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传统的复习课比较重“视训练”这个环节。在考前的综合复习课中,整堂课都用“于训练”的情况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训练”跟笔者主张“的操练”并不相同。通常的“训练”“是训”“和练”的结合,即教师的指导(训)和学生的练习(练)彼此结合。笔者认为,综合复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复习课中,如何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从典型的基础问题入手,通过一题多解、触类旁通,或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进行有效的变式教学既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的课例是我校一位高三教师在复习“函数的值域”时,基于高考试题——这一重要变题源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精彩过程,文后笔者对该课进行点评,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规范校外培训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物理复习课效率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阐述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母题变式教学、作业形式多样化的复习课教学策略,提升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具有内容重复、教学容量大等特点,所以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高三生物学知识的复习中,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纲要读写”复习模式,提高了复习效率。笔者所谓的“纲要读写”,就是在复习中,要求学生首先根据阅读提纲来阅读教材,然后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从而达到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以高三生物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复习为例,来介绍“纲要读写”复习模式的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复习课的学习仅体现在“复习”两字的表面意义显然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提供探究空间,变“小步走”,为“大步走”,激发探究欲望,变“单调型”练习为“趣味性”练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变“模仿式”题型为“实践式”题型,使复习课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在完成复习这一目标的同时获得数学美感。  相似文献   

6.
王燕春 《考试周刊》2009,(25):69-70
诗词复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老师的应试复习模式大大降低了诗词的魅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此,诗词复习课要在“变”字上做文章,让诗词复习课更有趣,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进入高三总复习,特别是第二轮复习阶段,练习、考试很频繁。对练习的正确处理是强化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清晰模糊概念、纠正错误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迁移发散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练习讲评是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关键。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讲评课往往能起到类似做几份试卷的功效。笔者认为,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关键是抓好学生的“两备”和教师的“四讲”。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讨论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即复习课的有效教学问题。长期以来,通过大量听课,笔者发现语文复习课上“自我放逐”现象还依然存在。复习课就是练习课,讲评课就是对答案……这些低效复习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本就任务繁重的考生更感“山重水复”、“一头雾水”。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山重水复”的门槛,迎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已成为语文复习课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三数学复习阶段的教学有助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但是复习阶段超量的练习,又会使学生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高劳低效.那么,如何遵循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进行有效的复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运用“四化”策略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也是常见课的一种类型,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复习课中尝试“知识网络的架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整体的教学”、“变式教学”等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在中学历史复习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传统的教学靠的是“压时间”“题海战术”,这些做法不但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及复习呢?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与积累,笔者认为只有把握好方法,处理好基础与能力、学习与巩固、单个与整体、练习与提高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中考复习“高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之外还是练习。”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基本上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复习课教学更要注重策略和方法,注意变枯燥无味为新鲜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现状,通过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复习课效率,提出具体的策略:“先学后教”——安排知识整理;“变教为学”——设计多层练习;“寓教于思”——培养学习习惯。通过策略的实施,帮助教师建立数学复习课的新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整理与复习”课.有的教师与学生就会联想到大量的练习题,把单元整理与复习等同于练习课。这样,教师教得辛苦、批得辛苦,学生学得累、做得累。学生往往对整理复习课缺少兴趣、激情,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现行苏教版数学教材在每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按课标所划分的四个领域把知识点分类,让学生便于对整册书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在总复习课上,我们往往看到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安排,先针对已学的每部分知识重点之处提出几个问题,即关键的知识点,再完成之后相应的练习;或者回顾一个知识点完成一些相应的练习,再回顾一个知识点后再完成一些练习……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比较有效地整理、归纳每部分的重点知识,但这种形式容易把知识点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且长年累月一成不变的这种模式,也使学生对于复习课的兴趣降低,课堂容易变得沉闷。那么如何将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并使之前后贯通,形成系统,让复习课变得生动起来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复习,谈一点自己的实践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克服语文复习的倦怠,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在复习中有效地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努力打造“动车组”,构建动态立体的教与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整理与复习”课如何教,是许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基于以上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四点认识,笔者提出了以“回顾交流,了解情况一自主疏理,引导建构一综合训练,拓展提高”三环节为主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联波 《海南教育》2014,(24):35-36
一、写在前面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一种课型,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许多数学教师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关注“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认识到,要取得好的复习效果,除了教师本身需要加强试题研究以外,更要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难上!科学复习课尤为难上!共性上,科学复习课也是机械地复习课本知识点,令师生枯燥乏味。特性上,便是科学课程本身的多样性,知识点的相对分散性,使得学生只能“临渊羡鱼”而导致“望洋兴叹”了。那么,如何上好科学复习课,如何教会学生“退而织网”,投入地织出“好”网、“巧”网、“适合自己”的网,将纷繁的学科要点“顺理成章”,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