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城市外部空间的新格局:①城市之间逐步形成为一种充满传感力量的生态组织形式——密网式结构;②大小城市与集市之间逐步形成纵横联系的地方市场;③城郊人口增长和商品经营活跃,逐步形成集市拱托城区的卫星结构。进而说明了宋代城市新格局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宋代城市外部空间的新格局:①城市之间逐步形成为一种充满传感力量的生态组织形式——密网式结构;②大小城市与集市之间逐步形成纵横联系的地方市场;③城郊人口增长和商品经营活跃,逐步形成集市拱托城区的卫星结构。进而说明了宋代城市新格局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开封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城郊也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并出现了新的景象。本文初步划定了东京城郊的大致范围,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复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口的增长、交通的便利、城市消费需求的刺激以及政策方面是城郊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代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高峰,这一方面因为其创立以来所采取的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使得全国上下政令畅通,往来不禁;另一方面为适应经济发展而制定的灵活的经济政策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已被广为研究,本文将试从宋代城市商业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此为契机考察宋代城市经济,并就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雨蒙 《文教资料》2013,(29):153-154,181
两宋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宋代城市秘书性工作较之前朝产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城市管理、经济行为和涉外行为上。城市秘书性工作的发展,也标志着宋代经济进入到成熟运行的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城市秘书性工作的研究。侧面反映宋代经济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改革发展至今城郊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指出城郊经济已上升到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一翼的地位,成为了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双推器”;进而阐明应发挥城郊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圈层效应,重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在郊区地带,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影响比较明显,城郊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部分已溶入城市发展的空间范围,人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伴随而来的教育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而且这些矛盾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城郊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在城郊教育重组过程中运用科学发展观协调、  相似文献   

8.
自中唐开启,至宋代大致完成的中国古代社会全方位变革,也深刻地折射到城市及城市经济上。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宋代城市处于传统的中古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政治色彩浓重、消费功能突出的中古城市的诸多痕迹和作为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信息、娱乐中心的近代城市的许多特点同时体现在宋代城市身上,使得宋代城市具有承前启后...  相似文献   

9.
城市市场在中国传统市场尤其是宋代以前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市场的辐射功能不强、布局不尽合理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市场的严格管理等因素,使城市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到了宋代,空前繁荣和发展,在宋代经济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成就了中国商品经济史上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资源浪费现象,该文从最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讨论出发,探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郊耕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之一“城郊耕地假性利用”现象的成因、危害与对策,为解决当前的粮食供应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大致需经历文化冲突、文化反思、文化重构和文化融入四个阶段。目前,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因政府支持缺位、社区支持乏力、媒体和原市民歧视、城郊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与主观努力欠缺而步履缓慢,需要从政府推动、社区支持、社会认同和主体建设四方面入手,建构城市社会与城郊失地农民双向互动的促进机制,推动城郊失地农民快速适应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永嘉学派在文化上的崛起,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明显,这一时期成为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从文献整理和现场勘察角度,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过程,探究变迁的原因,对今天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宋代城市遗存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加大,市民的消费也空前活跃,由此产生了许多城市治安问题,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恶性案件不断,火灾频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代统治者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城市的治安管理。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必然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4.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由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使宋代城市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剧增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城市范围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的兴盛,都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商品经济在宋代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学者却认为:宋代并不存在颇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也不存在商业性都市的普遍发展,并以商税为例,说熙宁十年城市商税额在全国商税总收入所占比例为20%略强,如果再加上坊场钱,只能占到10%强了,并由此得出宋代不存在商业性城市的普遍发展。文章针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论据证明此观点是不符合宋代商业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汉唐坊市制的城市管理呈现出自身的许多弊端,已无法适应宋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要求,从而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恶性案件接连不断,火灾频频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的治安管理,宋代统治者在继承前代城市管理的基础上,推行了城市治安管理改革,设置了开放式的厢坊制度。厢坊制度是宋代城市治安管理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它对城市进行分厢管理。同时,厢官也是厢坊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它的职责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一制度不仅有效地稳定了宋代城市的治安秩序,而且对后世城市治安管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扩张过程中城郊农场所具有的资源、环境优势进行分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环境为平台,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将城郊经济融入城市经济中,力求建立符合城郊农场实际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朱陵宁 《上海教育》2010,(15):70-70
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这幅宋代的城市画卷与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何联系呢?《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历史的回眸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蒋芸 《考试周刊》2009,(42):49-50
城市郊区正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的热点区域。本文通过构建城郊旅游的SWOT分析框架,对其发展旅游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从而提出城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余小满 《天中学刊》2009,24(6):98-102
宋代城市化程度明显提高,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活跃,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即交通拥挤、饮水困难、生态失衡、卫生不良、环境恶化、火灾频频、疾疫肆虐.宋代城市的高度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促使宋代统治者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并完善城市消防体制、加强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建立社会救济制度的办法,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挑战,由此促成了我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