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地方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音乐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音乐教学作为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声乐教学和地方民歌传承工作结合在一起,落实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山西民歌是山西地方所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民歌出现日益衰退的现象.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音乐课堂将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歌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歌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对各地区各民族民间特色与风土人情的展现。皖南民歌最早起源于安徽地区,皖南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民族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慢赶牛”音乐是皖南民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魅力,集皖南民歌特点于一体。“慢赶牛”的音乐文化特点突出,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加快皖南民歌的音乐传承与保护,确保民歌文化可以持续创新,推动民歌多种形式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和标识。音乐社会学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音乐的研究,或作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裕固民歌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裕固民歌的音乐社会学特征和价值主要是涉及传承、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的民歌艺术。在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如何让我国古老而丰富的民歌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9.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现存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是流传壮族民间的一种极为珍稀的民歌现象,它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迥异的民族唱法向世人展示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三声部民歌的生存环境、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当前,如何培养后继传人,保存三声部民歌“活”的音乐传承、保护民歌更好更长久的传承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毅彬 《成人教育》2011,(10):125-126
广西本土民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求得新的生长点与发展平台,确保民歌传承后继有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院校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本土民歌教学实践分析,具体阐述保持本土民歌演唱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措施,梳理出相对明确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指导理论依据,以求建立新的民歌传承人才培养保护机制,让原生态音乐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陇东民歌曾广泛地流传于陇东地区.自《集成》后,关于陇东民歌的生存现状与衍生学界鲜有关注.笔者与陇东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赵志学副教授、陇东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马冲,组成陇东民歌调研团,一行三人,于2016年2月7日至9日,对华池县的民歌生存现状进行了为期近三天的田野作业.发现传唱传统陇东民歌的人已是很少,有新陇东民歌出现.陇东民歌现存在于三个团体.  相似文献   

13.
<正>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的音乐文化载体,深受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创作、传播及传承发展过程皆真实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倾向和行为意识。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最淳朴、普及面最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已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别山民歌,对其进行音乐地理学理论层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18,(4):90-95
三明民歌是福建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福建山地音乐文化的代表。通过分析三明民歌的音调色彩与地域特征,试图寻找三明民歌旋律中的"基因",从而辨析出三明民歌的地方色彩,以期能达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精粹,陕北民歌作为主要的音乐构成,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怀.陕北民歌通过歌唱的艺术形式较为典型的勾画了陕北人民的生活色彩和内心世界.用极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轻快明亮高昂的风格吸引了大批量的观众.表达了陕北人民质朴纯真的内心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现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对这一作品进行简要赏析,对陕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来表现作品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优秀民歌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时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依然非常的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河北地区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河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要为珍贵的民歌艺术拓宽传承路径和发展平台.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开展的文化实践活动,因而也为河北民歌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注入了发展动力.所以,借助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河北民歌的宣传力度,加快河北民歌的传承力度,具有积极的实践成效.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群众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播传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群众文化活动对河北民歌传播传承策略的探讨,以期通过强大的群众力量来推进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1-14
音乐口述史的蓬勃发展为凤阳民歌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音乐口述史的概念与方法,继而以凤阳民歌老艺人、媒体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高校教师为采访对象,从音乐口述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凤阳民歌的艺术特征,并总结了凤阳民歌的发展问题,包括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音乐创新存在不足、传承方式单一守旧、目标受众持续减少,最后提出了凤阳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在当今音乐形势下,四川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之间又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作品,传承人,以及文化环境等。本文就此做出初步分析研究,以期对四川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应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遥远时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其对社会的认识功能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及的。民歌有其很强的地域特性。由此形成了我国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川北民歌的流变、在音乐、语言、流传地域及其川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川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