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认为完善的条件句并非开始于真且结束于假,这个被称为“实质蕴涵”的观点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的继承而成为经典逻辑的核心观念。但冯棉先生总结出实质蕴涵有两类共七种“怪论”。第一类为“非相干性蕴涵怪论”,第二类为“相干性蕴涵怪论”。程仲棠先生认为实质蕴涵式中的命题常项只有“真”“、假”这两个语义,逻辑永真式只提供“认识中为真的最低层次的必要条件”。张建军先生用“蕴涵/析取”的转换来证明“怪论”并不怪。我们承认全部七种都具有“怪论”的身份,并分析证明怪论公式的命题代入例在实质蕴涵的本来涵义上都不是怪论。  相似文献   

2.
蕴涵怪论是指在二值逻辑的蕴涵理论中,对蕴涵关系真的所有可能情况作某种解释而产生的怪异现象。蕴涵怪论的产生并非来自蕴涵关系本身。当人们把实质蕴涵的真用某一语句进行解释,或者由重言蕴涵式的必然性得到某种可能性,或者将某种实际的推论看作蕴涵关系时,怪论就可能会产生。蕴涵怪论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试图消除蕴涵怪论的努力促进了蕴涵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典逻辑由于出现了“实质蕴涵怪论”而遭到非议,其原因无非是把经典逻辑当成了“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律。本文从实质蕴涵概念入手,概述了多种蕴涵理论,从而为实质蕴涵及其“怪论”辩护。  相似文献   

4.
蕴涵刍议     
实质蕴涵与否定、合取、析取、等值等其他逻辑联结词一样, 其实质是对自然语言中复句的关联词所进行的合理的逻辑抽象, 所谓的&;#1048577; 实质蕴涵怪论&;#1048577;其实并不怪, 它是人们要求实质蕴涵反映条件联系中除真假联系之外的内容、意义方面的联系, 从而作了错误的解读所造成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条件语句, 在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的关系问题上, 在反事实条件句与一般性条件句的区分上,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自从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以后,逻辑学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争论。特别是对由它引发的蕴涵“怪论”问题更是意见不一。虽然逻辑学界对蕴涵“怪论”争论了多年,但是却没能提出一种恰当的方法来消除它,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从什么是蕴涵“怪论”入手,谈到古今中外逻辑学人士尝试解决“怪论”而最终未能成功,继而分析了怪论出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实质蕴涵“怪论”是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正> “假命题蕴涵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何命题所蕴涵”(命题A),是所谓“实质蕴涵”的必然结论。由是观之,下列三个命题皆是真实的: [例1](1)如果2+2=5,则雪是白的; (2)如果2+2=4,则雪是白的; (3)如果2+2=5,则雪是黑的。有人称命题A为“蕴涵怪论”,有人称之为“蕴涵悖论”。何因而“怪”?何因而“悖”?因为与常理相违,为人们的“理性直觉”所不容。但是: “到罗素与怀特海的《数学原理》出版,其中以实质蕴涵为主要工具,把全部数学  相似文献   

7.
蕴涵是贯穿整个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基本概念。实质蕴涵的提出引起学术界极大争议,“蕴涵怪论”一直是争论焦点之一。由于对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理解和阐释,逻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蕴涵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的现代逻辑系统。笔者试图从逻辑史的角度去区分、澄清和阐明不同意义的蕴涵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作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交际原则与会话蕴涵初探尚晓明1.格赖斯1967年为纪念威廉,詹姆士在哈佛大学讲演时,提出了自己的语用学理论,这就是有极大影响的“会话蕴涵”(Conversatinalimplicature)说,后来他发展了会话蕴涵的概念,在《逻辑与会话》(1975)...  相似文献   

9.
实质蕴涵的提出引起学界极大争议,蕴涵怪论一直是争论焦点之一。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构造排除蕴涵怪论的形式系统。制约逻辑和相干逻辑均成功避免了迄今所知的一切蕴涵怪论。因制约逻辑系统、模态逻辑系统以及与严格蕴涵、相干蕴涵相联系的E系统都采用entailment这个词来表征,故易被误认作相近的系统。事实上,制约关系与相干蕴涵不同;制约逻辑接纳而相干逻辑排斥选言推理,故此二者殊异。认为制约逻辑与相干逻辑等价,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为音乐教育工作“当差”、自己又不在音乐殿堂供奉的“槛外人”,竟在一次全省高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评比座谈会上对如何欣赏音乐作品这个大学问斗胆发了一通怪论,此人便是笔者。发过怪论如果便偃旗息鼓,从此藏拙不语也就罢了,却又要像鲁迅说的“走下舞台,进入街市,还再耍大刀”,不是太不识趣了吗?非也。近日读《文艺报》,有一段摘载大学者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我的学术总结》,其中几句话颇使我振奋:“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某一学问的专家,对他这一门学问钻得太深,钻得太透……想问题反而缩手缩脚,临深履薄,战战兢兢,……一个外行人,或者半外行人,宛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往往看到真正专  相似文献   

11.
格赖斯提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是遵从合作原则的,从而巧妙地提出了会话蕴涵理论。会话蕴涵对言外之意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英语阅读及听力中的含意的推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正统三元定义出发,知识和信念之间的蕴涵关系似乎为当代绝大多数的知识论学家所接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蕴涵论题与反蕴涵论者之间进行了影响深远的争论.笔者认为,反蕴涵的两种路径都不构成对蕴涵论题的反驳,问题的关键在于误解了语用学在当代知识论中的运用.语言哲学的反蕴涵路径混淆了蕴涵关系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差异;"不自信考生案例"路径所揭示的是辩护视角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分歧,本质上是知识论归因者语境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实质蕴涵刻画推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实质蕴涵刻画推理 ,尽管它不具有内容相关性和独立性 ,造成了反直观的“怪论” ,但它概括了“如果 ,那么”这类联结词各种用法中的共性 ,在日常用法中有其经验根据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相对逻辑学家已提出的各种刻画推理的蕴涵理论 ,用实质蕴涵刻画推理是比较好的推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贝特朗怪论的内容是指在圆内作一弦,求其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此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答.在"等可能性"的基础上来理解概率,贝特朗怪论并不怪.  相似文献   

15.
实质蕴涵理论是逻辑学的一种基础理论,但它长期面临着蕴涵怪论的质疑,尤其是一些反例成为实质蕴涵理论的严峻考验。针对它所面临的“严峻反例”,国内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化解路径:以程仲棠为代表的命题逻辑方案和以张建军为代表的形式蕴涵方案。这两种方案有着本质差别,究竟哪一种更合理,这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分析来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特曼认为,自然界中每一样事物都折射着神性,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泛神论自然观。神性自然使得惠特曼的自然观呈现了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一方面他的自然观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蕴涵了作者对于生与死深沉思考的宇宙意识;另外他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写,则显示了他对自然单纯美的欣赏,这使泛神论自然观蕴涵的审美意义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7.
正如罗素认为整个逻辑都是建立在蕴涵理论基础之上一样,我们也肯定蕴涵是逻辑学最重要的概念,首先介绍不同的蕴涵定义,说明了实质蕴涵是对假言命题在真值意义上的抽象,而建立在实质蕴涵基础上的逻辑蕴涵,是以不自然的方式刻画逻辑学中最重要的"推出关系"或者"后承关系",从而引起种种误解。其任务就是要在区分这两种具有不同含义的蕴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自然逻辑中的蕴涵概念,澄清各种对蕴涵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和严格蕴涵不同,在历史上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理论主要有共存性理论和相似性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语用概念,它表达了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与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推理关系的形式化带来了“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本文对推理关系形式化引起的歧义和“实质蕴涵怪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推理是逻辑的研究对象,而逻辑又必须应用推理,推理的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对推理进行形式化就会产生“怪论”。虽然“怪论”难以消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消除的。既然推理如此特殊,我们只能通过扩充逻辑种类的方法间接完成对推理的刻画,应该抛弃狭义的逻辑观,使数理逻辑的优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因主张怪论——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尹建庭被某媒体评为“2002年十大另类新闻人物”之首。今年秋天,他的儿子尹航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了。他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