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5种基质配方组成: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一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高径比、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引进的8个种源欧洲赤松、5个种源的樟子松2年生苗木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和樟子松不同种源间裸根苗及容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种源间的分化较大;樟1、樟2、FL2及S105四个种源苗木高生长较快,FL1、S104、S101和S103种源苗木高生长较慢;欧洲赤松种源和樟子松种源出苗率相差不多,欧洲赤松当年成活率较樟子松成活率稍差;不同种源苗木的苗高、针叶长度及针叶数量3个性状间相关性达紧密程度,生长快的种源针叶长、针叶数量多。  相似文献   

3.
为红枫(Acer palmatum cv.Atropurpureum)高位嫁接提供更多的砧木,缩短培植红枫苗木的留圃时间,本试验采用胸径5~12cm槭树科野生青枫(Acer palmatum)大苗冬季(1月)、春季(3月)和秋季(10-11月)三个不同季节移栽,观察不同移栽时间的野生青枫移植成活率。结果表明:春季(3月)移栽的成活率最高,达92%,比秋季(10—11月)移栽的成活率(85%)高出7%,比冬季(1月)移栽的成活率(72%)高出20%。可见野生青枫大苗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均可移栽,但成活率春、秋两个季节分别比冬季提高20%和13%。所以,春、秋两个季节移栽野生青枫大苗值得在生产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诱导山杨组培苗瓶外生根,并观察组培苗在不同处理基质、不同的温度、不同瓶苗质量条件下生根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山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技术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浓度为300mg/kg的IBA和NAA300mg/kg浸蘸处理的插条,在温度为27~29℃的环境条件下在基质蛭石上培养,瓶苗茎段的生根率可达98.5%,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达96%,相对于其他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该技术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山杨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商业化扩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来造林工作的实践,总结出针叶树造林有关如何利用苗木的问题。落叶松造林一般采用2年生移植苗;采用不合格苗造林,将明显降低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苗木在出圃前要灌足"三水",即结冻水、化冻水和起苗水,只有提高苗木的含水率,才能保证造林的成活率,苗木含水率与造林成活率呈正比;在造林实践中,不可忽视苗木的保湿,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对萌动的半冬性小麦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不同天数的低温处理,研究不同低温春化处理条件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缓慢,在0~35d范围内,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幼苗株高和胚芽鞘长度呈降低趋势,根长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春化处理和未经春化处理的幼苗苗高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根长和胚芽鞘长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移栽后的幼苗在一个月内均成活,成活率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测,低温春化处理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根长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适当天数的低温春化处理有利于小麦幼苗成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8.
蓝莓组织培养及外部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良蓝莓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扩繁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筛选优化增殖培养基WPM(改良) 6-BA1.0mg/L ZT1.0mg/L,分化苗数较多,增殖倍数可达为7.1;以1/2WPM(改良) IBA1.0mg/L为生根培养基,苗木生根率达46%,生根较快,根系较粗壮、分支多,且为皮层生根,有利于苗木移栽成活。同时讨论不同培养方式及光照强度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液体培养的试管苗茎秆粗壮、分化数较多,降低了培养成本。采用不同的光强与光质对植物的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增加日光照射有利于克服玻璃化现象,提高苗木分化增殖数,培养出茎秆粗壮,生长势强的健壮试管苗。  相似文献   

9.
介绍椤木石楠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和种子贮藏,播种与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与容器苗管理,苗木质量等四个方面,以期为推广椤木石楠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欧洲赤松的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越冬前能及时封顶,基本没有冻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苗木地径分化较小,变异幅度在26.56%~39.32%之间;苗高生长变异大,平均变异系数为42.55%。综合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有CT、FL2和S102,种源内分化较小,生长稳定,是极具生长潜力的种源。  相似文献   

11.
地黄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秋季以健壮的根段作外植体,接种于MS+6-BA1.5mg.L-1(单位下同)+NAA0.2上可诱导出不定芽;30-40d后芽长到2.0-3.0cm转接到MS+6-BA1.5+NAA0.1进行增殖培养,10d后芽苗基部产生芽丛(3-5个);将苗高3.0cm左右、生长健壮的无根苗接种到培1/2MS+NAA0.05上培育出完整植株,即可进行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12.
以迎春5号杨和小黑杨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扦插苗1(1)-0(一根一干苗)苗高及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801以上,并以此将迎春5号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分别为63.2%、65.9%,高于小黑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揭盖整地方式的探讨,解决苗木成活期和杂草生长竞争的问题,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山杨扦插难成活的特点,研究出了以组培技术为核心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叙述了山杨工厂化育苗生产流程,对实施林木工厂化育苗的组织培养技术、微扦插技术、移栽技术、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不同无性系的生根情况,生根素处理插条的时间,不同无性系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以及采穗部位,采条母树年龄,插穗长度的选择,苗木的移栽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广西马尾松种源的ABT生根粉浸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ppm的生根粉溶液分别不同时间(即2h、5h、10h)对马尾松种子进行播前浸泡后播种育苗,经过育苗后期测定,并分别不同时间,按苗木高度、地径和须根数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ABT生根粉20ppm溶液浸种5h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浸种后使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艾西丝南瓜试管苗有矮化、扶壮作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 试管苗的影响不同,在0.05—0.50mg/L浓度条件下,多效唑使艾西丝南瓜试管苗长得 粗壮,叶片肥厚.超过这一浓度范围,试管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使整个植物体死亡.  相似文献   

18.
8个杨树品种1年生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徐州铜山区林业局引进的69、72、NL-105、NL-106、89、895、35和351等8个杨树无性系1a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供试无性系存在显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69和72在徐州地区表现最佳,895、35表现相对较差,69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895、35的129%、116%;69的地径生长量是895、35的143%、119%;72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895、35的121%、108%;69的地径生长量是895、35的158%、131%,地径指标的差异性明显大于苗高指标。本试验为进一步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优良杨树品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落叶松S1-1苗木的正交施肥试验,建立了苗高与N肥,新梢与N肥,新梢干重与N、P和全苗干重与N、P的施肥效应函数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施肥量下的长白落叶松苗木生物量。最后确定长白落叶松S1-1苗木的最适施肥量:N肥为0.16~0.22g/株,P肥为0.01~0.04g/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25(5),在砂基培养质设置试验,系统地分析了N、P、K不同配比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苗根际营养液适宜配方:氮为1.0g/L,磷为0.45~0.75g/L,钾为0.35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