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1,(17):29-30
风险投资投向何方 2000年是全球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最风光也是创纪录的一年,然而在2000年4NASDAQ狂跌以后就开始情况突变,其实风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显现,全球风险投资基金收益在去年第四季度平均下跌6.3%,这是风险投资基金业自1998年以第三季度以来,首次令投资者遭受损失,投资没有收益.  相似文献   

2.
第一季度风险基金融资额下降,基金平均规模扩大投资家继续对初期阶段的基金感兴趣 2001年5月15日,风险经济公司和国家风险投资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第一季度投资家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入仍保持健康状态,但是比前一季度下降了32%.基金的总体数额大大下降.美国9 5个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达到161亿美元,而2000年第四季度有147个资金共融资238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业界人士一致认为:风险投资行业的收益仍然与股市的表现紧密相连.风险经济公司公布了2000年第四季度私有股份公司在股市上的表现指数(PEPI).最后的结果将随今年夏天的2001年投资基准报告一同发表.  相似文献   

4.
2002年伊始,从风险投资大本营美国传来的消息依然难以令人振奋:全美风险投资协会估算2001年度美国风险投资中种子基金的总额不会超过420亿美元,与2000年的1050亿美元有巨大的差距.而种子基金的市场回报更令风险投资商难过:全美风险投资协会和风险经济学研究机构的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美国只有37家以风险投资为种子基金的公司上市(IPO),共募集资金32亿美元.这组数字在2000年是226家和211亿美元,1999年的记录则是233家募集了l77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5月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家风险投资协会年度大会上,风险经济公司与国家风险投资协会宣布了2001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仍然走势缓慢,投资总额为117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投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8.6%,与2000年第四季度的26.6%比较,暗示着风险投资行业在想法上还没有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 风险投资一般是由风险资本的供给者(投资者)、资金的运作者(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的使用者(高新技术企业等)构成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过程足以风险投资公司为中枢,广泛吸收资金,形成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7.
罗古 《科学文化评论》2007,(6):185-186,211
风险投资基金是由职业金融家向高新技术行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在我国方兴未艾,对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收益风险,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估,最后根据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和规避投资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古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185-186,211
风险投资基金是由职业金融家向高新技术行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在我国方兴未艾,对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收益风险,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估,最后根据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和规避投资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据风险经济公司和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报告:随着第一季度风险投资活动的不活跃,2001年第二季度只有9家获得风险资金支持的公司通过IPO融资到676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0.
由于风险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表现出与其他投资者不同的行为.在中小企业的众多投资者当中,风险投资基金相对其他投资者可能会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接管中小企业的控制权.本文运用模型分析理性与非理性条件下,风险投资基金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股权分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资金的约束,其愿意通过转让部分股权来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融资.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业最早是50年代在美国兴起,日本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英国等西欧国家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英国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风险投资业中心,印度约在80年代中期兴起.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高技术产业,也在纷纷培育和发展其风险投资业.各国在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例如英国风险投资业在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以后,于1989年其全国风险资本总额达到了最高峰,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为16.84亿英磅.而此后持续下降,于1992年进入最低谷,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降到了3.47亿英磅.因此,了解与借鉴国外风险投资业经验,对于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投资市场萧瑟一片 2000年底至2001年初,全球经济呈现逐渐疲软的趋势,"9.11"事件更是雪上加霜.而与全球资本市场高度连结的风险投资业自然也受到影响.美国两大风险投资研究集团目前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与去年创纪录的水平相比大幅下降.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和风险经济学公司发表报告说,上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比去年同期创纪录的284亿美元下降了73%,降至77亿美元;比今年第三季度的111亿美元下滑了31%.此外,普华永道会计公司所做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即第三季度的风险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降至64.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莫莉萍 《大众科技》2008,(5):188-191
从风险投公司企业数量、投资覆盖面、风险资本带动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得出,贵州风险事业欠成熟;从贵阳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10年历史中总结了科技风险投的定位,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对贵州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高科技和风险投资的发展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经历了一个规模从小到大的迅猛发展的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与以色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以色列风险投资的成功运作息息相关。本文具体介绍了以色列政府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各项支持计划,以及为发展高科技产业而设立的私人风险投资基金(YOZMA基金)争公募风险投资基金(INBAL基金),并阐述了以色列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WEFA(Wharton Econometric Forecasting Associates)进行的一项关于新经济带来的冲击的研究报告由国家风险投资协会于2001年5月2日发布,该研究揭示美国最初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创造了430万份新工作.这些公司在2000年创造了7360亿美元的总收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都是公司制的,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公司,80年代成立的带有试点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大多已不存在了,现有的主要是90年代各省市的财政厅或科委与本地的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风险投资公司,如深圳高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等,另外还有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孵化器.第二种是大企业附属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1999年以来由高等院校附属的公司与上市公司或其它大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而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十几家公司.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1-21
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是中国风险投资最大的年度盛会,参会者逾千人,聚集了政府部门、民间团体的专家学者、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私营公司业主、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共同分享极富价值的经验和观点。作为成长企业和风险资本的重要平台,论坛对接了企业和资本,为企业提供了提高融资效率的良好环境。论坛期间,国内外顶尖风险投资家对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经理如何提高专业技能进行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1,(12):23-24
"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就像美丽天使的两个翅膀,只有共同合作才能腾飞",这在VC业内是一句很有名的比喻,风险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和创新公司的创业者们,都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两者之间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然而在2001年第一季度,一项来自独立调查机构的风险投资研究报告却让那些急于登上舞台的年轻创业者有些失望,这项报告表明,2001年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金额已经返回到1 99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发展风险投资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些发展风险投资的措施。我国一方面应尽快建立以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开发银行为核心的风险投资机构体系。另一方面大力落实促进风险投资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和信息、人才保障,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风险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2013—2017年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研究风险资本的投资情况,比较国有资本通过不同方式参与风险投资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与独立风险资本相比,国有风险资本倾向企业早期阶段投资;在国有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两种方式中,政府引导基金比国有直投更倾向企业早期阶段和高科技行业投资,支持了“修正效应”假说。相较于国有直投,政府引导基金能够吸引更多后续独立风险资本跟投,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支持了“激励效应”假说。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委托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实现对企业早期阶段和高科技企业投资的目标,支持了“声誉假说”。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制定国有资本的风险投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