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旅游演艺品牌建设是实现湖南省建设“旅游强省”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演艺产品内容趋同、品牌营销乏力、市场投资回报不理想等问题。在中国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湖南旅游演艺品牌应着眼于四方面的建设:全力提高湖南旅游演艺产品的特色和质量,大力推动湖南演艺品牌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构建湖南旅游演艺品牌的整合营销模式,积极完善湖南旅游演艺行业的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我国旅游演艺业正在朝着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涌入不仅使市场更加活跃,也为旅游演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4):117-124
学界鲜有从媒介文化视域下探讨当下旅游演艺。同质化表演、重复演绎、宏大歌舞叙事、视觉奇观冲击等并非长久之计,旅游演艺产品的创作、开发、管理等模式都亟待更新。与地方特色、民族民间艺术、历史传说相结合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或是旅游演艺发展的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旅游演艺消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选取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观演游客为研究对象,发放了500份问卷。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维度:品牌、情绪、兴趣、主观规范和旅游需求。此外,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还受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演艺成为人们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新的方式。尤其是2003年《印象刘三姐》引发的阳朔"印象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国内众多城市纷纷力邀"印象"团队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大大活跃了旅游演艺市场,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的良性互动,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旅游演艺在丰富景区及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地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已越来越为各地政府、企业和旅游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才使得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得以不断发展。目前,丽江市推出了一系列运用现代创意理念、独具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比如印象丽江、丽水金沙、彩云飞歌、花楼恋歌等。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丽江大型旅游文化演艺项目品牌建设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芥川龙之介与蒲松龄、芥川小说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两位作家创作环境及作品的分析,指出两人创作风格上共有的特色:在怪异与光怪陆离中溶注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分别选取一篇作品作为主视点进行比较,从题材来源、情节、中心事件与结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洞察了二者在形式内容方面的潜在的影响关系,同时辨析了二者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形成的创作上的差异、在人物刻画上的深度与力度的差异。通过这一比较,既使人能对两位艺术巨匠的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又使人对中日两国文学的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资源、品牌扩散、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四大方面构建旅游演艺产业再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并运用文献和实地调研法对桂林旅游演艺产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文化资源是旅游演艺产业再发展的源生驱动力,但当前产业忽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导致旅游演艺项目逐渐失去本真性;(2)品牌扩散是产业发展的支撑驱动力,但如何从旅游企业中寻找更有力的支撑,尚需长远战略的实施和品牌运营的管控;(3)人才培养是产业发展的调控驱动力,但存在着产业对于高创人才的智慧和创意利用不足,导致人才结构单一、创新乏力等问题:(4)技术创新是产业再发展的强制驱动力,持续推动着旅游演艺产业发展,但仍需专业人才对科技运用发展趋势做出大体预测。  相似文献   

9.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不仅受佛、道思想影响,也受《周易》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东坡易传》中,从苏轼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与艺术上的特色对苏轼的散文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在作品中的直接体现,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经过艰苦磨炼,思想上和艺术上均臻于成熟的标志。文学是人们审美活动的精神产品,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只有当创作主体的精神个性适应了描写对象的性质,并在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中达到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才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这种整  相似文献   

11.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经济的文化旅游产品。运用文旅融合理论,通过对《回道张掖》的实证研究,发现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路径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身份认同和记忆关联,文化创意创新融合、加大文化可参观性生产力度,现代科技支撑保障、丰富旅游媒介文化表达方式,文化能力与市场需求引领、满足差异化文旅消费需求,推进文化符号生产、提炼特色文旅IP等5个方面,为旅游演艺产品高质量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在思想和艺术的许多方面既有好些相近甚至互通之处 ,又分别呈现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可谓异曲同工 ,各具千秋。本文试图从标题艺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技巧和创作风格等五个方面的比较中 ,来领略和欣赏两篇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3.
《边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用两副笔墨写作,一副是用冷隽写实而又略带嘲讽的笔墨,描写都市社会绅士阶级生活的可卑可憎;一副是用抒情笔墨写他的湘西社会的乡土抒情诗。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大系列中,《边城》是后一系列的代表作;即使是放在沈从文整个小说创作中来考察,《边城》也最能代表沈从文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关于《边城》的思想和艺术,它所表现的湘西社会的朴素人情美,它的浓郁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人们已经做过不少探讨。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它放在更宏观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创作心理学这一课题已被一些文学研究者作为方法论引入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中。说得明白些,就是研究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他的取材、构思、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等一切促成作者完成创作的心理因素。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曹雪芹《红楼梦》一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与《圣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 (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 )对作者创作的巨大影响 ,二是作者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6.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17.
梅琳 《林区教学》2013,(1):66-6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文学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进行形象分析,并具体阐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赋格的艺术》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部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中以一个格言似的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复调手法对其进行变奏,利用这些变奏后的新主题,并在一个调性范围内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赋格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曲在调性和主题形态及运用上完全有别于《赋格的艺术》,调性上采用了十二个大调和小调,每首赋格的主题形象十分鲜明生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两部作品中赋格曲主题和调性的比较,为我们分析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又见平遥》大型情境剧是“演艺+传统旅游”的新型演出模式,是平遥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产物,体现了两大产业在产品、技术、市场、企业四个不同层面的融合,文章从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又见平遥》在平遥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演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现有的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品质低,知名度不高,因此要以创造、创作为手段,创新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提升演艺质量,从而塑造地区旅游形象,推动地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