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吴歌中经常出现“鱼”和“莲”的意象,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被看作是原型意象,其原型文化内涵由最初的生殖繁衍及婚恋演化成了物产的丰饶、生活的富裕等,后世展现的鱼、莲的丰饶、吉祥、喜庆等原型象征寓意正是远古生殖信仰的衍化及其意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以鱼来隐喻人们对男女婚爱的追求是《诗经》隐语体系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根据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婚爱之鱼”的呈现形式做出划分,探析“婚爱之鱼”隐语内涵所存在的指向性差异。“食鱼”的隐语更偏向于男女求爱,“捕鱼”则更传达出周人对婚姻规范的尊崇。“鱼”之隐语的形成与我国先秦时期的生殖崇拜文化、图腾生育信仰和以饮食喻男女的思维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苗族的图案内容蕴含丰富的原始生殖信仰信息,形态各异的龙、蛇、鸟图案和蝴蝶、鱼、蛙造型中包含着苗族先民对子嗣繁荣的憧憬和向往。苗族朴素的生殖崇拜观通过龙、蛇、鸟、蝴蝶、鱼、蛙的史料佐证和这些神灵、动物的生殖特点逐渐呈现出来,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生产力再生和种族繁衍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4.
在三门峡虢国的考古文化中 ,铜鱼、交体龙纹和诸多的玉器以较曲折隐晦的形式 ,M2 0 0 1墓青铜裸体女偶像以直率的形式 ,表达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  相似文献   

5.
瓣结鱼为水中垂直取食的温和肉食性鱼类.从140尾鱼(体长9.57-44.2cm)肠内含物分析,其食谱以水生昆虫及其幼、稚虫为主,该类食物出现率为99.29%,其次为螺、蚌等软体动物,出现率为15%.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的3、4月最高,分别为93.33%和70.33%,5-7月较低,其它月份较为稳定.冬季以及生殖群体在繁殖季节无停食现象.该鱼的肠长/体长为1.21(N=341),其视觉在摄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小鸭子从河里捉了一条又大又肥的鱼,高高兴兴地回家。这时,来了一只狐狸,狐狸和气地说:“小鸭子,把你的鱼给我好吗?”小鸭子说:“好吧。”就把鱼给了狐狸。狐狸美美地把鱼吃掉了。  相似文献   

7.
瓣结鱼为水中垂直取食的温和肉食性鱼类,从140尾鱼(体长9.57—44.2cm)肠内含物分析,其食谱以水生昆虫及其幼、稚虫为主,该类食物出现率为99.29%,其次为螺、蚌等软体动物,出现率为15%.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季的3、4月最高,分别为93.33%和70.33%,5—7月较低,其它月份较为稳定冬季以及生殖群体在繁殖季节无停食现象。该鱼的肠长/体长为121(N=341),其视觉在摄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承载着先人诸多的崇拜和祈望。历代涉及鱼文化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咏鱼诗就是其中一颗明珠。咏鱼诗用自己的文学样式阐释着鱼文化的各种涵义,包括咏本体、咏鱼之相关实物、咏神异事件、咏情和咏志等多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洗礼,咏鱼诗至今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通过鱼类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历史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要研究历史时期鱼类资源的情况,首先需要厘清鱼类的名称.本文拟就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鮸鱼在古籍中的名称记载情况进行辨析.鮸鱼并非石首鱼,鮸鱼与鳘鱼是指同一种鱼.鮸鱼名称辨析对工具书的编纂有借鉴意义,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四川裂腹鱼雌雄个体在生殖季节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可根据珠星的有无及腹部是否饱满区别雌雄亲鱼。种群性比为1.245;1(P>0.05),繁殖群体性比为1.167:1(P>0.05)。雄性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225mm,体重189g,3~+龄,雌性性成熟最小个体体长350mm,体重550g,5~+龄。渔获场情况统计表明,1~+——2~+龄雄鱼未成熟,3~+龄62.5%达性成熟,4~+龄以上全部达性成熟;1~+——4~+龄雌鱼未成熟,5~+龄以上全部成熟。繁殖群体中,雄鱼以3~+、4~+个体为主,雌鱼以5~+、6~+个体为主,剩余群体占优势。四川裂腹鱼雄鱼在产卵期间具有筑窝习性,雌鱼产具有粘性的沉性卵,产卵场为卵石泥沙混合底质。针对目前该河段四川裂腹鱼资源受破坏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段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鱼类为了抵御天敌,为了果腹,它们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练就了种种奇特而高超的本领,它们会变色、伪装、拟态来巧妙地躲过危险。小朋友,你知道下面这些鱼是怎样乔装打扮的吗?石斑鱼是化妆高手,它可以有8种体色变化,往往顷刻之间判若两鱼。它时而淡抹,时而浓妆,并可根据需要,出现条纹和斑点,犹如披戴蟒袍和玉带。变色龙黄鳍鱼,全身黑色,可当它遇到惊险,含有大量色素细胞的鱼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便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的鱼变一次色要几分钟,有的则只需几秒。许多蝴蝶鱼把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中,而在尾巴…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绘画鱼中,中国文人运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借用现实中的鱼形象,描绘鱼的生存状态,借鱼的自然客体来表达中国文人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使鱼文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历代绘画鱼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獭祭鱼 獭祭鱼,原本是个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属七十二候中的一个候应。历法上称:每五天为一个“候应”。《礼记·月令》上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大意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相似文献   

14.
话说鱼吃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你看了以上种种鱼吃鱼的事例后,是否感到神奇而有趣呢?  相似文献   

15.
剖鱼     
蔡子筠 《新作文》2010,(5):12-12
今天,妈妈买来一条很大的鲫(jì)鱼,准备烧鲫鱼豆腐汤。我自告奋勇地说:"妈妈,我来帮忙吧!""好的,那你来剖鱼吧,要小心手哦!"鲫鱼在水盆中游来游去,我看准时机,一把将它抓在手中。  相似文献   

16.
捉鱼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0,(4):F0004-F0004
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聊。来到一个水池边,一个人突然提议两个人来打赌,看谁能不用钓具就能将水池中的鱼提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是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从古至今,莱州湾的鲐鱼资源变动就十分明显,显著特征是时有时无。其主要原因为鲐鱼不适宜在浑浊的海水里生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黄河泥沙含量的提高,而黄河注入到渤海中则影响了莱州湾海水的透明度。近几十年来,莱州湾还受到了沿岸的工业污染和地上河流的陆源污染,这使得莱州湾的海洋环境更加恶化。现如今,多种因素交织导致鲐鱼基本上在莱州湾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红尾鱼加工已成为湖北鄂州农业加工特色之一。传统加工方法仅腌制时间就需要3~5天,因此只有低温季节才能加工。为了实现红尾鱼产业化加工,采用低温、低盐、湿腌、反压渗透新技术,生产红尾鱼等淡水鱼产品,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许扬 《辅导员》2011,(13):98-98
摆动的鱼 像飘落的树叶 飘落的树叶 像摆动的鱼 鱼是水里的树叶 树叶是岸上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