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克 《军事记者》2005,(1):19-2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可以从多种途径探讨.但作为一名报人来说,首先是你这张报纸要让读想读、爱读、读有所用。你要知道读想看什么,爱看什么,需要什么,这就是一种基本的本领。因此,必须将广大读的需求作为增强军报新闻可读性的立足点、聚焦点和增长点,力争实现新闻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报纸内容差不多,看一份就够了”。不少读觉得在众多不同报纸中读到似曾相识的报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读的感受反映出一个日益表面化的问题——新闻同质化。显而易见,新闻同质化导致媒体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降低新闻传播质量,最后受害的是媒体自身。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市地报,破解新闻同质化难题,是自身提高办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继 《新闻通讯》2001,(2):59-60
高校校报由于其特殊身份,与报纸、电视、广播媒体等各种媒体的联系比较广泛,面对晚报、专业报、周末报、都市报等的夹击,而且身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身居闺阁的高校校报副刊由于作群、读群和网络接触的前沿性和普遍性,与传统的媒体一样强烈感受到这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历来为媒体所看重,被视为报纸的旗帜,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浏览《人民日报》及华东版、《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的评论栏目,细细品读有关评论,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新鲜气息”:报纸评论从形式到内容正在悄悄地“创新”。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媒体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只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抓住受众的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和其他的媒体竞争时不处于劣势。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受众的心呢?让受众自己来参与、来“说”、来活跃声波频道,用各种方式保证他们的“说”,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办法。“说”出什么是他们想看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的,什么话题活动他们愿意参与甚至在媒体上说一说、秀一秀的。  相似文献   

6.
周敏 《传媒》2007,(4):44-46
"两会"年年开,"两会"年年报,各大媒体年年想出彩.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不仅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盛事,也是各家媒体竞相角逐的焦点.今年的两会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新闻大战的烽火气息.  相似文献   

7.
王涪京 《青年记者》2006,(18):26-27
什么是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浅显地说,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就是网络媒体引导公众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从当前各种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力的对比上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越来越不容忽视。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是年轻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年人也逐步喜欢上了网络媒体,他们一般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栖”读,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他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着他们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悄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09,(7):15-15
“网络改变了一代人的阅读习惯,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读书的人不一定就高尚,读网者也不一定就堕落。其实,无论阅读哪种媒体,都要面临内容选择的问题。利弊关键在人,而不在工具。读书率的下降只是反映了信息受众的分流,我相信,新兴媒体并没有实力将传统纸质印刷媒体置于死地。对读书的引导应该提倡读什么,而不是通过什么读。”  相似文献   

9.
王晓静 《记者摇篮》2009,(6):35-35,88
在信息领域激烈竞争的今天,作为报刊杂志媒体从一度的鼎盛时期一路走来,面对广播、电视和信息更加迅速的网络,在最初的慌乱后,便相对从容地面对这些媒体的冲击,正在试图从中找出一条生存之路。新闻特别是现场新闻,如何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现场、让其产生读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事的感受才是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出畅销书是一个完整的商业链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畅销书并不是说一个编辑就能够操作起来的。从编辑开始,到发行,到调动市场,包括媒体,再通过媒体调动读,哪个环节不到位,都对书的畅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经济报道中的“有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称为“家常菜”。现在的一些媒体的经济新闻,多是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肤浅表象的报道。每年的“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这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如同白开水,读不欢迎。其实,只要媒体把读天天吃的“家常菜”做出特色,也能合乎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12.
郅琳 《新闻采编》2005,(6):14-15
现在的受众再也不比从前,媒体说什么,受众相信什么,进而相互间传播什么,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完全通畅的管道。而今,不是一家新闻媒体说了人家不全信,就是大家都说,受众中也有人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13.
周书养 《今传媒》2005,(3):25-27
应该说,进入媒体行业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之一。我是1996年6月被招聘到陕西一家报纸Q报的。这张报纸,给我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感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真切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相似文献   

14.
弘哲 《出版参考》2007,(6S):39-39
国学最近有点热,不能不感谢“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和成功的市场运作。虽然“百家讲坛”严格地说和真正的国学还有一些距离。前些时候读某业内媒体的文章,后又出于偶然和业内一记者闲话,于是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大众意义上的国学,所以受到民众的青睐,汉代风云、三国人物、明清那些事儿,还有什么颜渊、子贡。  相似文献   

15.
张大宏  慕君霞 《记者摇篮》2004,(3):55-55,52
只要你留心,平日里时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有人说在报上看到了什么,或者从广播、电视里听到了什么,马上就会有人提醒你,别听他们瞎说,那都是糊弄人的。说这话的人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可怕的信息,那就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媒体的公信力遭到受众质疑。  相似文献   

16.
吴琼 《东南传播》2016,(5):77-7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校园已不再是远离市场喧嚣的象牙塔,曾经是广告禁区的高校如今也散发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是什么促使了高校校园商业化氛围的浓厚?高校校园媒体又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值得商家如此大动心思的挤进高校?为此,本文将从高校校园媒体的定义、主要形式及利用现状、高校校园媒体的价值体现等方面来探究高校校园媒体,从而揭示高校校园媒体今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闻情趣与新闻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璇 《军事记者》2005,(10):7-7
假如从报纸诞生那天算起至今,已有数百年的似箭光阴。走到今天,媒体仍是时间越挤越少的普通大众最忠实、最亲近的精神伴侣。究其原因,吸引受众的应该不仅仅是媒体具备先天强大的、无孔不入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强健功能,透过它可以轻易地知晓“窗外事”、“天下事”,还应在于经由媒体的新闻报道,人们可以感受到报道背后所藏着的情意,品味出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趣味。这远比只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来得更有共鸣,更钻心入骨。  相似文献   

18.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9.
散文式新闻的崛起,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读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三版刊载的新闻速写《救死扶伤双荣光》,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气息。速写,原本是一个绘画术语,后来发展为一种文学体裁。作为绘画术语,指的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动态;作为文学体裁,指的是用简炼生功的文笔状物写人,反映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所谓新闻速写,则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绘画和文学中的速写手法,从简  相似文献   

20.
翻开长沙烟厂办的《白沙报》,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浓郁的市场气息。它提示我们:企业宣传到底张扬什么?有人说:企业宣传,吆喝的是产品;有人说:企业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