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将四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四川方言词汇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形象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亲切自然的口语色彩.四川方言词汇的色彩义赋予了四川方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笨花》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风云变幻的历史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小说的语言颇具地域色彩,使用了大量的冀中方言词汇,语句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本文对此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5.
牛蹄赣语方言岛是在地理环境封闭,语言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形成的极具研究价值的方言区,其中的ABB式状态形容词是牛蹄赣语方言的一部分,它在表现特征,语法结构类型、语法功能及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徐州方言动词形态变化丰富,尤其是动词后缀,形式特殊,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本文对徐州方言中15个构词能力很强、出现频率很高的动词后缀进行了讨论,涉及到这些词缀的性质认定、附加色彩、读音变化等问题,进而探讨动词后缀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既有它的民族共同语,同时又有它的方言.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而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金昌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形成了代表特定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方言.就目前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金昌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域的西北次方言,具体来说,它又属于兰银官话区河西片.由于人们缺乏对金昌方言特点的认识和了解,难以达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目的.因此,明确金昌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已成为推广普通话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普通话作为参照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对金昌方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面总结归纳了金昌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以供大家在教育教学中参阅.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方言调查,分析了南京方言儿化合音的演化与语法意义磨损的关联情况,使我们看到了南京方言的语言特色,从另一角度透视出南京方言的地域色彩和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济宁话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宁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西鲁片.本文通过济宁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比较,概述了济宁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几个明显的特点,并作简要的方言辨正,以期对济宁方言区的推普工作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凤 《文教资料》2008,(17):35-37
龙口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的登连片,其语法与普通话的语法大体相同,但也有一些语法现象很有特点.本文将具体介绍龙口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三个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方言区是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语言是各地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它内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音演变的差异,也有词汇、语法的不同."通常人们总是把方言中那些与民族共同语及其他方言不同的词语看作是方言词汇,我们在提及方言词汇特点时,也总是举出与众不同的词语来说的.[1]按照钱曾怡先生对山东方言区的划分,东潍区地处胶莱河西南方向,主要包括潍坊、青州、莒南、蒙阴、昌乐等25个县市.笔者在此仅想对潍坊地区方言略作补充,有些词语是潍坊方言中广泛使用而词典中没有的,有些是词典已收录但稍有出入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湖南汨罗(长乐)方言中的形容词“ABB 哩”式,并就其语音特征、基本类型、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言语色彩作了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吴方言中存在着大量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极具方言色彩的词缀,如"搿、仔、里、笃、叫"等,词缀的丰富多彩也是吴方言个性魅力的一个体现。本文选取吴方言中的一个特殊词缀"叫",分析了"叫"作为一个虚词语素充当附加式副词、附加式状态词和拟声词后缀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地方普通话是介于地方方言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一种中介语,是一种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研究地方普通话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能更有效地推广普通话.岑溪地方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方面有明显的地方色彩,与普通话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咋”是一个具有浓厚东北方言色彩的词语,本文主要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了“咋”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法分布,同时也对“咋”的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由于所处的是方言的语言环境,很容易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语是广西的主要方言,受壮语方言的影响,在广西留学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带有方言的色彩.所以给留学生上课的汉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外、校外自然接触到的方言特点,研究有哪些方面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发生的负迁移作用,并尽可能消除方音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北平话及其相关土话是处于湘粤桂三省区交汇处通行的一种汉语方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了一些重要的语法特点,名词重叠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独特的类型、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与周边方言比较得知,湘南、桂北一带的名词重叠现象可能是由于语言接触而形成的共同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句式配价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是对动词配价理论的一个发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湘方言动词句式的配价研究--以隆回方言为例》一书是国内第一次把句式配价理论应用到方言语法研究中的专著,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句式配价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