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字的未来     
顾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脑功能的日益强大,作为语言辅助工具的文字,其作用在日益降低。文章预期了未来文字的使用情况,提出了大多数人可以不必识字的观点,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对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宏观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汉语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人对汉语文字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怀疑,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汉语文字还能否胜任历史的变迁,引起了众多人士的担忧,本文针对这些不同观点谈点个人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3.
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部文字史著作 ,又可以看作一部文字理论著作。书中全面论述了世界各主要文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同时也提出并解决了一些文字理论的原则问题。作者在分析研究各种文字现象时所提出的观点和运用的方法 ,对我们的汉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观点     
网络语言日益盛行各方观点不一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一个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几年来,互联网不经意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也正日益盛行,对此,社会各方观点不一:  相似文献   

5.
从文字视觉符号的“图形化”与“符号化”特征出发,首先阐述了文字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对现代标志设计实例作品的归纳与分析,从“造型结构”、“表现特征”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文字视觉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且分别强调了传统汉字和西方文字在标志设计中的特征,进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提出文字视觉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在大多数人看来存在着悖论:一方面,索绪尔视文字为对语言的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索绪尔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实际上,索绪尔的观点是文字与语言并重,既注重它们的联系,又注重它们的区别,从而摆正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这种关于汉字性质的看法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但是,由于他们观察汉字性质的角度不够正确,因而,他们所提出的观点有的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本文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出发,提出汉字是“表意—谐音—记号文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字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丰厚学术遗产,自来是中国学术中重要的独立学科。西方古代语文学以古典书面典籍为研究对象,不同于现代语言学,相当于中国文字训诂学。随着学术典籍的增多,文字作用的增强,尤其是20世纪下半期,进入“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文字作用更为巨大,西方出现了建立独立的文字学科的强大学术新潮流。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静态(备用态)的文字形体,而且包括文字行为(阅读、写作)、文字能力的培养(教育)。因而其内容广泛,有众多的分支学科。从“语言中心论”导致的语言学独霸学术界话语权,到创立独立的文字学科,是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学术范畴,研究一套新的科学规律,创造一种新的学术模式。为此,需要首先建立独立的文字哲学。这是文字学当前最紧迫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性质是什么?不少专家学者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曾一度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文章在分析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重申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  相似文献   

10.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是文字学和语言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近年来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争论最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清点与梳理,通过对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历时考察定位以及共时层面的解读阐释,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评议。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阐述了虚词的用法,并首次对虚词进行了分类,其虚词观对后世虚词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图对《文心雕龙·章句》中反映出的虚词观及其对后世虚词研究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的视角探讨隐喻的构词扩义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并提出把隐喻功能应用到英语专业语言课上,让学生依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记忆使用词汇,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语言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15.
郑子瑜先生对中国修辞学及修辞学史的研究,始终贯穿着语境理念。他既重视与考察对象相关联的上下文语境,也注重与修辞现象相关的时空语境,以及话语目的等语境因素。他的语境理念是广博、深远的,所论涉及多边缘学科。注重事物与事物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联,使他的修辞学研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李颖 《鸡西大学学报》2005,5(5):74-74,79
汉语和俄语在句法功能,修辞特点及习惯用法等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当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我们所用的词的数量是不同的。在俄译汉的翻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词量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7.
《尔雅》同义词的界定,既涉及对同义词的一般认识,也涉及对《尔雅》释例的认识。我们以“一义相同的聚合标准审核该书词条,符合这一标准的,词条中的词就形成同义关系,否则就是非同义词。《尔雅》的训诂形式非常复杂,既表达同义词,又表达非同义词。  相似文献   

18.
It is widely agreed that children recognize their first words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they later decode. One hypothesis is that sight words are recognized as wholes, another that they are recognized by parts. Two experiments were devised to compare these hypotheses. In one, children were taught a sight word accompanied by a salient extraneous cue and then tested for recognition of the word and the cue. In the other, children were taught sight words, then tested for recognition of each half of the word. The children were found to recognize the cue but not the word; they recognized one half of the word but not the other.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first words are recognized by selective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被动句极少见,被动句式仅现一二,但意念型的被动句已出现,在经典语录体《论语》著作中有较集中体现。论文具体诠释《论语》中每例“可谓”“可”和“可以”具有表被动的语义功能,并且从深层次上分析说明“可”表被动的原因所在,是由“可”语义决定,并受上古汉语特定语法发展阶段以及语录体语用功能影响。从历时角度分析“可”“可以”的语义演变过程,列举的英文词汇仅以说明“可”表“被动”的语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变迁是政府行政理念和民主价值演变的集中反映,"服务、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是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基本话语。服务型政府建设不能局限于"公民本位"思想,而应当倡导"居民本位"的行政理念,构建"公民本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居民本位"的发展型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