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和(人民日报)等十余家报刊称为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教材《劝世良言五字歌》,发表于1996年11月28日《河南日报·农村专版》和11月30日《河南日报》。该文系农家老人吴书款原作、河南日报农村专版修订。全文为合辙押韵的五字句,共774行,其主题要旨要针对农村农民实际,劝世  相似文献   

2.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这里仅举一例。3月12日,某报刊登一则某县农民传唱《千字歌》的短消息,引起了我的兴趣。何为《千字歌》?什么样的《千字  相似文献   

3.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5,(10):39-40
刊登在《河南日报》2004年12月28日一版上的消息《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题内容外的“新闻”没有一位省领导出席会议》,在前不久的2004年度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字消息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晓鲍  程怡 《新闻实践》2006,(3):12-12
《河南日报》:图文结合意在出新《河南日报》在2006年2月20 日推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原·新农村篇”专栏。该专栏报道的主旨是突出一个“新”字,着力阐述新农村的“新”,及时宣传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气象、新探索和新做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伊始,就成立了新闻专刊部。作为党报一个非常重要的采编部门,新闻专刊部下设“乡村教育”、“人文地理”、“种植天地”、“养殖大观”、“健康养生”等专版,其中副刊也包括在内。《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版二版为要闻版、综合新闻版,主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刊登有关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定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6.
祁县档案馆发现民国六年新镌《名贤集》一本。为京都文成堂藏版。字体是楷体,纸质为麻纸。分四、五、六、七言句,四种。《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则道…  相似文献   

7.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8.
1988年《河南日报》的经济新闻报道,出现了新趋向:注意双向传递、信息反馈,颇有步步推进、叠浪生波的气势。(一) 初春,《河南日报》放出第一枝报春花。2月21日一版头题,刊登了《不敢要奖金,其中有“弯弯”》的报道。披露了漯河市磷肥厂厂长王建斌面对奖金的忧虑,在全省引起反响。《河南日报》为此开辟了专栏,连续发表了市长、经委干部、经济理论工作者、厂长、工人等的文章40多篇。各人畅叙了自己对承包、对奖金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心态。人们在争论和思辨中逐步澄清了是非,消除了忧虑,推动了承包经营的开展。6月26日报道的安阳齿轮厂厂长李万春推行企业效益保证法,引起读者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们在一版刊登了一篇批评报道《郑州长途汽车站究竟是谁家天下》.短短一个月内,编辑部收到六百多封读者来信,接到大量的电话,表扬《河南日报》“有胆量”。其中一位匿名者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向《河南日报》致敬!”听见这话,我们这些办报人的心颤得不行。多少年来,读者或明或暗地把报纸文章比作“四平调”,不爱看。这一次也可以说是第一次,我们真正感到,人民群众跟党报的心贴得那么紧。  相似文献   

10.
6月2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突出处理了一艘乌克兰渔船失火,造成河南籍船员1人遇难8人失踪的消息,消息一刊登,立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在当日刊发事故消息的河南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遇难的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船员的合法权益。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说:“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位领导,针对《河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作批示,这在《河南日报》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除了领导重视、报社同仁共同努力外,报道处理上的创新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读了第十一期《出版工作》刊登的《要让鲁迅先生满意》一文,深有同感。前不久,阅读《鲁迅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在1004页二十二日日记中有“得到刘鞾鄂信并木刻五幅,即复”。又1007页和“人名索引”24页,也有“刘鞾鄂”名字出现,但三处“鞾”字都误排成“鞾”字了。刘鞾鄂是我叔父,早在1938年抗日救亡工作中牺牲于河南新郑,年仅26岁。叔父1936年在上海美专肄业,名暐,字鞾鄂。曾给鲁迅先  相似文献   

12.
散存在古籍中的童谣分类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童谣,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史传方志,选文杂录.无不存有童谣的记载,但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却是被遗忘的角落。童谣在古籍中称谓较多:《在传》有“卜偃引童谣”.《战国策》载“齐婴儿谣”。《孟子·离委篇上才称‘“孔子听孺子歌。”《史记》则有“颖川儿歌”、‘“晋国儿谣”,《十国春秋》有“华佬山童于歌”。们日唐书·五行态》有“元和小儿谣”,《明史》有“正统二年京师小儿歌”。《五国故事》有“淮南市井小地唱”,《昨非庵日纂》收录“韩姹胄闻牧童歌”,《古今风谣》录有“部城童子谣”等。名称因人、因事而异,皆可概括…  相似文献   

13.
6月2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突出处理了一艘乌克兰渔船失火,造成河南籍船员1人遇难8人失踪的消息。消息一刊登,立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在当日刊发事故消息的河南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船员的合法权益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说:“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位领导,针对《河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作批示,这在《河南日报》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除了领导重视、报社同仁共同努力外,报道处理上的创新也是重要原因。在一版突出处理国外发…  相似文献   

14.
《村边地头》专栏,是我们报纸反映农村生活、让报纸走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爱不释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创办的。专栏每周一期,每次约2000来字,把指导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收到了领导、读者和办报人三满意的效果。专栏开办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做到这么几条: 一是短小。农村干部和农民没有时间去看大块文章,所以,专栏中一篇稿件一二百字,最长不超过400字,喘口气就能念完一篇,喝口水也能读完一块。在2000字的专栏内每期刊登15至20篇。湘乡市一位农民来信说:“短得好,短得巧,一袋烟能读十来条!”二是实在、实惠。所谓实在实惠,有两条标准:事实准确,读了有用。每篇稿件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也报忧,讲内心话、大实话,不吹“牛皮”,不空口打哇哇。农民说:“《村边地头》里讲了我们要讲的话,让人相信。”有用,就是想农民所想,如果登的与农民不相干,就叫没有用。我们每一期都有农村干部、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致富信息、政策法令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第十期刊登了《‘末婚妻’与‘法’及其它》一文,看后使我实在不明白:这么大的一个错字,怎让它逃过去了。本文有“未婚妻”的“未”字十来处,均无错处,偏偏在题目中出错,实为不妥。“未婚妻”说法不对,但“末婚妻”能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一份医学研究报告说,处女的子宫癌发病率高于已婚妇女。一位西方记者在报道这一研究成果时,写下了这样的导语:“癌症是生锈的结果。而不是纵欲过度的结果。”(新华出版社《美国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第79页) 有一个时期,河南省商丘县有个乡食品收购站作出收猪“十不要”的规定,诸如麻脸的不要,皱皮的不要,大耳朵的不要,大肚子的不要,粗腿的不要等。为了批评这种刁难农民的不良现象,《河南日报》记者杨玉璞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收猪不是“选美”》(见1986年5月21日《河南日报》)。读罢以上两件新闻作品,您有什么感觉呢?笔者的感觉是:很幽默。幽默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如果您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您就必须具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4日至1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显位置推出系列报道“麦收时节乡村行”,共刊发《“俺觉得种地有奔头了”》、《滞洪区里笑声朗》、《黄泛区农场土地热》、《卖粮记》等9篇稿件,其中8篇以生动鲜活的“现场短新闻”反映了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他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多种粮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四川日报》今年五、六月先后刊登的《“济世观音”破产记》及其续篇《“济世观音”出世记》,引起了读者对农民企业家素质的热烈议论。该报举办的“‘济世观音’破产的思考”讨论专栏,前后共发表10期、30多篇评说“济世观音”破产的文章。经济界有识之士呼吁政府和有关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要重视提高农民企业家的素质,“不能袖手一旁,任其在商品经济的大海洋中自生自灭”。这两篇通讯,在不久前浙江日报举办的一次新闻  相似文献   

19.
1994年4月1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汝州出现“蛇吞象”奇观》的消息,报道了当地两家农民企业兼并三家国有企业的事件.紧接着,从4月3日至14日,该报又以“怎样看待汝州奇观‘蛇吞象’”为栏题,分6次(其中后3次为整版篇幅)推出连续性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地披露、分析和讨论了“蛇吞象”现象.  相似文献   

20.
像是有意透露来年改革的信息,1992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报眼位置刊登出一则500多字的《计划经济会前夕省计经委大院车少人稀》的动态性新闻。这篇新闻动态,正面文章“反面”做,运用对比的手法报道了一向车水马龙的省计经委机关大院,在一年一度的计划经济工作会召开前夕“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反常景象。反常,是事物的矛盾运动打破现有状态,向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