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猜谜     
孩子大了,的确让人刮目。记得老早,总是我出谜语让女儿猜,一旦她猜不出来,我就会“纵论一番”,居高临下的,颇有点春风得意的样儿。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误会     
有一天,我给女儿出了一个字谜:“日月一齐来,莫把‘明’字猜,‘昌’‘冒’都不是,闷死一秀才。”我又给女儿解释了一下,不可以猜“明”,不可以猜“昌”,也不可以猜“冒”。  相似文献   

3.
我是安全小天使,提醒你留意:在有危险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上,会设置一些安全警示标志。这些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防止发生事故。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些警示标志,看看你认识哪些?789123456880奇趣猜呀猜10111213141718151681(答案在本期内找)8本期“奇趣猜呀猜”答案1.禁止  相似文献   

4.
女儿美茵上美国小学四年级时,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数学之夜”活动。主要是通过玩游戏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每个教室变成了不同主题的游戏室。有的是用竹签和软糖搭多面立体形棱柱;有的玩多米诺牌,以相同点数的牌相接来让小学生熟悉相同数字的概念;有的是通过纸牌来练习简单的加减法,等等。还有一个台子上满满一大玻璃罐的巧克力豆十分吸引人,这是让大家猜里面究竟装有多少粒巧克力豆。任何人都可以猜,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后投进答案箱。谁猜的同实际答案最接近谁就可以抱走这罐糖。各种游戏很是丰富多彩。家长们带着孩子…  相似文献   

5.
家有一女     
一一天傍晚,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又到月初了,订的杂志也该来了吧。”我:“不见得吧!”女儿:“我们打个赌吧!我猜信箱里有东西。”我:“那我就猜里面什么也没有。假如我输了,就送你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6.
“引狼人室” “十面埋伏” “砍瓜切菜” “天下无贼” 看了上面四行字,如果让你猜这是什么意思,恐怕你即使猜出一千种答案,也绝对想不到它们会跟《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扯上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母亲难鳄鱼     
有个童话故事说,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女儿在河边玩耍。突然,鳄鱼叼着她的女儿了。母亲要求鳄鱼放了她的女儿。鳄鱼说: “你如果能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放了你的女儿。”心思是隐性的,难以捉摸的,鳄鱼很是狡猾。这位聪明的母亲想:只有让鳄鱼处于两难,才能救回女儿。于是她说:“我猜你想吃掉我女儿。”这么一说,鳄鱼左右为难,如果说鳄鱼说“猜对了”,那根据猜对就要放人的约定,应该放了女孩;如果它说“没猜对”, 那就是说,它不想吃掉她女儿,也应该放了女孩。无论鳄鱼怎样回答,它都得放了女孩。这个故事,体现了这位年轻的母亲的智慧,也说明她正确地运用了逻辑二难推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我曾多次旅游,都是随旅游团在导游带领下进行的。一来二去,也就知道了这种旅游的一些特点:来到景区,看到某个景物,导游喜欢问游客,这像什么?游客按照提示猜测。猜对了,导游满意;猜不出,导游也很快就把答案说出来,游每个景点的时间是规定好了的,绝对不能超时。遇到很好的景点,游客肯定要照相留念,于是赶紧准备相机,找人帮忙,还要耐心排队,终于等到后便匆忙拍照。这时游客也就没有时间再来欣赏景物了,因为得赶紧追赶队伍去,导游一般是不等游客照相的。在有些景区,遇到了山高路险,导游会推荐游客享受现代化的设备——电缆车,游客只要掏了钱,坐上去,不费什么力气,一下子就能到达景点的最高处。当然,游客也省略了游览途中的精彩体验了。作为语文老师,我越来越感觉到,如今上语文课,老师真的很像导游。首先是让学生猜答案。每学习一篇课文,老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心中也想好了“标准答案”,课堂上提出一个个问题,给予一些提示,学生就开始猜答案。猜对了,老师予以表扬,并将心中的答案公布出来;实在猜不出的,时间一到,老师也会自动将“标准答案”公开。为了体现自主,老师要安排学生读书时写写画画,写什么画什么无所谓,只要动笔就行了。为了体现合作,就要安排小组讨论,当...  相似文献   

9.
笔者教高中语文多年,总是心存一怕:不少试卷的答案常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与你的看法偏相左,常使你瞠目结舌,汗颜无地,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首先谈谈病句问题。这可是个叫人抓耳挠腮、十分棘手的问题。为节省篇幅,笔者只举一例以概其余:例句: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上句常出现于许多模拟试卷中,都把它纳入“表意不明,有歧义”的病句之中。一般认为歧义有二:一、“他有一个女儿”,可以理解为———他只有一个女儿,没有第二个;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止一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二、“在医院工作”的是谁?可以说是“他”,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从1992年开始,科技说明就固定成为了每年高考语试卷中的一道大题,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当中,偶尔被社科取代,实际已考了十年左右。 在做科技说明阅读题的时候,学生普遍感到苦恼:读章时不知所云,做题时一头雾水,做完一对答案,与自己的选择正相反。有的学生半开玩笑地说,做这类题有三个法宝:一猜二蒙三反。“猜”和“蒙”不需解释,“反”即选与自己判断相反的答案,你觉得A最不可能是答案,那就选A,多半会对,如果你选那个最有把握的,你就等着丢分吧。不仅学生有这种感觉,语老师也多多少少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当中有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原因,也有命题的原因以及章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如果时光可以一直停留在童年,“猜”肯定是好玩儿的事。谁都玩过捉迷藏,“捉”或者“被捉”都要猜,猜对方会藏在哪里,猜会不会被发现,欢乐就在彼此的揣摩中弥散开来。还有“丢手绢”,围圈的人在想手绢会不会丢到自己身后,有的期盼有的害怕,而拿手绢的就想尽办法,猜谁会不易察觉,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     
《考试》2007,(Z1)
新题展示题目一猜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猜”的意思是“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如“猜谜”“猜测”“猜度”“猜想”,等等。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请以“猜”为话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等)写  相似文献   

13.
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各中小学校为了创牌子、争面子 ,几乎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活动随着升学指挥棒转 ,“猜题押宝”现象屡屡发生。正是这种“猜题押宝”的现象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投机钻营、考试作弊”的不良品格。许多教师不管是非曲直 ,一味要求答案和专家答案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也为培养“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基地。鉴于这种现状 ,国家教委的命题方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了杜绝“猜题押宝”现象 ,命题方式由刚恢复高考制度的“五大…  相似文献   

14.
女孩儿都是天使,因为有了你们,这个世界才变得美丽多彩!“女孩儿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女孩儿的心思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让人明白?但是女孩儿自己却应该了解自己,选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看看你是哪种天使……1.要是你考试不合格,当别人问你成绩时,你会:A、爽快地回答B、说不知道或不回答C、说自己考得不错或报高分数2.当一群坏孩子围住你,向你索钱,你明知自己打不过时,你会:A、宁死不屈,战斗到底B、逃走,逃脱就算了C、求救,求助,告诉老师或报警把两道题目的答案写在一起,就是你最后的答案了。比如:第一道题目如果选择A,第二道…  相似文献   

15.
幽默的女儿     
许亮生 《家庭教育》2011,(11):22-22
吃过午饭,女儿又抢占了我的电脑,说要看韩剧,我说我要上网处理要事,她不同意,我们两人争执不下。女儿于是说让我猜几个脑筋急转弯,答对了,她就让路,否则电脑只能让给她。“说话算数,不就猜个谜语嘛!”我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08,(7)
“有趣的111”“六面镜子”什么也看不见。试想,各个方向都铺满了镜片,又无缝隙,进不了光线,黑洞洞的,只能是什么也看不见。“走出迷网”311367733717614347“快乐王国”第29期竞猜答案~~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困惑     
盛会 《宁夏教育》2013,(7):155-156
“妈妈,人会死吗?人既然要死,那活着有啥意义呢?”从去年年底开始,湖南株洲七岁的倩倩(化名)就一直缠着妈妈问这样一个“深奥”的难题。近日,她以“千千妈妈”的网名在网上发帖求助,因为实在“无法给女儿一个恰当的解释和答案”。  相似文献   

18.
胭脂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 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谁,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猜对了,”我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小晶。”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有过“猜”出数学答案的经历,但又看不起这个解题方法。其实,“猜”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该教会人思考,而不仅仅是知道“标准答案”。作为老师,您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猜答案,还是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开垦新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