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孙叶 《中国广播》2009,(7):50-51
作者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发展的转型为视角,诠释了广播在新时期所能发挥的作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媒体重新定位、重新洗牌、重新找到自身方向的过程。作为广播,也同样存在着对自身优势的再认识、再挖掘。文章认为,广播要成为社会转型的中坚力量,必须发挥自身传播“快、广”的特点,确立新闻的主体地位,同时进一步扩大广播对移动人群的特殊影响力,并在积极推动公共体系建设中彰显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介,强力重组着人们的生活经验、情感结构和认知范式.电视话语的迅速扩张并取得今天这样的位置,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冲突与商谈的结果,而其带来的与其说是"意味着权威的分散,尤其是多元化、民主化的格局,意味着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大棋盘中",不如说这种利益格局中权力者正在形成一种自觉的合谋,以维护社会强势群体的话语权并挤压弱势群体的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走向,为转型中的图书馆事业提供理论借鉴: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坚持人文主义的立场;研究重心向知识领域转移.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可能面临两种前景: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和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微博客平台的开启,一大批公共知识分子所构成的思想团体开始了积极的微博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传统新闻范式受到冲击和修正,微博的使用照见了当下中国社会结构和传播环境的转型与变迁。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迁:社会分层加剧、利益诉求多样,社会舆论呈现躁动表征,传媒公共性需求凸显。  相似文献   

7.
所谓社会转型,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是指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人侵,中国被迫进行的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化等诸多方面新旧结构的更替过程,社会转型往往呈现出多层面的交错运动态势,可以说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1)。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要求、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等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在这场转型变革中,近代报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本以1815年到19世纪末的近代报刊为对象,阐释其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引爆了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急剧的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中积累起来的社交需求、参政热情、公共责任、动员力量,甚至是社会怨恨,从最初的被漠视、被矮化到成为政府议程的组成部分,网络舆论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也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其中主流媒体对于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为重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旨在发挥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1日,广东汕尾乌坎因征地赔偿、村委财务、村干部换届等问题引发村民上访,爆发广受中外媒体关注的乌坎事件。最后,广东省委工作组派驻乌坎,提出“民意为重、群众为先、以人为本、阳光透明、法律唯上”五个原则,事件最终得到妥善解决。2011年12月20日,广东汕头海门群众因担心动工的华电集团发电厂对环境造成污染,自发到镇政府办公大楼集会,并堵塞深汕高速公路海门段以示抗议。海门事件发生后,汕头市立即做出反应,表示重视海门群众的诉求,决定暂停相关项目,事件最终得到平息。  相似文献   

11.
赵龙 《青年记者》2010,(18):66-68
我们经常说,媒体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这个当然没错,问题是,老百姓这个说法有点笼统。长期以来,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被人为地模糊掉了,譬如说存在哪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利益主张,这些都不太明确。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春丽在《山西档案》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现时期的我国档案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必要的改革、转型、创新和发展。首先,经济形态的转化,使档案工作者面对着更为严峻的发展挑战,也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选择。随着大量不同于公有制形式的产权主体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今天的媒介来说,社会转型是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背景和条件。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与媒介的市场化和信息化转型几乎同步。而且,媒介的发展转型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更起到了建构和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纵览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图景的时候,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将这一专门领域的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之中去考察。而由此出发,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说:“整个社会的变革,特别是新生活方式的出现之所以成为可能,不但因为人的感觉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因为社会结构本身也有所改变。”目前我周正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面临着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旧的规范失效或有待整合,新的规范“缺位”,从而“失范”便成了媒介难以根治的顽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2011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是2011年召开的"新世纪第四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的主题。毋庸置疑,社会转型是当下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千百年不遇的历史变革,它应该成为报纸报道的主题。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目前,新疆的有些少数民族还停留在游牧社会阶段。所以,这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姚君喜 《当代传播》2007,1(4):17-21
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传播活动表现为什么样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定位传播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如何利用各类传播媒介的诸多手段构建和谐等等,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去思考和探究.基于此,本文提出"社会转型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借以分析研究中国转型社会的传播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彬 《兰台世界》2017,(14):87-89
现有关于商鞅变法的研究聚焦于变法的具体举措,从宏观政治学的视角讨论商鞅变法的研究比较少。文章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讨论了商鞅变法的社会结构性影响因素。"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尚法的政治文化动员了民众"重农重战";诸侯混战的外部环境不仅坚定了秦孝公对变法的支持,而且适时地检验了变法的成效。商鞅变法所蕴含的原始朴素的政治学思想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