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规问答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我在当象棋裁判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象棋比赛采用循环制,分先后手两局,应该如何排名次.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谢谢! (内蒙古张进成) 回答:依照《规则》第14.2款规定:在两局或多局循环制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场分排列名次,场分多者列前.如场分相等,按以下顺序区分:局分总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胜局.  相似文献   

2.
2月23日上午,甘肃省天水市“伏羲杯”象棋公开赛在天水金龙大厦圆满收枰.陕西汉唐杯六冠王李小龙以七胜四和的不败战绩勇夺桂冠,笑纳一万奖金。新晋象棋大师姚洪新与甘肃名将刘王武、梁军、北京著名棋手刘龙四人同为七胜三和一负积17分.经比较对手分与胜局数,分列二至五名。甘肃名将梁富春五胜五和一负积15分,因对手分高而居第六把交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为了减少消极无谓和棋,增强棋局的激烈对抗程度,中国象棋协会集思广益,相继出台了多种新的竞赛计分方法。诸如全国个人赛的计分方法改为预赛胜局记3分,负局记0分,和局红方记1分,和局黑方记2分;决赛胜方晋级,加赛快棋胜方晋级,弈和黑方晋级。2007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首次采用了"和棋黑胜、贴时竞叫"的新规则。2008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修改为胜局记2.5分,和棋红方得1分,黑方得1.5分。这些新规则的陆续推出,使后手策略和棋成为了比赛中一种得分战术而大显身手!例如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象甲联赛中,第四轮湖北队胜厦门队、第六轮黑龙江队胜河北队、第七轮浙江队胜四川队、第九轮广东队胜湖北队……均是采用后手策略和棋手段,兵不血刃,和杀对手。本期我刊就后手策略和棋这一选题,从近五年来的全国顶尖比赛对局中筛选出七套和棋系数极高的后手布局定式,为苦于执后手无御敌良策的广大象棋爱好者,指点迷津,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为了减少消极无谓和棋,增强棋局的激烈对抗程度,中国象棋协会集思广益,相继出台了多种新的竞赛计分方法。诸如全国个人赛的计分方法改为预赛胜局记3分,负局记0分,和局红方记1分,和局黑方记2分;决赛胜方晋级,加赛快棋胜方晋级,弈和黑方晋级。2007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首次采用了“和棋黑胜、贴时竞叫”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5.
仗剑鞭马     
原载《适情雅趣》第493局这也是一局精彩而实用的马炮联用残局。原谱认为是红先和,所列招法只一招———炮一退八,却是错误的,续演下去实为黑胜。笔者发现此局是红先胜局,于1983年4期《象棋研究》首发诠注,并提出了红胜着法。一、依原谱着法,红先劣黑胜:1、炮一退八?卒7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由于实行新规则(《2007象棋竞赛规则》)、新赛制(贴时竞叫、和棋黑胜),格外引人注目,截止到8月1日,赛程过半,通过以下的七组数字对半程象甲联赛加以回顾。  相似文献   

7.
2004年“将军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16轮江苏对上海的比赛9月22日下午在南京市江苏棋院举行。经过激烈争夺,江苏队以1胜3和战胜上海队。下面介绍本场比赛的唯一胜局,供广大棋友欣赏。  相似文献   

8.
答棋迷问     
提问:《象棋竞赛规则》(1999年版)中“第24.1条”中说:“一方‘长将’立即判负。”但我觉得《规则》中所说的“长将”十分不明确,“将”多少次才算“长将”?我常看到许多排局(如《棋艺》中的“攻杀妙旨”栏目及其它排局谱)的连将杀局往往达到10多个回合乃至20多个回合的“将军”才胜。那么请问:这种“连将”算不算“长将”呢? (湖北·柳义皎) 回答:《规则》第28条第10款关于“长将”的术语解  相似文献   

9.
贾题韬君对弈时总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也从不敲子以免影响对方的思考。至局终,除对方邀请他分析指教外,他从不倚老卖老,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贾题韬君棋艺理论著作有《象棋指归》、《象棋论坛》及《象棋残局新论》,蕴理异常深邃。 贾题韬君将象棋视为一种艺术,而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他很少把自己的胜局公诸于众,他认为如此是在客观上贬低了别人。  相似文献   

10.
全面反攻     
“全面反攻”(如图)原载《象棋新谱》(傅荣年编著)最后一局(第50局)原谱作红胜,其实应是红先黑胜。现就研究所得,诠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97年全国象棋个人赛于10月6日在国家女排训练基地──福建漳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及行业体协的104名男棋手和50名女棋手参加了比赛。对于如此众多棋手参加的重大比赛,在规则上有些什么变化呢?本次比赛原则上执行国家体委审定的《1987年中国象棋竞赛规则》,其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次比赛将《规则》中第一章第四节第(四)款中的“六十回合自然限着”改为“五十回合自然限着”予以试用。所谓“自然限着”就是规定比赛中的局棋无论哪一着算起,在至少六十个回合中双方都未吃过任何一个棋子时,允许一方提和。裁判…  相似文献   

12.
谈“偏一步”的问题(2)图l,红先帅五平四,车3平6,帅四平五,车6平3,双方着法循环反复不变。于立即被将死,帅五平四的绝杀着法超出了其完整子力交换的片段,属于“隔一步”的问题。因此无论弈战者敢不敢吃红兵,客观存在就是棋例裁决的依据,车6平3是捉。今天看起来,当时的裁决符合《1999年象棋竞赛规则》精神,然而按协会2侧)6年4月19日下发的通知第六条精神判,黑车吃兵必然被对方形成下一着的绝杀,并无实际意义,所以车6平3应当判闲。对车6平3走棋性质裁决上的差异,也直接关系到判罚的结果。按《1999年象棋竞赛规则》,红方是一杀…  相似文献   

13.
图1.选自徐善瑶老师编著的《象棋棋例与待判局面的裁决》。值得提出的是.本例红方巧妙地利用规则对兵(卒)的特殊规定,坚持形成待判局面.逼对方变着.从而必掠一象或一马,为胜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象棋中局混战中,局势紧张复杂,一着之差,往往导致失败; 如果计算不够准确,也会反胜为败。我在学习了《北方棋艺》今年第2期孟立国同志写的中局研究《“子”与“势”浅谈》之后,发现“以攻还攻,取势为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看法提出,供同志们研究指正。如图形势,孟立国在该文提出红方第16回合“应该走(车)8 7,则(象)7 5……”其实,黑方飞象是步败着,  相似文献   

15.
勇退急流     
如图局面,载于明代象棋古谱《适情雅趣》卷二第4局(总第96局),原名“勇退急流”。原谱提示:“白先炮回中卒胜”(按:明代以前象棋分白黑两色,白先即今红先)。原谱着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棋艺(象棋版)》2010,(5):24-25
棋局背景 这是第19届五羊杯象棋冠军赛争冠的关键一战,据赵特大赛后透露,这盘棋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来广州参赛前,赵国荣在许银川很拿手的反宫马布局中研究出了一路后手新变,并断定许银川没有察觉,在第13回合突然施用,打了许银川一个措手不及。赵特大凭借这场关键胜局,最后以3胜4和的佳绩首次捧得“五羊杯”。  相似文献   

17.
由著名象棋大师刘殿中和象棋教练齐津安合著的象棋致胜法宝丛书是一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理论高度的象棋谱。其中《象棋快杀速胜》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棋谱。作者从数以万计的名手实战对局中精心筛选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速胜局。所谓快杀速胜就是指一个棋手仅在25个回合内就迅速地战胜了对手,取得了对局的胜利。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从理论的高度对于速胜局进行了分析,造成速胜局从负方来说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误中布局飞刀也就是临场不熟悉某种布局的变例而落入对方所设的陷阱,造成失势、失子而致负。(2)布局违背棋理,如子力…  相似文献   

18.
象棋是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它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人们下棋和创作排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探索象棋规律;例胜例和的残局,就是人们对象棋规律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象棋又是讲究艺术性的学科,它的艺术性表现在高手对弈中,尤其表现在优秀排局里。胜局的妙胜战术,和局的巧和着法,都体现出象棋的艺术性。象棋和数学关系密切,对局双方的胜负有时只有一步之差,可以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根据每个兵种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减灶赚庞     
本周刊于象棋古谱《渊深海阔》第368局。(《百局象棋谱》第28局更名为“行兵减灶”)。“减灶赚庞”讲的是战国时,魏将庞(言口月)进攻韩国,孙膑为救韩国之围,利用增兵减灶之法迷惑魏军,设伏于马陵道,终于在马陵道上大败魏军。本局用这个典故作局名,意在进攻方采用迷惑和引诱对方的方法达到解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棋规问答     
《棋艺(象棋版)》2017,(6):66-67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请教您:1.地区级的比赛一般用“象棋竞赛规则”附录一,执行“象棋竞赛规则”可以吗?2.比赛轮次多少人安排多少轮次较为合适?才能比出真正的高手?3.地区比赛用时多少较为合适?4.竞赛规则中规定:“省级以下两次违犯行棋规定和三次犯规判负.”有的地方比赛一次犯规则判本轮为负,此做法妥否?5.有的比赛单位在棋手须知中告知:“长打对长杀,判为杀方负.”我认为此告知不准确,按附录一“两杀对两打不变作和”,按照2011年象棋竞赛规则:两杀对两捉无根子不变做和,两杀对一捉无根子一联合捉子,前者变着,不变作负.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