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酷暑之日,热浪滚滚,现代人躲进装有空调、电扇的房间,闭门不出,大家偶尔也会杞人忧天地为古人担心,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度夏避暑的?其实古人的避暑方法有很多,避暑的效果似乎也毫不逊色于现代。手摇扇子头枕风古人消暑的器物中,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扇子功居第一。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已会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用来遮阳生风,名曰障日,这便是扇子的雏形。班固的《竹扇诗》有云:"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  相似文献   

2.
以传播学视野中的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以传播为目的的活动,部分传播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过程,例如传播模式研究、效果研究、反馈理论等都可以应用到教育研究中.应用传播理论为基础构建教育传播理论有利于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理论和传播理论是协同共进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所带来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新洲  肖雯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45-649,669
我国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舆论化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人敬天,畏天,认为天是具有某种意志的神秘主体,故有"天意"、"天命"之说.因为"天"对于古人是神秘的,不知天有多高,天有多大,更不知天有何物.今人对于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知道,广义的"天"可以包括整个宇宙,狭义的"天"不过就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5.
目前科技辅导、科学实验、科普剧等传播方式已深受观众的喜爱,如何将这种科普传播表现形式和当今大众媒体更好地融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可以将直观的实验表演转化成真人秀的方式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将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融合,通过情景交融和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做成系列活动传播给观众,突破固有模式,创新传播手段、渠道,让观众体验另一种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普期刊如何达到传播科技知识的最佳效果,是传播主体必须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就要认识和解决传播主体与受众、科学性与艺术性、模仿与创新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为: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语言表达的文采,尤其是材料叙述决定着作文的质量.而今,学生作文表述材料生硬、呆板、面目可憎已为普遍现象,许多老师认为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之重要.因此要培养语文能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习兴趣.那么语文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循:  相似文献   

9.
为你好?     
孔子有两条基本的处世准则,其一是"忠",其二是"恕".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你好,然后你好我好大家好.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