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了不少次的<木兰诗>,每次讲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时,总觉得费解."何所思"课文注释为"想什么".问"想什么",女儿偏说"没想什么".前有"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肢体语言显露无遗,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后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已有"思""忆"的具体内容,又怎么会"无所思,无所忆"呢?因此,只好强作解人,说是木兰搪塞之词.不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明明是好事,又何必扭扭捏捏的掩饰呢?  相似文献   

2.
“高四”辞     
唧唧复唧唧,岁岁徒苦辛。不闻欢笑声,惟闻吾叹息。问我何所思,问我何所忆。吾亦无所思,吾亦无所忆。昨日见张榜,吾已细搜寻。红榜千百张,张张无我名。心头如山压,泪水比黄莲。愿为它再战,重熬三百天。爬书山,涉题海,不上红榜不松弦。  相似文献   

3.
木兰辞     
《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似文献   

4.
(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停机叹息,明明是有所思、有所忆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然而为何却说“无所思、无所忆”呢?这对照一下  相似文献   

5.
嘻嘻复嘻嘻,唉声又叹气。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成长多烦恼,请您细细听。"胖"先来喧哗,"近视"凑热闹。适逢"矮"兄弟,措手又不及。愿为欢乐鸟,烦恼抛后去。其中缘由咋说起,  相似文献   

6.
超级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蝶恋花·学业有多久莫问学业有多久,每逢考试,烦恼仍依旧。日日笑里藏刀,哪还管考场情仇。提笔停停又想走,怎奈无休,坐到铃响后,怯怯交卷总现丑,又把欢乐上心头。★文宇云南省昆明发电厂新木兰辞沙沙复沙沙,木兰题灯下。不闻写题声,惟闻女哀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成绩,阿爷大发威。试题共六卷,卷卷有红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望女成凤梦,看来要搞丢,为圆大…  相似文献   

7.
微·言     
问生何所思,问生何所忆。生亦无所思,生亦无所忆。昨夜晚自习,老师大练兵,卷子十二张,张张明日交。阿爷无长儿,学生无长兄,无人替我做,只好开夜车。——某生对眼睛黑眼圈的解释(湖南万鹏荐) 什么是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有慈悲的  相似文献   

8.
探微抉隐,是传统的训释方法之一,诠释文本时要求落实在实处上,具体而微但不是大而无当。但使用这种方法要讲究比较充分的依据,否则是画蛇添足,捕风捉影,弄不好会造成对文本的曲解。一、必须建立在比较充分的材料依据上乐府民歌中的《木兰诗》第一段,写勤于织布的木兰突然停机,然后是家长同木兰的对话:“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相似文献   

9.
咱家诗     
哇哇复哇哇,咱家②当户学。不闻读书声,唯闻俺③叹息。问俺何所思,问俺何所忆。俺亦无所思,俺亦无所忆。昨日见公告,全县大抽考,班上七十人,人人举俺名。俺无兴奋剂,俺也无实力,愿意闯一闯,从此替班考。开始买铅笔,然后买橡皮,接着买直尺,最后买圆规。旦起读外语,暮睡记单词,不  相似文献   

10.
有一把雨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嗅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许多烦恼希望伴你走到成长的尽头,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在心底深深地保留。因为,烦恼的魅力在于提示你:要学会烦恼着并成长着。——引子嘻嘻复嘻嘻,唉声又叹气。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成长多烦恼,请您细细听。“胖”先来喧哗,“近视”凑热闹。适逢“矮”兄弟,措手又不及。愿为欢乐鸟,烦恼抛后去。其中缘由咋说起,请君为我倾耳听。幕起第一宝:“胖”起云涌每当我听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这首歌时,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因为我认为,小小…  相似文献   

11.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郭冰 《初中生辅导》2012,(35):33-3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如果问谁会背《木兰诗》,大多数同学都没有问题.可这流传千年的乐府当年是怎么吟唱的?由于声音无法保存,这成了永远的谜.图形可以保存形象,人们通过远古的石刻、绘画等,可以依稀判断出当年的生活场景.对于声音这无形的东西,想保存它,很久以来人们真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6.
课文注释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并加注「何(以)……为」一是表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我以为译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更确切些。「何以……为」的形式,既不同于「何为」,与「何……为」也有差别。「何为」可译成「为什么(或干什么)」如「若何为生我家?」对译为:「你为什么生在我家  相似文献   

17.
北朝民歌《木兰辞》的开头一句“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织机的声音,一种解释是叹息的声音,我认为后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先从逻辑上来看。如果单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头两句,似乎可说是织机的声音。可是,紧接着读三、四句“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明确指出是木兰在叹息。如果“唧唧复唧唧”是织机的声音,那为什么“不闻机杼”呢?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何しろ」和「何にしろ」这两个词,一般来说,前者主要是作副词使用,后者属于复合助词「にしろ」前接不定词的用法。然而,「何にしろ」除了这种用法以外,还可作副词使用,作副词使用时,不仅在用法上与「何しろ」完全相同,而且在形态上还与「何しろ」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拟以这两个副词的形态为中心,通过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分析,揭示「何しろ」和「何にしろ」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一词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广州市海珠区教师进修学校黎永兢曾有不少同行弄不清偏旁和部首的关系,例如:「木」既是「杆」的偏旁,也是「杆」的部首,那「木」是否也是「本」的偏旁和部首呢?偏旁是不是部首?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弄清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唧唧复唧唧”教材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得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的注释作“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面“唯闻女叹息”,似较“织布机声”的解释为好。但“唧唧”解作“叹息声”,初见于宋人戴侗的《六书故》,何所根据,他没有讲清楚,因而尚欠说服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