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告编辑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军 《新闻界》2006,(5):118-119
编辑活动是以创造符号媒介为手段,以传播讯息为目的,以缔造文化教育结构为成果的三条原理统一运作过程。广告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遵循编辑活动中的“信息整合”、“符号再现”、“中介过滤”的基本要求。但广告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表现形态,其关注的主体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的编辑活动已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的规律包括编辑活动的外部规律和编辑活动的内部规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编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即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和讯息传播原理,也就生发、延伸、发展为编辑活动的三条基本的内部特殊规律.由这些特殊规律,又可引申出编辑活动的特点,即规范符号的特点、创构媒体的特点和传播讯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视听媒介存在于人类传播媒介发展的第四阶段--大众传播时代,如果说口语传播时代完全没有编辑、文字传播时代的编辑刚刚起步、印刷传播时代的编辑飞速发展,那么,在大众传播时代,编辑在文化缔构、符号建模和讯息传播过程中发挥其功效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世军 《青年记者》2007,(12):20-21
传播是将讯息从它的来源传递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受者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最终实现,需要两个中介因素。其一是媒介工具,它是显性的,像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它们起到延伸人体、传播讯息的作用;其二是人的心理活动,相对于媒介工具,它是隐性的。传者对讯息的采制、传播及对反馈讯息的处理,受众对媒介讯息的接收、认知、理解及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期期刊人才市场很是热闹。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流动频繁。如沪上传来讯息,上海大众财经类期刊《理财周刊》一下子涌来了一批期刊界高手,从总编、副总编到4位首席编辑,清一色是原上海一家期刊的资深编辑、记者。这次《理财周刊》登高一呼,几乎是集体跳  相似文献   

6.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技术与新闻结合也成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为人注目。麦克卢汉的著名理论"媒介即讯息"在新媒体时代掀起第三次追捧热潮,VR技术在带来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革新的同时,在新闻编辑方面给传统的网络新闻编辑注入了新的理念,为其未来编辑思路的拓宽、传统观念的革新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另外,目前我国VR新闻的发展仍处探索阶段,VR技术在新闻上的应用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有限性,对"媒介即讯息"理论的理解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将在四个方面谈及VR新闻编辑对传统网络编辑的革新,并于三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编辑与技术结合的未来发展需要思索的几个问题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众心理与编辑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编辑学刊》2001,(5):31-34
从最普遍意义上讲,传播总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即发送者,传播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或者说传播的背景)以及"讯息"涉及到的一系列事件.传播传则求通,这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作为传播活动的中介工作者--编辑,自然期望自己组织的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对受众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适应、顺从,尽量减少两者之间的心理差异,以求得双方在认识、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感,获得编辑得于心,受众会以意的共鸣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种媒体已经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讯息传播体系,对于中国传统媒体来讲,若想较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不停对行业内部进行创新、融合、转变。媒体的发展与各个部门密切相关,与编辑工作者自身技术能力也紧密关联。在全媒体的信息时代,有必要对编辑工作者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电视台要吸引人的注意,必须有好的栏目,而好的栏目要能引起人的长期关注,除了有好的内容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的主持人。因为,电视作为视听媒介和文化媒介的载体,它的闪光处就在于声色俱全的画面。巴特尔认为,对画面的信息解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言讯息、被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和非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而电视中把这三种讯息连接在一起以产生传播意义的媒介者,无疑是那个向观众进行阐释的节目主持人。因此,主持人成为打造电视品牌栏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网络唤起了蛰伏在个体体内的发表诉求,使被压抑的发表愿望获得宣泄的自由.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即意味着"媒介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对社会内容的准确表达".由于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它自然会引起社会变革并影响公众观念.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在媒介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如何借用传播理念把握主动权,提出编辑应掌握的技能和具备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英 《编辑学刊》2012,(5):82-86
鲁迅在坚持现实主义美术思想的同时,在美术编辑技巧上更多地趋向现代主义,具体包括对“装饰主义”的提倡、对“颓废主义”的关注与对“构成派”的继承,体现较强的实验色彩与先锋性.提倡勇敢尝试与亲力亲为,永远站在讯息与理论知识的制高点上,形成一种鼓励探索与宽容失败的氛围,是研究鲁迅美术编辑思想先锋性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进入信息时代,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载体,并逐渐取代传统的播电视,成为人们获得新闻讯息的主要渠道,这无疑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能在信息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电视台编辑在播发稿件的时候,要尽可能充分发挥电视优势,采取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编辑方式,其中现场剪辑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先进手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编辑效率,省去后期制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摄影中的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兰·巴特在《摄影讯息》一文中指出:“新闻摄影是一种讯息。这种讯息的整体是由一个发送源、一个传送渠道和一个接收环境组成的。”他将照片图像分解成了三种讯息:语言学讯息、外延图像和内涵讯息(或称之为象征的、文化的讯息)。其中内涵讯息指的就是通过图像表征传达出来人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本质。而在现阶段的新闻摄影领域,通过影像表达出人本精神的内涵讯息,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新的镜头聚焦点。所谓人本精神,简单而言,就是以人为本。早在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相似文献   

15.
由甲骨版片探编辑出版之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在渊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渊源相同而流变有别.作为审理缔构人类精神产品的编辑活动与作为储载文化讯息制作传播媒体的出版活动,原本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辩证统一的文化事业.二者的历史渊源大体是一致的.将精神生产的成果采集起来,进行审选编构,加工成为作品定本,主要是编辑活动;而以技术手段将此成品储载于特制的物质媒体并传诸于世,则主要是出版活动.如果说,将精神内容出示于物质载体就是出版的话,那么,编辑与出版的历史渊源,在我国大量见诸于文献实物的,当属载有系统文字的甲骨版片了.  相似文献   

16.
胡丹 《东南传播》2012,(11):141-142
何心冷,民国著名的副刊编辑,他一生为副刊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何心冷创办了"电影"副刊,用以发表影评与影片讯息。在"电影"副刊中,何心冷对于20世纪初期我国电影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也谈“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人做嫁”作为一句源于唐诗的成语,其意思是只为别人默默无闻地辛劳。现在人们多用以赞扬为别人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对于编辑工作者,“为人做嫁”除了适用于对他们精神的赞美,是否可以作为对他们工作性质的比喻,许多人认可,也有人表示非议(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4期皋永利、胡春雨先生的文章《“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一个比喻运用恰当与否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关系到对于编辑工作本质规律、本质属性的认识。这是一个编辑学的基本概念的问题,讨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为人做嫁”这个成语被当代人所理解的含义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做嫁衣裳”的原义。也不能简单地引申为对出嫁人只起到单纯的装饰美化作用,从而推断出“为人做嫁”比喻编辑工作就会把编辑降格为“只决定和只能对形式美化的工匠”。“做嫁”在这个成语中已不单纯是“做嫁衣裳”和对嫁衣的形式美化了。而是引申为“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辛劳服务”。这种服务带有促成某种社会需求关系的中介性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中介服务”。如社会上的劳务服务、家政服务、讯息服务、婚庆服务等,都具有这种性质。就以满足人们男婚女嫁的这种社会需要的社会服务来说,没有“做嫁”者的服务(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主持人传播活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不管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说话,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意思。但有时不说话而用身体的各种姿势也可以表达某种意思,这叫做非语言讯息。一个成熟的电视主持人不仅要善于运用语言讯息,也要善于运用非语言讯息,并且要善于把语言和非语言讯息配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交流图书馆学期刊办刊经验,互通讯息,加强协作,磋商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至六日,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桂林市图书馆学会联合主持。《图书馆学通讯》、《北京图书馆通讯》、《图书情报工作》、《中医药  相似文献   

20.
文艺传播(符号的双向交流与共享)占据了人们生活中一半以上用于传播的时间,然而我们对此的研究十分有限,经常用讯息传播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文艺传播。其实,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符号的双向交流与共享。讯息性文本传播的是讯息,而文艺传播的接受是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