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着手在当时最尖端最神秘的航天领域进行探索,并秘密上马了第一个载人飞船计划“曙光号”。尽管70年代末“曙光号”因种种原因下马,但科研人员的辛勤探索仍为多年后“神舟号”的顺利升空奠定下了坚实基础。早在1961年初的时候,钱学森、赵九章等一些老专家就在议论,中国要探讨星际航行问题,并且组织了星际航行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大步     
在神九各项任务完成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全面掌握载人航天三项基本技术的国家,为建造独立自主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但中国与美、俄等航天强国之间还有明显差距。美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商业化的同时,其航天事业重新找到发展方向2008年奥运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北京的天空出现了29个"大脚印",很多人看后都说感到震惊。其实,那只是一场别出心裁的焰火表演。然而,在更加高远的太空,中国人留下了更为坚实的足迹: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时至今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3.
产业动态     
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在四个方面取得进展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最近十年取得较快发展,在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传统产业、改善发展环境等4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最近十年成为其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在载人航天、磁悬浮列车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以农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平均每5年更新换代一次,每次增产约10%。杂交水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已累计增产稻谷3000…  相似文献   

4.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11,(11):42-4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在开展“两弹一星”研制的同时.毛泽东就曾说,我们也要搞载人飞船。1968年,中国组建了507所(现在的航空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宇航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同时,508所负责研制宇航员的救生保障,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负责载人飞船的总体设计,七机部负责飞船运载火箭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档案》2004,(10):11-13
国际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近程火箭开始,参加了多种航天型号的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3种地地火箭总设计师、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几种运载火箭总指挥,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伴随着工程11年的进展,我国不仅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忠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成果的体现,更是载人航天后续…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经过约21小时的正常运行和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在新建的着陆场,精确地软着陆回收。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使我国人民欢欣鼓舞,让世界华人扬眉吐气。与载人航天相配套的工程之一是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用以服务于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它于1993年1月正式启动,于1999年10月基本建成。1999年11月20日参与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的飞行试验并取得成功。载入航天应用系统包括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涉  相似文献   

7.
《经济思想通史》(浙江大学出版社)是蒋自强先生在继承了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初拟定的提纲、编纂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约请和组织了五位在经济学说史领域各有专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共同参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披阅十数载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8.
王崇良  余朝晖 《图书馆》2021,(3):1-7,15
张琪玉是我国最早关注、研究中国索引事业和索引学理论的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就关注书目检索工具问题,专门探索研究了“组配索引法”编制技术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持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索引》,开创了《中图法》编制分类法类目索引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高度关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和索引学理论研究工作,并把索引学看成是情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展开了持续研究工作,为中国当代索引学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本文从4个方面对张琪玉在索引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思想成就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揭示和梳理,目的就是要使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和学术造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张育林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朱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10.
航天梦,中国梦。神舟十号发射再次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壮剧”。在这个舞台上.航天员永远是“主角”。如何向公众报道和解读航天员,成为此次任务媒体竞争的焦点。早在5月初.解放军报社军事部就召集相关编辑记者进行专题策划。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0周年、首次载人飞行1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中国航天员群体。  相似文献   

11.
胡广梅 《传媒》2010,(12):48-50
20世纪90年代初,流程再造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全球,继而带来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今天,流程再造同样成为传统报业由单一媒体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型,从而扭转目前被动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贫协会     
高涛 《档案天地》2011,(9):15-18,56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是由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出现的贫下中农组织发展而来,是共和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农民群众组织,也是20世纪中国农会发展史的最后一个阶段。贫协会从60年代初逐步在全国各个省市区成立,到80年代初逐步撤销,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成功进行我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凯旋,历时9年.  相似文献   

16.
田兆运 《军事记者》2010,(12):13-14
自上世纪末开始,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我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项目相继展开.工程所取得的每一项阶段性成果,都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并成为该领域的标志性成就,为鼓舞军心、民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起自中国近代20世纪20年代的"要素说",在50年代由刘国钧先生进一步总结概括出了"五要素"说,在随后的20世纪后期,要素说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受到冷落,但是却在国外和中国其他领域得到发展。在90年代末由徐引篪、霍国庆对其创新而成为中国图书馆学领域中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21世纪初,"要素"的研究方法已被用来对图书馆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神五”发射时,独家挖掘“重庆造”为载人航天工程立下的汗马功劳;“神六”、“神七”时,在大漠航天城发回大量鲜活独家报道,贴身专访航天“大腕”,发射时近距离记录震撼瞬间——可以说,在载人航天工程的报道领域里,重庆晚报在本地媒体圈里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相比众多国内知名媒体也不逊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取社会史和观念史框架书写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关史。中国现代公关事业诞生于以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为主题的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由外而内、西学东渐"的发展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新启蒙"和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公关于引进和发展之初即形成了"全民热潮";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想主义的贬抑和功利主义的泛滥,公关行业的发展出现脱轨和异化。本文基于对学界和业界30位奠基者、引领者的口述史访谈,清理了这个时期中国公共关系学术和实践发展的轮廓、主线和一些关键性细节,并试图在宏观时代语境和社会思潮中寻找其动因、结构和秩序。  相似文献   

20.
谈《中图法》第四版环境科学类的修订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瑜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10(4):50-53,60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以及保护环境,防止"公害"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