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1世纪头10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基础上,21世纪10年代头2年,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造细胞进而人造生命的研究和千人基因组计划获得重大成果,纳米技术、激光技术和对反物质、暗物质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计算机则首次突破了万万亿次大关。中国的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和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计算速度位于世界前列;"嫦娥二号"的发射、"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的交会对接和深海载人潜水、深地探测技术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在2009年度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名前100强排名中,天河一号高居榜首。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329-336
"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的成功问世,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也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6.
时隔两年半后,中国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重返世界之巅。国际TOP500组织6月17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相比之下,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从上次第一名降至本次第二名,其运算速度为17.59千万亿次。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19-I0020
<正>[导读]新一轮全球超级计算机"赛跑成绩"已新鲜出炉,中国"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再次蝉联冠军。中国在全球超算领域是否已位居老大?国外超算技术研发是否与政府有关……新一轮全球超级计算机(下称"超算")"赛跑成绩"已新鲜出炉,中国"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12,(6):10-12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2001年伊始,我国以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二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告别了20世纪,迎来了21世纪新的曙光。在"十五"期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升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壮举,成为我国在空间高技术领域的新的里程碑。人类基因组"中国卷"和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率先绘制完成,超级杂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三峡水库蓄水成功,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从万亿次到十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推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还有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重大成果,都使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0.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11-I0011
<正>[导读]一个负责测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国际组织17日在美国发布了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排行榜,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获得四连冠。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7日电(记者林小春)一个负责测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国际组织17日在美国发布  相似文献   

11.
他年轻有为,31岁身担重任,成为中国巨型计算机的总设计师他知难而上,面对国外的重重封锁,锻造独特的中国科技理念,令业界震惊。从百万亿次飞跃到千万亿次,他为计算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凭着每秒钟超千万亿次的运算峰值速度脱颖而出,获得了亚洲第一的证书,排名位居世界第五,中国从此成为除美国之外第二个有能力研制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大会,也被称为超级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人类在空间、生物,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方面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3.
正很难说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比这更快。在眨眼的一秒钟,它已经完成数千万亿次计算。这是超级计算机的世界,速度永远在刷新。如果说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界的珠穆朗玛",那么,位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是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之巅插上的第一面红旗。2010年,"天河一号"以持续速度每秒2 570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4700万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凭着每秒钟超干万亿次的运算峰值速度脱颖而出。获得了亚洲第一的证书,排名位居世界第五,中国从此成为除美国之外第二个有能力研制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石油供应紧缺,导致多个国家间为了石油问题出现矛盾,给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带来隐忧。能源问题是人类的近忧和远虑,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获取更大能量、空间的历史;从人类和生物界、非生物界、地球、太阳、外太阳系等的关系图中可以推导出进行太空工程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大的方法。使用生存发展壮大公式能很好地解析达尔文等名家的进化论和生物(包括人)现实的进化规律,即:“能量选择(双向),适者生存发展(繁殖),高率者进化”;还可导出工具是生物(主要是人)体外进化的结果。简介体外进化的主要内容,进化与发展的关系。从“能量选择(双向)”体内和体外进化的规律也可发现要进行新大陆开发(太空工程)的趋势。进行新大陆开发(太空工程)的步骤和方法、设想的初拟;一些美的生命含义。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10,(2):53-53
据报道.我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已诞生。随着“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万亿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配置Intel双核CPU、主频为2.5GHz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超强超短激光的出现与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条件与全新实验手段。激光脉冲峰值功率达到拍瓦(即PW,1015W,千万亿瓦)、脉冲宽度达到数十飞秒级(即fs,10-15s,千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密度、超强电磁场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原子分子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阿秒科学、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医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科技竞争重大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创刊于1869年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150周年特刊上发表了针对上千本研究期刊的数千万篇科学论文的引用情况和参考文献的分析考察,其中的关键词排序体现了独特的意义。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每10年(共计8个10年)抓取5个最常见的关键词,结果发现:"细胞"出现8次,次次上榜;"蛋白质"出现7次;DNA出现6次;"受体"出现4次;"基因"出现3次;"量子"出现2次,且是在21世纪的两个10年中连续出现。如果再把年代扩大为从19世纪70年代至今,则"水"出现7次;"射线"出现6次;"酸"出现4次;"太阳"出现3次。这10个词出现的频次不仅反映了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更能体现从19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近20年来科学发展的历程。整体而言,这10个科学关键词代表了科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对自身研究的重视与转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生物电子学的新进展,一个对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潜在影响的新的研究领域——生物电子计算机研究正在兴起。生物电子计算机的原料将采用一种崭新的材料——生物分子来代替硅片,从而使计算机科学发生一次重大的革命,并将使人工智能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