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通过测算厦门市主要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探讨厦门旅游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形特征以及交通网络关联度。研究发现,厦门市旅游景点存在多个聚集中心,且有向带状、聚集融合发展的趋势,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优化的趋势,总体交通通达性好;厦门市景区布局具有明显组团向带状演变趋势,可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多个聚集中心的景点组团区域,加强旅游资源要素关联度的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相对于其他旅游地和客源地的位置与关系,旅游区位具有相对、系统、辩证、动态的特征,同时与游客的感知密切相关,这决定了旅游区位创新的广阔空间。通过改变旅游区位的存在属性和社会公众的心理感知,旅游区位创新可以起到化劣为优、转危为机、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区位弱势旅游地而言具有特别意义。在哲学、心理认知规律、旅游决策与行为原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旅游区位创新主要从改善交通、科学竞合、提升感知、凸显文化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目前川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欠缺现状,结合空间分析的一般方法,从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和规模度指数对川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表明其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运用网络连接度、通达度计算,表明川南空间结构网络连接状况欠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从旅游资源类型、区位关系以及游时对川南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的思路,加速区域内部交通线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的方式,形成有利于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作为一个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的空间地域,其规划发展涉及到旅游地的空间区位和环境、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对比、旅游市场的空间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总体布局、旅游项目的空间定位、旅游线路的组合设计、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空间配置的诸多方面。这些规划要素的空间组织是在区位论、核心一边缘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理论指导下,采取系统分析法、旅游竞合及协调共生分析法、ASEB栅格分析法等,进行空间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旅游地发展的空间组织机理,促进旅游地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47%。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持续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梳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种类及空间分布,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剖析,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视角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布局以及其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定位为"山海风情休闲旅游",以滨海旅游和自然风光为主导,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节点的相互连接,打造具有"一心三轴"特征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物质、空间、时间“三位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纲,按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间序列进行探讨.在总结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中城市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主要的生产要素从土地→资本→知识逐步转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将实现由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的演变.进而在时空的架框下系统分析,推证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空间结构将出现由紧凑型向松散型转化,各种经济实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多样化、多中心布局的演变趋势.最后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诸多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非优区位要素与开发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非优区位要素,应从资源赋存与配置、旅游市场区位、交通与距离、旅游需求与客流、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宜采取区位重构、资源整合以及交通网络优化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非优区位旅游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项目时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榆林市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榆林市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点状和线状分布,具有分散与集中并存的特点.榆林市应加强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本是对旅游空间资源和价值的商品化利用过程,而居民生活空间置换是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手段和结果。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置换成旅游空间和商业空间;同时,生活空间置换对旅游古镇又产生重要影响。“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置换”是对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拓展,“旅游地空间商品化”是对旅游地旅游开发的另一种解读,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对此二者做单独分析还是结合分析,都是对旅游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芜湖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中的a指数、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六种分析技术,对芜湖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连接度、通达度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认为目前芜湖市旅游资源之间的空间交通联系较弱,加强与加快构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度、通达度水平,是提升芜湖市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相对论时空理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eBAM理论,以厦门市108处旅游地的基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AutoCAD、SPSS等软件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地形地貌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以旅游资源属性和游憩活动性质为依据将108处旅游地复合交叉归并为人文观光旅游地、自然观光旅游地、人工娱乐旅游地、运动休闲旅游地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和空间布局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GIS技术,构建了一个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的数字校园系统,对系统设计目标、体系结构、数据组织以及功能实现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对实现路径分析的算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效果良好,可优化校园管理模式,解决校园信息管理中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GIS技术的角度入手,结合水资源管理的自身特点,对建立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的企业集中往往易被误认为是企业集群。在对比分析旅游地企业集聚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相似之处的基础上,以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重点从文化根植性、增长机理、组织结构与参与性质、创新动力与能力、对负向效应规避能力和对域内外合作网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分析旅游地旅游集聚区与企业集群存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不能简单套用企业集群理论来指导所有旅游地的发展,应系统性地研究旅游目的地及单个企业之间环境集聚关系,深化旅游产业集聚研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随之演化,从而达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便捷性、自主性以及即时性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和信息化思政教育的分析和对比,提出将网络W eb信息系统的搭建和思政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相结合的新思政教育模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传统旅游景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景区创新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传统旅游景区应从主体地位、功能、市场、形象、产品等5个方面进行定位更新,努力实现在新的竞争条件下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化发展,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共享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分布式环境中空间数据应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环境中空间数据共享代理的研究与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种先世的解决方法,并在面向数字城市的分布式空间信息服务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尤其在解决课内外学习的衔接、教学交流和指导、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因素出发,对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