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剩富  胡守庚  杨俊  陈莉 《资源科学》2013,35(12):2397-2404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综合利用城镇“二调”数据库和遥感影像图等现有土地利用基础信息,以钢构企业为例,通过行业用地效益评价、模型模拟等方法,尝试从宗地尺度探讨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利用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的包括地均产值等在内的8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钢构行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典型研究区数据测算,其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总分值能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②通过多项式拟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效益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寻钢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最优控制值和建设目标值的确定思路,并结合研究区实际评价结果,提出了控制标准的相关建议,如容积率≥0.4,建筑系数≥30%,绿地率≤25%等,以及相应的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土地管理所面临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能够科学合理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持以及维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不信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与整个名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为了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这些问题,加大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方法的分析探讨,并且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颖  张畅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147-149
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合万元GDP对湖南省2004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分析,针对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湖南生态环境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为例,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标体系与权重,计算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值,据此来比较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得出结论,2001至2010年间,佳木斯市与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6年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数高于佳木斯市,2007至2010年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指数低于佳木斯市。  相似文献   

5.
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变化的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孔雪松  刘艳芳  谭传凤 《资源科学》2009,31(7):1095-110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两者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信息论原理,分析1997年~2007年湖北省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动态演变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简明化的指标体系,探讨其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①1997年~2007年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出现较快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关联度为0.7679;②不同土地类型的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之间分为强、较强、中等3种关联性,强关联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关联度均在0.8以上,较强关联的是林地、未利用地与耕地,关联度都高于0.7,中等关联的是交通用地与水域,关联度分别为0.6714与0.6672;③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效益有效发挥的前提,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是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的即时效应与累积效应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容积率在土地利用中的必要性和容积率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关系,指出容积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最后对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容积率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栽体的土地.其生态环境显得愈加重要.概括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几种定量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涵义,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土地覆被生态背景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8.
以临沂市为例,介绍了该地区根据区域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与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军岩  于格  于潇萌 《资源科学》2009,31(9):1607-1611
胶州湾以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与自然属性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发展的优越条件,但其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也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务件.研究胶州湾地区1980年~2000年近2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未来发展有较强现实意义.研究表明:①1980年~1995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绝对数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绝对数量增加,耕地主要向城乡建设用地和牧草地等转换;1995年~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建设用地大幅增长,耕地少量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都在减少,其中牧草地减少最多;②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反映出来.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最终实档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加大,但是由于我国过快的发展进程,势必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相关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土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旅游建设用地发展与布局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侧,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旅游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旅游用地开发应与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相协调以及整合景区布局四点建议,从而为实现旅游建设用地的合理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水土资源配置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进程.因而有必要进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探讨.该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是:①利用GIS技术获取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的基础资料;②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最佳的目标下,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得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簇;③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方案的筛选决策;④利用GIS软件将优选方案落实到空间地块上,实现水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以首都圈防沙治沙典型区之一的张北县为例对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分区及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特点、利用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科学地认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园地制宜地指导农牧业生产,对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非常有益。文章针对性地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及发展方向,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其区域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开展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有助于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协调利用。本文在明晰土地利用效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区域土地利用特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时间动态与空间分异,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各类效益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深圳市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处于中等状态,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协调。全市各区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并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历史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市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北方,乃至更远地区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土地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受到了影响。文章依据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历史短而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通过研究呼伦贝尔市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历史,分析了不当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建议呼伦贝尔市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控制人口、严格管理,避免对资源的盲目和掠夺性开发。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利用的柔性决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少明  李群  杨立彬 《资源科学》2008,30(2):254-260
水资源系统分析特点是大系统和多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维持、社会和谐等多目标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运筹学方法常会遇到“维数灾”问题。论文针对水资源利用多目标特征,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水资源多目标利用的耦合关系,建立融合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优化模型体系。引入多目标柔性决策理论和决策者目标满意隶属度模糊推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多目标柔性分层决策方法。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建立基于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柔性决策(FDM)模型,利用模型强大的搜索功能和交互模式求解决策者满意的方案,避免维数灾问题。以2010水平年为例,进行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模拟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多目标优化分配,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将多目标协调优化的柔性决策理论和方法引入水资源系统,为指导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一种宏观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