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的核心。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背景下,以来凤县"舍巴日"、"牛王节"两个文化空间为例,探讨"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相关问题,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案应关注文化空间要素;"文化空间"保护适宜采用空间性或地缘性的视角,充分考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样式和历史主体性,并关注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形态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对特定历史文化共同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皖北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对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挖掘、整理和保护急待加强。文章以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为视角,建构皖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以期为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天土壤",群众较高的文化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养分",政府统筹规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牵引车",传承人积极响应与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出"枝头硕果"。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给我们的启示是:以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活动性保护;以传统工艺为产业开发的生产性保护;以乡土教材进校园的教育传承性保护和以政府为主导的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它是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以及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有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徽州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逐渐凸显。黄山学院作为黄山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困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黄山学院参与黄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究"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发展应用潜力巨大的新兴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是重要的应用技术。本文研究了增强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探讨了增强现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应用思路。本文对增强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相金星 《林区教学》2013,(4):108-10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承载着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进程,近年来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的传统武术的发展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基于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和梳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两部分思路,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问题。指出保护与发展传统武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尊严,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民族自尊与自信。进而提出传统武术保护的相关对策和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江三峡历史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库区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其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保护和传承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探索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传承的新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借助职业院校这一学校平台实现保护和传承,提供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模式。让活态的"楚调唐音"歌吟尽早摆脱"绝学"困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刻予一个民族的印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缺乏实施细则([1]),行政法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在规划立法、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行政法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入数字动画制作和传播技术,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信息整合水平。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的目标、功能、构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客观地认识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这一动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及趋势。动画不仅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在现代视觉文化语境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和传播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共生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方面,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及文化责任决定了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又在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及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于此,我们可以依托多学科优势,加快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步伐;以高校文化资源库为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产学研合作为实践平台,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江三峡历史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库区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其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保护和传承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繁杂纷乱的流行文化中,恩平民歌是恩平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恩平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因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阐述了恩平民歌发展历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恩平民歌进校园指导思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下恩平民歌进校园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恩平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