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月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构想(简称双星计划)。1997年4月刘振兴院士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1997年11月欧空局科学项目部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了双星计划与CIuster合作的协定书。1998年11月国家航天局表示将支持双星计划。1999年9月欧空局代表团访华,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航天局提出与双星计划合作的请求。10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双星计划方案可行性论证。2000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了双星计划科学目标论证评审会,包括王大珩等7名院士在内的与会专家一致通…  相似文献   

2.
“双星计划”是由我国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士等科学家1997年提出的。2001年,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该计划,这是首个由我国提出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 双星计划将对人类历史上从未  相似文献   

3.
“双星计划”是由我国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士等科学家1997年提出的。2001年,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该计划,这是首个由我国提出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5):F0003-F0003
1997年1月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构想(简称双星计划)。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国首次公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预先研究。2001年,国家航天局公布,我国启动了“双星计划”,并将目光投向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力争在世界空间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使我国深空探测术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为此,我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就以下问题答《科学时报》记者问。  相似文献   

6.
如今,人类对太空的探测可谓如火如荼,日新月异,“可上九天揽月”已不再是科幻和神话。2001年,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合作协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自行提出的具有创新特色的空间探测计划,即双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04,(8):78-78
“探测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张永维11日在国家航天局举办的“探测二号卫星记者吹风会”上说,探测双星用到的某些技术与嫦娥计划的技术相通,将对2007年绕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星”,就是我国新启动的“双星计划”。为了全面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空间环境,国际空间局组织实施了一项全球规模的日地系统探测计划,简称“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双星”是我国在这个计划中实施的第一个探测项目。你可知道“双星”中的“姐姐”叫“探测一号”,是一颗赤道卫星,于2003年12月30日凌晨起程,先行飞入太空,像“嫦娥”一样,飞舞在地日空间。它的“妹妹”叫“探测二号”,是一颗极轨卫星,将在2004年7月起程。“探测一号”很“勤快”,升空不久,于2004年1月3日就开始向地面传回数据。科学家对传回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它探测到了一种…  相似文献   

9.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成果瞩目,众星云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振兴为首的课题组携"双星"出场,并获得该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它就是著名的跨越极区和赤道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  相似文献   

10.
本报上海讯 我国著名女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天文台教授叶叔华倡议的一项跨世纪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日前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议上,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热烈响应。有关国际学术组织通过正式决议。确定由叶叔华领衔组织实施这项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悉,该校2009年计划招收6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等5个专业拟于明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中科院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高随祥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该校海洋腐蚀与防护、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地球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中国正式启动了探月计划,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为什么要启动探月计划?中国的探月计划包含哪些内容?在科学上有哪些突破?对整个国民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欧阳自远院士,请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探月计划和目前探月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7月25日15时05分,"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地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中国正式启动了探月计划,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为什么要启动探月计划?中国的探月计划包含哪些内容?在科学上有哪些突破?对整个国民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欧阳自远院士,请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探月计划和目前探月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和世界各类“十大”评选结果陆续揭晓,由于评选机构不同,其评选结果有差异。本文根据2007年“十大”信息选择一些与化学原理联系紧密的材料,编制一组原创题,供高考备考时参考,旨在引导高考化学备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化学兴趣,突现化学的社会价值取向,以适应新高考和新课标的新要求。信息一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人民网北京2008年月1月20日电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在院士、科技人员、科技新闻工作者推荐候选新闻的基础上,54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获得清晰月面图像新闻材料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距月球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工作轨道,在这里全面展开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并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语音数据和清晰的月面图像。11月26日发布首幅月面图像,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主要关注九大行星、太阳以及恒星的探测。直到近年来,由于涉及到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生命与水的产生和受天外物质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人们才越来越重视对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航天机构都先后制订和实施了有关小行星的探测计划,在地面进行的观测活动也明显增多。2001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从提交的20多个方案中精选出3个低成本的“发现计划(D iscoveryProgram)探测任务项目,进行详细的论证。同年12月,其中两项获得通过,分别是“黎明”(Dawn)计划和“开普勒”(Kepler)计划。“黎明计划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提出,我国在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将以现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后盾发射月球探测器,力争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理所当然地成为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探测月球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太阳系起源和变化的历史;二是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三是考察月球资源,探索开发途径。这种探测活动,将为人类以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依据。探测月球的方式可归纳为五种:第一种是航天器从月球近旁飞过,进行近距拍摄,并探测其周围环境;第二种是航天器…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国际科联所属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有关1999年9月国际空间天气月的活动计划,积极推动我国空间天气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和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实验室于1999年10月8日至14日在昆...  相似文献   

19.
获取气候状况数据的第一个空间项目对于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一项实验来说,外层空间提供了远距离实验室。设计这项实验的目的,是用来获得关于地球未来气候和导致全球变暖的因素的重要信息。在其第一次实验中,美国国家航天局发现号...  相似文献   

20.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他是我国第一位系统研究陨石、最早开展比较行星学研究的专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他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等)、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