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观摩名师教学之后,总有一批好学上进的老师被感染,移植名师教案,克隆名师教法,模仿名师教学,以期名师课堂上打造的那种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但有不少实践者却屡试屡不爽。于是万般喟叹:教案、教法都没变,我怎么就玩不转?  相似文献   

2.
一、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王丹 《贵州教育》2010,(23):43-43
2009年11月21日-22日.第二届“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我有幸得以目睹名师课堂教学风采,会后感触多多。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曾经多少次步入课堂,聆听名师授课。我惊叹于名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举重若轻的课堂调控能力,痴迷于名师游刃有余的教学技巧,陶醉于名师启人心智的语言艺术。名师的课堂处处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成为教育教学环境中的示范性力量。名师课堂一直是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名师的课堂是被模仿的对象。不过,大多数教师都发现,学得名师一招一式容易.学得名师教学智慧和精髓难。名师教学的秘密和智慧在哪里呢?怎样才能透视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不断学习名师的优秀经验乃至精髓。从而最终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听了名师的课、看了名师的录像、读了名师的课堂实录,无不被名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所折服,也为名师别具一格的教材处理所感叹,更为名师创新的教学理念、深刻的思想境界所陶醉,而更让我震撼的、受益良多的,就是名师在课堂中所展现出来的淋漓尽致的“名情”。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我被推荐参加四川省小学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接受任务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组织了一大批名师和语教学专家帮助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然后又是一次次的试讲。每一次试讲后,各位专家和名师们都会对课堂进行“会诊”,大到每个教学环节,小到我的每个眼神、动作。开始,我还能找到感觉,后来试讲的次数多了,听的意见多了,一到讲台上。专家和名师们的提醒就会条件反射到大脑中:“某老师说这里要注意……”;“某专家让在那儿要……”。结果越注意就越找不到感觉。最后对自己都产生怀疑了:“我怎么不会上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有幸观摩了枝江一中特级教师周世忠老师的示范课。什么是名师?名师的课堂魅力何在?我从周世忠老师的教学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每次观摩听课,我都会被上课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精美独特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教学呈现而折服;但在折服的同时我又会生出这样的疑惑:教师课堂授课的流程总感觉似曾相识,甚至课堂上所用的过渡语、评价语都是那么熟悉。课下细细研读方才知道,原来授课教师照搬了名师的课件教案,将名师的课堂授课"移植"到了自己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常常因其精巧独特的设计、热烈融洽的气氛和扎实显著的效果而受到一线教师的追捧与膜拜。他们在感叹名师课堂"气象万千,浑然天成"的同时,也在一心一意地进行着"描红":照搬完整的教学设计,套用精彩的教学语言,然而教学效果却与名师们大相径庭。有些教师也常抱怨:我用的是名师的设计和语言,为什么就达不到名师课堂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学习名师只知其形,不知其义,一味"描红",差之千里。"描红"是学习名师的  相似文献   

11.
名师的课,百听不厌;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名师的课堂,个性彰显;名师的课堂,思维活跃,思维火花四处进射,我们青年教师不禁被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听了多位名师的经典课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使我感受到了“柳岸花明又一村”。我反复审视,认真揣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与新教学理念还是有一定差距。如何营造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求中感受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新课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名师的课堂总是趣味与数学味并存,新意与效率同在,知识的深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兼顾……听名师的课既是一次头脑风暴,也是一次心灵享受。能上出这样的课堂效果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但同样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22日,我有幸走进名师课堂聆听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感受颇深。现采撷几个精彩的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5.
正如赵群筠老师所言,浙派名师的教学课堂,起的是一个"概念车"的效果,是起引领作用的课堂展示。这八堂课给我理念上的冲击力度,那是相当大的,它们让我在纷繁复杂的语文教学现状中,清晰地明了了该前行的方向——朝着"简约"而行。纵观名师们的课堂,大多主线清晰,内容明了,思维灵动,互动频繁,气氛活跃,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有幸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树声老师从教55周年教育教学研讨会,在鲜花、贺词、荣誉证书的背后,我感悟到的是名师的独到之处。独到之一:作为名师,念念不忘的是学生和课堂。“做学生的朋友,从相识到相知,从了解到理解”“,课堂上教师不只是奉献和付出,也是获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玉成 《海南教育》2014,(16):84-85
有幸参加了人教社小学语文对话"名师工作室"视频互动在线课堂的学习,观摩了罗湖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玉青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文的识字教学,聆听了刘老师所作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报告,之后又与刘老师进行了在线互动探讨了有关识字教学的问题。这次活动,让我与名师面对面,真正走近名师,感受了别样的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感慨名师课堂的润物细无声,也常常沉醉于名师课堂的行云流水。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现截取了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9.
每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聆听名师的课,都深受启发,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课还可以上成这榉,课堂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激情,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取了知识。面对名师的课堂,我们感到他们的课堂无论是领先的教学理念以及独特的教学设计,还是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都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面对名师课堂,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感慨名师课堂的“润物细无声”,也常常沉醉于名师课堂的“行云流水”。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沈峰执教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现截取了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