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问同学们几个问题:你喜欢读书吗?过去的一年你读了几本书?你读书有哪些收获?2007年你打算读哪几种书?你会使用计算机吗?有没有用计算机读过电子版的书?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3.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教师还读书吗?这个问题似乎提得有点多余,甚至有点幼稚。一个整天拿着书本的人,一种与书籍距离最近的职业,一种以要求学生读书为毕生使命的行业,从教者怎么会不读书呢?然而,依笔者在教育上工作了半辈子所了解的情况和所见到的情形,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不读书的或者并非是真正意义上读书的。读书,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早已是“梦里依稀昔日事”了。尽管有一部分教师还是依然故我,勤勤勉勉,苦读不辍,但这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人,毕竟只是教师队伍中有志趣、有追求、有事业心者;也有一部分教师闲暇之际,还能蜻蜓点水般翻那么几本书,读那么几页…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5000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  相似文献   

6.
任玲玲 《小学生》2008,(4):13-13
开心果姐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还有兴趣坚持读课外书。爸爸知道了,说:"学习这么紧张,你读那些书干什么?你大脑能装几本书呀?"我觉得奇怪:我多读书并不影响语文、数学,反而经常在和同学交谈时让他们吃惊,考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应该读经典读名著。可是这样的回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看一看读书对于学生成长承担着怎样的任务:首先是读完一本书,理解了书册的内容,由此获得读这本书乃至读这类书的经验和策略,通过一本一本书的阅读提高理解力、审美力、判断力和读写力,最后构建丰富的自我和人生。所以,中学生应该读的是能够开阔其视野、启蒙其人生、提升其读写的经典和名著。讲到经典和名著,多数人认为指的就  相似文献   

8.
德国作家保罗森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犹如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地随便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感觉很有道理。生活如读书,每个人都是书,每人又都是读者。读别人,又读自己。而自己是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这本书都读不懂,更不要说读懂人生之书了。  相似文献   

9.
只知道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更适合女孩子读。可是,当我把它读完,眼泪静静地流出来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孩子读。上个周五,读书课上,我把这本书发给你们。那节课,你们非常安静地度过了40分钟。我其实也在观察你们的读书情况。有几个孩子,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来回地翻书页。还有一个孩子,读了几页就放下,看另一本书去了。所以,当马上就要下课,当我知道有一个孩子说这本书一点儿都不好玩的时候,我很伤心。我知道,世界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我也知道,多读有趣的书对你们来说多么重要,所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  相似文献   

10.
<正>1借用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所谓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读书的时候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有些书是读不懂的,很难接近、很难进入。  相似文献   

11.
倪 :王老 ,能采访到您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的杂志是面向中学生读者的 ,所以我想知道您在中学期间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 ?您那时最喜欢读哪些方面的书 ?其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有哪几本书 ?请您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好吗 ?王 :我中学时在北京教会学堂读书 ,当时是抗战前 ,我的小学是在孔德、育英两所小学读的。我小时不大读书 ,喜欢体育 ,思想成熟以后才喜欢看书的。一二·九、一二·一六等学生运动我都参加过。参加了学生运动以后 ,读书也比较多了。当时主要读一些鲁迅、周作人等人的文章 ,那时北平学生比较喜欢读周作人。外国的作品也读 ,…  相似文献   

12.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读书有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书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人的智慧就是从读书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会读书,总会发现书中有许多内容是你以前并不懂的。读一本书,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一百本书,那你的大脑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一本好书,犹如打开一个万花筒。童话故事让我们徜徉在奇妙的想象世界中,历史著作让我们了解社会的变迁,游记作品让我们领略自然的奥秘……冰心有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千千万万本书,你最喜欢读哪一本呢?潘凌锋:最让我喜欢的一本书是杨红樱老师的系列作品《马小跳发现之旅——儿童礼仪养成·礼仪教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读好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16.
郦波 《中华家教》2011,(8):39-40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不仅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也指明了读书要读经典,读懂、读透的读书方法。书,要怎么读才对呢?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相似文献   

17.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读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仍记得的,那就是《水浒传》。那时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当时毛主席  相似文献   

18.
我自从几个月前参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群组织的读书活动,"聆听"了全国信息技术同行对同一本书的不同声音,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在自己的"地盘"上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共读一本书。信息技术教师中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并不多,因此,我把第一次共读一本书的对象确定为参与我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9.
与老师们交谈时,有老师说,我多读几本书,潜心研究教学,即使比一般人强一点,国家并不会因此给我加工资、评上理想的职称等.而不读书,只要教学中没有重大失误,谁也不会找我的麻  相似文献   

20.
周娜娟 《成才之路》2009,(15):I0004-I0004
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社会上掀起一股浓浓的读书思潮。掐指算算自己一年读了几本书,却黯然发现实在不多。周围同学也是,大学时光匆匆过去,好书没读几本,证倒是拿了不少。读书冷与英语热一比,倍显凄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