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教学生欣赏英美探险小说?把握其语篇构造特点有助于增加阅读理解的深度。文章认为:文学作品类型不同,语篇组织形式也则不同。探险小说作为一类独特的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语篇结构形式。本文以典型作家的典型作品为例,以组织序列、主题和人物发展为线索,对于探险小说的形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首先,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时,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自己要先有兴趣,在朗读时透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反思,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以此来感染学生。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和文学作品,通  相似文献   

3.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都会有正读和误读。正读是对文本的正确阐释,读者通过作品和作者相互沟通;误读是对文本阅读后的一种错误阐释行为,但误读并非是一种不可取的阅读。正读和误读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对文学作品的正确阅读应是将正读和误读有机结合,才能使阅读成为有意义的阅读,文本才能增值。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语言反映了作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及评价.从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来看,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吁情性、模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中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分析文学语言的特质,从语言这一基础材料入手,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它的表现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自能作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中国首登博格达峰第一人王铁男编写的一部探险类书籍。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雄奇的山川景物,独特的风土人情都使该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说登山是种生活,但这种生活并不属于常人。那对青少年来说,读这类书籍有何  相似文献   

7.
正"隔与不隔本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用来评价文学作品是否自然,能否使读者毫无障碍地进入作品意境的。"[1]本文所说的"隔",则指文学作品阅读中,学生与作品、作者无法进行心灵的对话,阅读中缺乏情感的倾注与体验,使得主体(学生自我)、客体(文学作品)无法合二为一,文本得不到重新创造的状态。究其"隔"的原因有很多:如缺少阅读的习惯,或者是以读图代替读文,读网络文章代替读经典作品,使得文学作品的阅读从客观上、心理上都疏远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只有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细加探究,方能让学生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各种韵味,使学生在细读中获得完全来自于自身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语境下,学生是文本细读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捕捉、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阅读俯首皆是。读的方式、读的内容、读的认知、读的体验都会贯穿于教学。而真正的阅读,是和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两个独特互异的生命重建融合的过程。其一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构建的精神世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生命,从而体会作者的生命情志;其二是读者在这精神之旅中借他人思想来锻炼自己的思想,借他人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这样看  相似文献   

11.
彭绪洛的四部《我的探险笔记》系列探险纪实作品,全面勾勒和生动呈现了作家历经7年的探险全貌,书写着作家独特深刻的人生体验;精彩表达和执意坚守独特艺术追求,寄托着作家温暖诗意的人文情怀;采用实景拍照和真实还原作家探险历程,彰显着作家笔下图像世界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很多体验性学习要求。依据课标要求,对文学作品的阋读教学要重视体验性学习目标,运用好体验性学习策略,强化朗读、诵读、美读、情境式阅读等体验性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开放的教学形态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和充分情感体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类,教学必然要遵循文学作品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小说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小说的文本内容不等于小说的教学内容。小说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小说文本,让学生有作为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追求小说文本的原生价值。从这个层面讲,让学生"裸读"是了解文本内容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能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性,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不论什么体裁、题材,所着力的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或直抒胸臆,或借物、借景抒情。如要了解文章的精义妙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通过读才能达到。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就探险旅游和探险旅游俱乐部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探险旅游就是体验经济,探险旅游俱乐部的发展必须走体验经济的道路。本文利用体验经济理论来研究探险旅游和探险旅游俱乐部,界定了探险旅游的定义和特征,得出探险旅游俱乐部是体验经济模式的最好实践舞台。只有真正领会了体验经济的要旨,恰当地融入到探险旅游和探险旅游俱乐部的经营和管理中去,探险旅游俱乐部才能像朝阳一样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其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很多文学作品中更是含有大量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语言。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通过理解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借助个人的亲身体验,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本作者的思想互动和交流,进而高效完成翻译工作,本文主要针对认知语言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作者心灵之藤上结出的生命之瓜。积淀着作家至真至诚的生活体验。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心灵深处与作家对话,就是倾听作家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要真正理解文章,首先要读懂它的作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及每个时期的思想状况,再看看它是作家哪个时期的作品,这样,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作者心灵之藤上结出的生命之瓜,积淀着作家至真至诚的生活体验。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心灵深处与作家对话,就是倾听作家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要真正理解文章,首先要读懂它的作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及每个时期的思想状况,再看看它是作家哪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刘兰 《天津教育》2023,(29):137-139
<正>当今社会,语文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尤为关键。作为语文学科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关系,即“以读促写,以写‘养’读”。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材处理之我见庞晓丽阅读文学作品,常给人以这样的启示: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的美感。独创的艺术形象,来自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也来自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这种独特性,既是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