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2.
苏永通 《高中生》2011,(25):18-19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刘伯承会打仗,殊不知这位大元帅还极爱读书.1897年,家里把刚刚五岁的刘伯承送进本村的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勤奋,读过的<三字经>、<千家诗>、<四书>、<五经>等都能背下来,还在书上做了许多圈点和批注.老师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忆力强,不仅能背诵正文,连注释都能背,将来肯定是个可造之才."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其80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冯老认为,人生有涯,书海无边,因此读书须有所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大类。既要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我读书读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好像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把书看完,效果怎么样呢?看小说只在意结局,看随笔就佩服一下作者生动细腻的文笔,看知识信息类的书就不停地发出"原来世界还有这样的一面啊"的感叹。想起我看过的那一摞摞书,我记不清多少内容,也说不出一二三。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崔述是史学名家,其史学思维方式也贯穿到了他的读<诗>笔记--<读风偶识>中,他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使<读风偶识>染上了浓重的史学色彩.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崔述对"诗可以观"的理论认识与其观<诗>知政的说<诗>实践是高度一致的.他认为"诗可以观"就是指通过<诗经>可以考察政事得失、历史变化,强调现<诗>知政的作用;在说<诗>实践中,崔述透过<诗经·国风>文本看历史兴袁、政治得失、风俗好坏.二是以史证诗,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考证<国风>某篇是否属诸某人,是否反映某件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读书术》     
读什么书好,没有一个通用的结论,但应该怎样阅读却有一个一般的说法,即"读书术".   这是日本人加藤周一在他的<读书术>(李翠薇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一书"前言"中说的话.封面书名下面就标出了"快捷有效的读书技巧"这样醒目的副题.……  相似文献   

8.
<正>每一位大师都有其独到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体会,冯友兰先生的十二字读书法可谓是经典之谈,对我们读书治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其80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十二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冯老认为,人生有涯,书海无边,因此读书须有所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大类。既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础,又要有一批"观其  相似文献   

9.
读书无势利     
刘阳 《语文新圃》2008,(12):6-7
大学四年,杂七杂八的书看了不少,可多数浅尝辄止,惟一还得意的倒是把钱钟书先生五本<管锥编>精读了一遍.我发现,其实.越是饱学如钱先生者,方法越不神秘,基本思路就是人人都能努力做到的"读书无势利"这五个字.……  相似文献   

10.
<正>戏文中常把"学校"称"南学",如《三娘教子》薛倚哥:"薛倚哥在南学懒把书念,怀抱着圣贤书转回家园",又如《铡美案》包文正:"送你儿南学把书念,只读书来莫要做官",再如《花亭会》张梅英:"我二老待他恩义重,送他南学把书攻",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那么,为什么称南学?南学又是什么意思?古学校还有哪些称呼,本文拟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11.
<正>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们告诉我的是我未知的而不是我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它们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想象我不是与千万人一起读书,那太热闹。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不管有多忙,爱书的人总是会读书的。这其实不是"怎么办到"的问题,当一个人为生活所迫,说他没时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毕生勤奋好学,读书不辍。无论在童年还是晚年,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均坚持读书。毛泽东曾自述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其读书方法是标记批注式阅读。他每次读书,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或画上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抗日战争时期住在延安的那段日子里,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书,他在这些书的许多段落、章节也都作了圈点与勾画。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一直陪伴他的那套乾隆十二年  相似文献   

13.
艾文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他爱读书,尤其喜欢看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特别喜欢那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天,艾文正在为写一位家乡的名人而绞尽脑汁,只好拿起妈妈给他买的<西游记>作为消遣.  相似文献   

14.
慢读法     
<正>你们看过"速读术"或"快读法"这类书的广告吧?我想这种书是那些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出于某种理由才不得不看的吧?成人之前没怎么读过书的人,有时为了要改变自己,会变成爱看书的人。但是这类人,更不应该运用"速读术",在某段时间里看很多的书,而是应该慢慢地、扎实地读书,在今后的人生里,作为真正的读  相似文献   

15.
信用的力量     
<正>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这都是在强调信用的作用。元末明初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他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立即告诉宋濂以后可  相似文献   

16.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改良而非社会主义的实践 <六个"为什么"--对儿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指出民主社会主义虽然也自儿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但它把社会主义仅仅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体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正>在古代,想当文官,必须读书。这些人里读书最辛苦的要算孙康和车胤。孙康是晋国人,少时酷爱读书,很想夜以继日地读,但家境贫寒,无钱买灯油,到了冬天,昼短夜长,漫漫长夜只有默默背诵或回忆白天读过的书。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一连下了几场大雪。夜晚,他拥着单薄的被子,听着呼啸的寒风,正在床上背书,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披衣出门一看,原来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突然灵机一动,借着雪  相似文献   

19.
读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看到苏格拉底为了信念而自杀时,不禁考虑,如果是自己面对同样的选择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带着对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丝丝疑问,看了一些论述死亡的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完成这篇拙文.  相似文献   

20.
范用先生是当今出版界一位元老级的人物,在读书人中也有良好的口碑.有人说,你可以不知道"范用"这个名字,但是恐怕不会不知道<读书>和<新华文摘>,不会不知道<傅雷家书>和<随想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