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
《课外阅读》2011,(12):162-162
今天教学第三课《鸟的天堂》,讲到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顺理成章地,我问: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了“失望”,并找到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相似文献   

4.
蓓蕾初绽吐芳菲──张雪菲老师《鸟的天堂》教学评价钱芹书在今年五月份召开的全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经验交流会上,肇东市三友小学张雪菲老师《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好评。年仅21岁,只有3年教龄的张雪菲老师,能在省级会议上崭露头...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的。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例如: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这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后一个却不加引号?课文以赞叹之笔作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人们给那棵大榕树的特定称呼,故加上引号;而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巴金)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  相似文献   

6.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 ,它以优美的文字 ,活泼的笔调 ,先抑后扬的写法 ,描绘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学时 ,我采用“扶放结合、变序导入、质疑问难、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读、说、议、悟来理解句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一、采用变序法 ,指导质疑 ,回顾领悟 ,寻找“鸟的天堂”文贵在精 ,往往精华也许只在一句 ,甚至一字。《鸟的天堂》课文末尾 ,有一概括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时 ,我采用变序法 ,从“骗”字入手 ,帮助…  相似文献   

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和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的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我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 ,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 ,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 ,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 ,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 ,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 ,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 ,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能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 ,可以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榕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些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课,其中田东英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田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  相似文献   

11.
光盘教学《鸟的天堂》是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第五张光盘上的教学范例。我在进行光盘播放教学《鸟的天堂》时,采用了与光盘教学较为不同的教学顺序,即紧扣实地拍摄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 一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此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算术基础理论》(以下简称《算理》)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下简称《数法》)是中师函授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需的算术基础理论和相应的教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直接的效应。因此,”教好学好这门课程十分重要,在加强《算理》和《教法》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案例:《鸟的天堂》人教版第十一册提起《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就想起我教学时那难忘的一幕: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学文,体会榕树的茂盛。之后,老师正待发话,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从图上也能感受到榕树的茂盛。你看,这幅图(即课文插图二)上的榕树,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林子。”大家根据他的提示,认真观察,纷纷点头赞许:是像一片林子,郁郁葱葱的。另一个学生补充:“俗话说:‘独木不成林’,我觉得‘独木也成林’,榕树就是。”老师有些疑惑不解:这话从何说起?又一个学生解释说:“我从课外读物《小火炬》的文章中也了解到这一点。”(课后,学生阅…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与教法揭示]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难点是对句子的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鸟的动态渲染花了笔墨,做到了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动得令人心旷神怡;静时竟在“鸟的天堂”里“看不见一只鸟影”,动时使人“眼睛应接不暇”。这样  相似文献   

16.
谭顺样 《今日教育》2007,(2S):42-4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鸟的天堂》(第十一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教出新意,使学生学得主动呢?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想一想,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3个问题。 生: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18.
教学背景 本人教授数学多年,自感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新课程新思维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觉得方法不得要领.于是我就向这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请教,可这些专家老师遇到新课程也变成了门外汉.我只好另辟蹊径,破费从书店里请来了许多“名师”:《新课程我该怎么教》、《奥数新解》、《难题趣解》等.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鸟的天堂》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路经“鸟的天堂”看到了奇丽的榕树和充满生机的鸟的活动,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该文编人小语第十册,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动态和静态。教学此文可采用目标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1.提示目标,整体感知。2.直奔重点,讲读结合。3.回归整体,检测目标。  相似文献   

20.
积淀:学习做教师,初步学会钻研教材 我于1989年毕业,1992年有了第一次参加迎泽区教学大赛的机会。那一年,我和梁俊峰老师一起参赛,虽然是自选课题,但由于巧合,我竟然和当时已有显赫名声的梁俊锋老师讲的是同一课《鸟的天堂》,更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一次我竟获得了区教学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紧接着,1994年,1996年,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