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皮黄"的源流讲起,以钢琴与美学学科交叉的方式,分别从老子核心思想在《皮黄》中的体现、道家美学在《皮黄》中的应用以及其在该首作品中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当代钢琴作品《皮黄》中所具有的道家美学思想,探究了钢琴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侗乡鼓楼》是邹向平先生创作的一首即兴曲,取材于黔东南地区侗族民间音乐,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乐曲,于1995年获得"喜马拉雅杯首届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国际比赛"的第一名。本文通过对中国原创钢琴作品的形成背景与现状,以及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与演奏艺术阐释等方面多层次的分析,揭示了邹向平先生为追求钢琴音乐中的"东方神韵"而在创作技巧上的各种精巧的设计,以及为挖掘与拓展民族音乐表现手法的各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钢琴是作为西方乐器流传到中国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中国钢琴作品。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方面大都是以改编的形式出现的,诸如:将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进而使得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呈现出中国话的特点,即:民族化、中国审美标准等等,推动了钢琴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是由当代作曲家张朝所创作,在2007年"帕拉天奴杯"首届中国音乐(钢琴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创作也是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中结合并运用京剧素材取得较高艺术水平和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本文从《皮黄》的音乐内容,创作特色,及在演奏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方面进行分析,意在分析钢琴曲《皮黄》在创作中对于京剧素材的运用、中国乐器的模仿以及对中国民族化风格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探讨在实际演奏的诸多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钢琴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无数音乐家的努力,如今我国的钢琴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盛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我国的钢琴作品的风格深受民族性格的影响。本文从此方面基于民族性格来分析中国钢琴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曲目众多,广博精深,每一首都深深的打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由此,本文将以“中国风”为切入点,对中国钢琴作品独有的特征,其音乐曲式、风格特点和中国风格作品的演奏技巧三方面入手,以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如何正确、形象的演绎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从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国风给予钢琴作品别有洞天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钢琴作品传播有着一定的文化继承与发展作用。本文将以钢琴作品的传播为出发点,通过钢琴作品创作、钢琴作品演奏、钢琴教学三个方面来系统阐述钢琴作品传播过程中对民族性的继承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培勋的《旱天雷》等五首广东音乐钢琴改编曲借助西方音乐语言,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出发,在标题音乐内容的民族基本格调、调式调性贯穿的"粤调性"、音色技法的民族性以及和声织体的尝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改编和创作出具有中国音乐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其作品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民族音乐特性,使广东钢琴音乐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9.
钢琴曲《筝箫吟》是储望华先生的代表作。作品挖掘"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重新演绎了中国传统乐器"筝"和"箫"的魅力,折射出中国民族文化底蕴。本文拟从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曲调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诠释作品,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理解和诠释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钢琴音乐最早在西方出现,随后又传入我国。经我国钢琴作曲家不断努力之,创作出了许多高水平的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是建立在本民族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中国钢琴作品又融合了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内容,又带有一定的时代风貌。中西方演奏钢琴的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侧重于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和声色彩,在对中国钢琴作品音阶、调式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施绵 《中国教师》2012,(2):57-58
<正>达尔克罗兹说,"对钢琴作品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把钢琴作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去感受钢琴作品、欣赏钢琴作品,让钢琴作品真正地属于学生,在对钢琴作品的全面理解中提升钢琴演奏水平,让学生在心灵、智慧、情感、创造等方面获得不断的发展。同时,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在音乐结构的逻辑关系以及风格特色的处理方面能达到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演奏、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华章》2011,(27)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在一百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在钢琴教学中还没有被充分重视和推广.本文概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百年发展,分析了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并对如何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安伦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序曲与舞曲》这部作品是"文革"时期当中少有的优秀的原创钢琴独奏作品,本文将从《序曲与舞曲》中的演奏难点及技巧方面进行分析,使得更多的人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运用到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齐尔品先生作为杰出的钢琴家、音乐家,对我国钢琴本土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创作的钢琴音乐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无论从旋律、和声、曲式和调性以及意境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他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充分体现在作品中,毋庸置疑,他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当代作曲家崔世光钢琴曲《钢琴上的福斯特》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作品演奏技巧,认为作品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寻的"中西结合"的创作理念。旨在为崔世光钢琴作品研究者与演奏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钢琴教育一直沿用西方的教材体系,中国钢琴作品的选择和使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钢琴艺术工作者或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与中国钢琴学派的最终形成必然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多样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土壤中。钢琴教学中广泛选用中国作品为教材,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我国近代钢琴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之为"中国钢琴艺术之树上的第一朵鲜花"作品呈现出一幅如田园般的诗歌景象,在美丽宁静的田园中,两个牧童悠闲自在的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清脆活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时期中国的钢琴作品,并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的价值取向,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新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崛起,中国本土化的钢琴作品也逐渐地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众多钢琴演奏家及钢琴专业的教育从事者,在比较重要的演出中会挑选一首甚至多首中国作品进行演奏。这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作品热"趋势的形成不仅突破了长期欣赏西方古典作品所带来的审美疲劳,使钢琴演奏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丰富了钢琴演奏的技巧,对钢琴演奏艺术时刻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器乐改编曲是普及中国钢琴作品的必经之路,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同样应该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师应多从提高民族音乐修养,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弹奏技能,创造性地参与演奏,培养演奏心理等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弹奏中国钢琴改编曲时,真正把蕴涵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的风格和韵味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