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黔东南原生态苗歌不仅有自己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散发着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所特有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它有着自己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点,这些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使黔东南原生态苗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黔东南地区苗族飞歌为例,探析贵州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可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贵州松桃苗族民歌是松桃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的流传都并不广泛,仅仅只在本县流行.它是随着苗族人民迁徙到松桃,在长期艰苦的迁徙生涯以及以后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当中产生的.苗族民歌是苗族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的细胞.本文对松桃苗族民歌进行简单的梳理,对它的种类进行分析,剖析它的音乐特点和音乐价值,与它在苗族人生活中的地位.通过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松桃苗歌”,弘扬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一不多见的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民歌流行着真声与假声两种唱法(以贵州省丹寨县嘎闹苗族为例),每种唱法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各有不同。每种唱法在其特定的场合会各有其优势,特别是它那独特的假声唱法,在众多场合都体现出它独到的优势,因为在那漂亮的假声背后会隐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假声是苗歌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假声把苗歌艺术引到艺术的一个高度。本文通过诠释苗歌真声与假声的对比,寻找真情与假情的体现,探索苗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本民族厚重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湘西苗歌是湘西苗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根据调查湘西苗歌传承断代的现象已相当严重,湘西苗族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相当严峻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6.
陈书蓝 《教师》2013,(29):126-128
松桃苗歌是松桃苗族同胞表情达意的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苗歌,苗歌的传承成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为了拯救和保护苗歌,需要探寻一些很好的传承方式,让优秀的古老的苗歌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我认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语言、历史、宗教等都可以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要素,在湘西苗族社会中,苗歌也成为苗族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湖南湘西古丈县翁草村湘西苗歌的研究,力图揭示湘西苗族是如何通过苗歌来实现民族认同的。主要从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民族群体人格,民族社会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贵州小花苗作为苗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部苗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小花苗苗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加深对西部苗族文化的认识.全文首先结合东中部苗族介绍小花苗的独特性文化,再对小花苗音乐文化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小花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9.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从歌曲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古歌、酒歌、情歌、飞歌、礼俗歌、劳动歌曲等。苗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陈书蓝 《教师》2014,(11):127-127
松桃苗歌是松桃苗族人民创作的诗歌,是松桃苗族口头文学中艺术性很强的民间文学。苗族人以歌声传达本民族的历史、生活、思想、感情和愿望,因此,苗歌是苗族同胞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本文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探讨松桃苗歌的类别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水苗歌文化衰微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在近10年持续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布迪厄的文化传承振兴理论提出促进苗族乡村文化精英再生产、创设多元苗歌文化情境教育、建立乡村文化精英引领的多元共治的苗歌文化振兴格局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贵州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部分学校再度将苗族音乐引入学校,开始了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真正创建。进入90年代以后,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逐步扩大,新世纪之交,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进入理论探析和反思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前行。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萌芽、创建、扩大和反思,与近半个世纪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全世界苗族最为集中、苗族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这里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对贵州苗族舞蹈进行审美探讨,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衬词衬腔是黔东南苗族民歌中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从它在苗歌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将其归为五类:曲前衬词衬腔、每句词后衬词衬腔、曲中(或段落、或乐句)衬词衬腔、曲尾衬词衬腔和曲前曲中曲尾衬词衬腔。文章介绍了五类出现在不同位置衬词衬腔的特点,分析了其与苗族民歌整体风格统一、一致的原因。文中对黔东南苗族民歌中衬词衬腔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苗族民歌的音乐本体、苗歌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秋季开始,贵州省雷山县将把民间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传统工艺设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该县是苗族主要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3%以上,民族风情浓郁,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其服饰、歌舞、工艺独具特色,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内容。为把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雷山县决定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民族文化课,将苗族传统文化引进到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该县除了出台“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外,还鼓励学生说苗话、唱苗歌、…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同时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全世界的苗族有100多个支系,各支系的音乐文化都有其自己的风格。威宁大花苗主要聚集在龙街、牛棚、石门坎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2011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的舞台上,苗族歌手韩玲花以一首大花苗民歌——《叶鸣曲》获得了原生态唱法组金奖,引起了专家与观众的高度重视,威宁大花苗民歌从此名声在外。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音乐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对其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苗族歌谣在歌谣文化中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入,如手机、电脑等开始充斥于大众的生活,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苗民出现了不会唱苗歌、不会说苗语的现象。一些曾经口耳相传的苗族歌谣,也出现了失传的危机。本文尝试对融水苗族歌谣文化进行文化价值以及传承意义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最多且分布最广。从服饰、耕作、建筑、丧葬等文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对贵州苗族文化生态进行分析,找出文化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环境、文化要素的组合将贵州苗族文化生态划分为三种类型。为了解苗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和苗族地区资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丰富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略论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留存在贵州黔东南施秉、镇远、凯里等地的苗族歌棒,是由当地苗族人民在一根小木棒刻上本族的独特的象形文字符号,以这些文字符号表达和记录诗歌和歌词内容,这种刻录记载有此内容的刻字木棒就称之为歌棒。本文从苗族歌棒的内容、形态、用途及其文化价值和作用四个方面论述了苗族歌棒的历史渊源和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