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健凸显出来.世纪之交,全国教育工作者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陈旧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地理教师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实践证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学校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课堂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只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高低的标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从培养学生用词、造句、构思、立意、选材和写法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这里我仅从修辞的创新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经济"的时代.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处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现代教育中教与学关系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创新教育即是这一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第三次全教会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新教育,一般来说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德、智、体、美等教育教学活动,陶冶、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我国立于世界之林,越来越繁荣和昌盛。但创新应从学生开始培养,培养科技型、创新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杨争鸣 《云南教育》2011,(21):45-4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是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必须以实践和创新为重点,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运用新的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国际经济不断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外语教育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科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科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随着知识经济的显现,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作为创新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和推动者,应该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如何有效地完成肩负的任务,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为驱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要求人才不断地创新,创新关键在于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一、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背景 21世纪初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正在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而技术课程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今的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振兴教育事业,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育,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有效创新教育。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创新教育越来越为时代、社会、个人所急需.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开放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课题.那么,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写入教育方针,为中国进入新世纪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此,笔者想就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紧迫任务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科技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重任.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则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信息量大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政治网络教学是政治教改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迫切要求.网络教学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主体教育、主动性教育、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网络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教学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校培养人才标准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政治、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将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的标准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要想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就必须建立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学习制度———创新型学习,使教育者成为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力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