释,即"科学解释"。这种"科学解释"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科学概念、科学定律以及科学实验。因此,十九世纪的中国光学研究在对于"海市"这种自然光现象的成因完成了由"非科学解释"到"科学解释"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梨树凹是泌阳凹陷东段落的一个含油区,该地区油质多样、储集层岩性变化大,储层解释评价困难。文章详细介绍了"曲线迭合法"评价的依据,着重阐述了产层和非产层的全烃,钻时曲线迭合特征。后期试油结果证明"曲线迭合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