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孔丘的政治思想究竟如何,历来聚讼纷纭。有人认为他主张开历史倒车,反对现实变革。其主要论据是:孔子“从周”、“复礼”、“隳三都”,以及反对“以田赋”、“铸刑鼎”。其实,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观点,“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考察,这几个问题并不能作为指责他复古(或者说复辟奴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私人讲学的人,他生平最重诗教,但对诗本质的东西却很少论述,他主张诗从属于伦理道德和政治。孔子十分崇尚周礼,有着改良周制的政治思想,但却得不到重用,因而孔子通过诗的教化作用向弟子传播周礼,以期培养一批改良主义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研究孔子“礼”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研究孔子及其所处的当时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5.
就教育而言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创造了许多适合于自己民族形式的思想学说。其中最具创新精神的部分集中在先秦、宋明和近代几个历史时期。在先秦 ,“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无疑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一次难得的“高峰期”。各家各派凭借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敏锐洞察力竞相提出各自的教育理论主张。以儒家和墨家为例 ,孔子虽声言“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但他绝非泥古不化 ,而是“温故”以“知新” ,在“复礼”的旗帜下创立了充满原始人道主义精神的新学———“仁”学。与孔子过于谦虚的态度不同 ,墨子则明确主张“述而且作” ,…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文明社会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社会志趣情操的外在物化表现形式,更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等级社会,服饰也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复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论语》中,孔子从服饰的质料、颜色、搭配、加工,在不同时际、场合的运用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论述,孔子对服饰的要求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其复礼思想相适应的服饰观。  相似文献   

7.
我想讲文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国家 ,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我们有文章济世的传统。中国的文论浩如烟海 ,我想还是从孔子的诗教说起。孔子一大贡献是编辑 ,如果给孔子评职称的话 ,一个是教授 ,一个是编审 ,他编辑了《诗经》 ,这是了不得的事。孔子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兴、观、群、怨 ,如果让古代学究们解释就复杂起来 ,你本来明白的也弄不明白了。现在咱们就简单地从字面上来说 ,“兴” ,起兴 ,就是联想和想象 ,诗里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形象和想象 ;“观”就是观察、观赏、观点 ,就是可…  相似文献   

8.
王婷婷 《现代语文》2009,(2):149-150
从先秦百家争鸣到唐宋古文运动前这一阶段的母语教育活动,我们把它称之为诗教课程。如果说孔子是最早确立诗教性质的人,那么孟子则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诗教理论基础上的积极践行者。他在孔子“兴观群怨”实践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的诗教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9.
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这一主张有些违背作词的基本原则。从苏轼的作品看,其创作实践并未坚守其理论,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苏轼的主张看,他主张词、诗共源,词只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巳。这将会使诗词出现合流的现象。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还以诗的创作形式、创作方地广泛入词,这样就使苏轼许多词作常与其诗混淆难分。苏轼把“诗序”入词,结果使他的原有词牌往往被人遗志,反而经常取其词序和中词句当作新词牌名,这并非对词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学艺术观是中国学艺术思想探源的重要课题之一。章从先秦“中”、“和”思想对孔子“中庸”之道的影响;孔子“中和之美”学艺术观的体现;以“诗教”为核心的功利主义美学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孔子学艺术观的渊源发端、哲学基础、审美原则以及孔子重视和发挥学艺术作品多种社会功用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倡“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但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教育上,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培养出实践他政治主张的官僚。本文就他的诗教中处处体现出道德教化、培养君子的倾向以及对当代文学教育的影响做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联系和交往的方式,除了受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都无一例外地受制于一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的影响。换言之,一个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灵和行为规范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处事准则,而这种理论一旦被官方诠定之后,作为政权组织的理论基础,就又自然地变成指导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本文从儒学入手,简略地分析鸦片战争前儒学对天朝体制的形成及中国外交斗争的影响。 一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界,只有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官方之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代一位保守的思想家,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他不是为新生制度的确立振臂高呼,而是哀叹世风不古、人心败坏,力图重建文武周公之业,主张“从周”、“复礼”,企图使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一)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在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修成康之业,述周公之训”(《淮南子·要略训》),偏向于复旧、保守;但在教育上,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最后地打破了垄断文化教育的奴隶主贵族的“类”,完成了由“官学”到“私学”这一发展过程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孔子首创私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曾经创办过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又说:“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可见孔子办的私立学校中有较固定的教材,学生众多,且设有学生居住的“弟子内”,规模相当可观。在这所私学里,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主张通过私人讲学,把知识学问传授给新兴地主阶级、商人以至庶民阶级。他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不受年龄和地区的限制,只  相似文献   

16.
杜甫目睹大唐王朝在经济上的种种弊端之后,提出了不少生财、用财、理财观念。他主张“销兵铸农器”,主张商业流通,主张“屯田”自给,主张讲究耕作方法、水利灌溉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从他的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诗人的个人生活意识和社会“经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研究,长期以来由于经学研究方式的困扰,人们总习惯于同周公相联系,简单地把他的思想理论归之于姬周文化体系。可是,从孔子的出身看,他祖籍于宋,是殷商的后代,决无不受其先祖影响之理,就是司马迁在指出他的学术特点时,也将亲周与故殷并提。至于他虽然崇尚周孔,但却又提出损益主张,即要求部分的改革,尤其他的从周,是因为其“监于二代,郁郁乎文”(《论语八俏》),明确表现为一种择善而从的态度,这就说明从周并非他的唯一特点,尚有故殷的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他眷恋商段故国之情,笔者曾在《试论早  相似文献   

18.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干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也就是说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把诗歌教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我采用的诗歌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诗教”、“乐教”的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对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特征都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文艺的教育作用、思想倾向性提出要求。分析了孔子美育观美育的作用、成因和影响,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一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一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