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合着课改的节拍,我们走在了语文路上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潘文彬:语文已经行进在了课改的路上,回望这几年的语文课改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在课改的路上所留下的足迹:课程的理念转变了,语文的领域拓展了,语文的结构综合了,实施的方式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理论和实践告诫我们,凡事不是只要变就好,有些变了其实并不好,反而会失去了自我。审视现今的语文教学,我们的心情在兴奋之余又变得些许沉重,我们语文怎么变得越来越有点不像语文了呢?邢跃武:确实是这样,目前的有些语文课已经偏离…  相似文献   

2.
康凤玲 《甘肃教育》2011,(14):55-55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难点。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舞台,点燃了我们思维的火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努力学习新课标,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新课改研讨活动,受益匪浅。下面笔者就谈谈课改示范课《小鱼的梦》教学后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从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有些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片面认识和理解上的偏颇,一味追求新奇和热闹,出现了走极端的现象,导致语文的“味”变了,语文的“根”失落了。集中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近日,潜心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语文,再语文一些》一文。读罢,颇有同感。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程理念变了.语文的领域拓宽了,语文的结构综合了,实施方式多样了.语文课堂精彩了……但透过这些变化.我们又不难发现有些语文课变“味”了,甚至不像语文课了。难怪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会上了。是的,当前语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徘徊状态.  相似文献   

6.
以新课程为导向,改变备课方式,把教师们从繁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变传统的抄教案为实质意义上的备课,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全区课改伊始就对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进行“备课资源共享”的课题研究。现将我们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童小燕 《教师》2011,(3):43-43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才能不偏离轨道,全面提升师生语文素养?伴随着课改一路走来,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坚持走实教师培训之路,找准课堂教学之变,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构建师生评价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与语文教学理念的逐渐更新.上海的语文高考也在与时俱进,如用一句话概括近年来语文高考命题总趋势.似可说“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相似文献   

9.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命题近二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命题经验,所命试题得到了有关部门及全市师生的肯定。我们认为,作为课改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终结性考试的中考试题,应该全面反映“课标”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体现课改理念,反映实验教材特点,要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导课改向深入发展,能有效地检验课改区教学质量,能反映课改后学生的语文素养情况。基于以上认识,2006年作为我市独立命题的第一套课改中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幸参与由李希贵先生主持的"语文主题学习"的课改。在这几年来的学习、探究、实践、反思中,虽然"语文主题学习"仍行走在路上,但这次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期盼;也犹如一朵朵智慧之花,盛开于语文,绽放于阅读。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收获。一、整合教材,做好取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回眸语文课改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小学语文在课改路上的建树,教师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着。但是,我们又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透彻,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些误区。例如:对课程改革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创新”这一本质认识不清,导致语文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时顾此失彼。对此,我们应该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探索、反思。首先我们要坚定课改的信念,走改革之路;另外必须正视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实践、完善,使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笔者在一线的教研工作中,对目…  相似文献   

13.
“课改”既为我们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怎样充分利用这生机与活力,怎样迎接这冲击与挑战?这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在课改的路上,不少老师在观望,不少老师在模仿,也有不少的老师在摸索.  相似文献   

14.
冯卫炎 《广东教育》2007,(7):161-162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学习、教学、科研一体化:坚持课题研究、课改实践和校本研究一体化。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改进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恍惚之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作为一名伴随课改成长起来的品德教师,笔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改所带来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课改,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课改。十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教学充满了生活情趣,孩子们在通向生活的路上,品德与社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静臆 《广东教育》2006,(12):36-3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打开了语文教学的美丽天地:教材内容变了,文本与师生的距离近了;教学方法变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学习方式变了,孩子们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然而,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如“美丽的泡沫”暴露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课常上教师连珠炮式地发问,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呼唤陕乐、自然、健康的语文课堂.纵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在课改之路上一路狂奔,却忘了回头看看语文的“本色”.何为“本色”?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语文以本身的“颜色”,走一条简约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8.
笔者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理念是否最先进?是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面对新课改,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想,又如何看待?他们是否真正从内心认可它、悦纳它、感激它、善待它、支持它?对此,笔者曾和部分老师先后4次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内容主要涉及“我看语文新课改”;“我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小学已经进行了一轮,实施6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每节课都会安排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探究的形式更是层出不穷:启发问答式、角色表演、课下搜集资料展示等等,这一切似乎都昭示着新课改的勃勃生机。然而,一些变了味的探究和无效的探究也充斥着语文课堂,因此,一些教育专家提示大家:千万不要在“探究”的路上走得太远,迷失了方向。由此看来,追寻探究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本期将围绕“语文探究的有效性”展开讨论,希望这几位教师的思考和做法,能给您的语文探究教学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师范学校一门主要的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法课应紧跟时代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傲适当的调整与改革。几年来,结合新课改,我们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