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繁华的都市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遥远的年代里,大草原上栖息着一个文明的部落。那里没有纷争,没有隔膜,人人都在自由、民主地生活着,为爱、为生命奏着他们独特的赞歌。纯朴、善良的人们用牛羊点缀他们的家乡。青青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路穿过马路,钢筋水泥的城市中,高楼林立。人人行色匆匆,人人都漠漠然,冷着眼。……车流暴涨,人潮狂涌……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伯尔曾如此说道:"在这个高度城市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都在越来越‘内向’。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政治语境的变迁,它们都面临着现代转型问题,中国传统义利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问题,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严复曾进行过积极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对于求富规划的建构当中。通过分析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我们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了颠覆性处理,不过他们两人在对待重商主义问题上却都持有一种支持-反对的摇摆立场,充满着浓浓的暧昧情味。遵循康有为和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逻辑,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思想转型的机制、特征和不足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客观认知。基于这种客观认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进而有助于提升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质量。实际上,康有为和严复以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思考为节点,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图像。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人都有过说不尽的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意。成功了固然是应该高兴的,失败了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英国心理学家布朗(T·Brown)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任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知道,生病了要去找医生看病、打针、吃药,病才会好,可小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森林里的动物生病了,它们该怎么办?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奇方妙药"。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是家庭里的折射,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8.
论创新素质教育与信息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社会里信息的极大丰富性、社会的高度变化性与高度竞争性需要创新素质教育;知识经济增长方式依赖创新素质教育;信息社会需要人人创新,合作创新,全方位、多维度创新和终身创新。  相似文献   

9.
那是圣诞节的前一个下午,我向往着第二天早晨孩子们走进教室,人人都能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人人都能沉浸在节日的快乐里。放学等孩子们都走后,我悄悄来到教室,在每个学生的桌洞里放了两三  相似文献   

10.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11.
可能我们许多老师、许多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手机狂欢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人都借助一部手机天天在阅读,天天发表看法;人人都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圈子里,不停地读,不停地写,还不停地交流和互动。人人——我们全体——自创了一个阅读和写作的新天地。换一句话说,人人都是自我阅读者,也人人都是自我写作者。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里,只要提起我刘英,那真是隔墙吹喇叭——名声在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学校里主持过许多节目,当然人人都认识我喽!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里,要是提起我吴冬冬,那真是隔墙吹喇叭——名声在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学校里主持过大大小小的节目,那当然人人都认识我喽!  相似文献   

14.
我的理想     
<正>人人都有理想。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以前,我经常看见身为工程师的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爸爸在我的卧室里工作,所以,睡觉时我经常爬起来看他工作的身影。他是智能锁研发工程师,也就是设计指纹锁  相似文献   

15.
“努力把上海建成适应新时代的‘学习型城市’”。在 1999年 9月召开的迎接 2 1世纪的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上 ,徐匡迪市长宣布了这一审时度势、正当其时的重要决定。它预示着 :在未来这座特大型城市里 ,150 0万市民从孩子到成人 ,将“人人都有学习机会 ,人人都能发展成才 ,人人都为社会服务 ,人人都有完美人生。”毫无疑义 ,拥有如此强大的智力资源 ,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如虎添翼 ,加快实现到 2 0 10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宏伟战略目标 ,并力争到 2 0 15年跨入知识经济的门槛。一、强烈需求 ,是最可宝贵的基础  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的小学里,没有“好同学”、“差同学”这一说,也没有班干部,人人都很平等。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而且大家也都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两样。一个班里没有班干部,那么班级里的所有事务莫不是都得由老师来管、来做?不是的。虽然班里没有一个班干部,可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间讲得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而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却谈得甚少。但在基层学校,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同情心正慢慢地从一些学生身上消失。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尔诈,人人自利,社会也就不成为社会了。”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的小学里,没有"好同学"、"差同学"这一说,也没有班干部,人人都很平等.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而且大家也都觉得自己与别人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勾勒了一幅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在他所构想的大同社会里,没有君主、国家和阶级差别,人人平等、婚姻自由。在书中他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君国、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设想,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由此可见,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来,家长会成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向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