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2.
明代辽东海防缘起于倭寇之患。明朝廷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海防策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代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战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了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战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同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朝末年,明与后金战事频仍,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辽东明军粮秣拮据,于是明廷发动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登莱饷辽的海运活动.这次饷辽之举,牵动了朝野上下,从京畿到江南,从山东到辽东都被卷入其中,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饷辽海运首尾四年间,基本满足了抗击后金的明军粮秣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辽东的建置、开发明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辽东,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达开原,包括现在辽宁西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明朝建立以后,继元朝的统治,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六年置辽阳府县,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二十年革所属州县,置定辽中等二十五卫,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安乐、自在二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明朝的地方政权机构,布政使司以下是府州县,独辽东属山东布政使司,不设置府县,专以辽东都指挥使司领卫二十五、州二。都司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组织,都指挥使司是地方上的最高军政机关,掌握一地的军政屯田事宜。辽东地区不设置府县,专以都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许多中原地区的贤士避乱而寓居辽东,他们在辽东从事教育活动,传播封建文化,宣传封建礼教,发展封建经济,对辽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自新石器时代,我国海盐产地就几乎遍布沿海地区,但大部分地区的海盐生产并没有发展起来。从商代末期开始,青州鲁北地区、除辽东地区外的幽州地区、吴越地区、辽东地区先后进入规模化海盐生产阶段。海盐的消费区域也随着水、陆交通的不断开拓和运输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先秦人口的不断增长带来的食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而不断向内陆延伸,其消费区从夏朝的统治腹心地区逐渐扩大至今日山东、浙江、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和湖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东山区自然资源的组合特点,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提出了加快辽东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慕容氏辽东政权的“侨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嘉乱后,避难辽东的中原流民主动归附慕容氏,二者结成稳固的政治同盟,共同攻取了辽东郡县,辽东当地大族成为被征服对象,由此在士族集团内部形成了“重侨轻土”、“以侨统土”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燕辽东郡东界达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地区,由郡名演化的地域名辽东,最初即包括大同江以北。魏晋至唐,辽东作为地域名内涵在逐渐扩大,包括整个大同江流域,甚至是高句丽政权的所有辖区。高句丽人也称自己的国家所在地为辽东。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辽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明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边防政略.明前期辽东边政总体上比较积极有效,辽东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明与建州女真的关系为中心,通过对明前期在辽东实行的边防政略的全方位研究,揭示边政措施及其对辽东社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辽东都司虽地处边塞,但在全国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辽东的教育机构也得以建立和发展起来。本文通过梳理史料,介绍了辽东都司教育体系的确立、管理和生员举业等情况,以期勾勒出明代辽东都司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说明与中原相比,辽东教育虽然落后,但与前代相比却有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明朝在辽东实施的边防统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而有别于内地。通过辽东军镇、辽东屯军、辽东边墙及明朝对辽东边墙以外部族关系的处理等四方面,阐明了明初至永乐末年辽东边防的防御特点,进一步揭示了明朝辽东边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辽东的流人文化是明代辽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明初,由内地将流人大批地谪戍辽东。流人进入辽东后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明代辽东开发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辽东开发述论孙鸿波本文所述“辽东”,是指明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之区域:北起开原,南抵旅顺,西从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即相当今辽宁省大部分区域。历史上辽东地区地旷人稀,“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①,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比较落后。辽、金、元时虽有一定开发,但从...  相似文献   

17.
<纪辽东>是隋炀帝与王胄君臣唱和之作,现存诗四首.首先,通过对从这四首诗的题目论述,证明了<纪辽东>乃是隋朝的乐府新题;其次,由四诗的内容出发,结合史料记载,对隋炀帝征辽东作出新的评价,即征辽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从<纪辽东>的风格特征上论述了隋朝南北融合的现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9,(2):28-33
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海事活动频繁,海洋成为连接辽东与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和邻近地区各个政权的纽带。这一时期,既有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在辽东传播,也有因各个政权争夺辽东的战争造成的生产力破坏,给辽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海上交通大发展的时期,北方的近海水运形成了一些新的重要海港。北方近海航线有所开辟与延展,江左-辽东航线与渤海海域航线上的水运颇为繁忙。南方与辽东的来往多有赖于近海航线,中原政权对辽东的经略及南北政权的海上军事攻守都利用了北方近海水运。  相似文献   

20.
明初的登辽海道是辽东和东北军士的生命线。此后的海禁使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绝,辽东半岛经济几乎是处于停滞,城堡、墩台荒废,水军不能正常训练。万历年间重开的登辽海道,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海运虽然加重了山东百姓的负担,但也给山东沿海带来了商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历史证明,登辽海道畅通,经济必然得到快速发展;反之,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制约。登辽海道的兴废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